習近平閉門開會尋出路 中國兩大金融風險難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訊】有消息稱,習近平等金融系統高層正在召開全國金融工作閉門會議,重點討論如何化解金融風險。專家分析,中共背負巨大債務,加之政策不透明,中國的金融風險不可能解決。

分析:中國金融風險無法解決

10月30日至31日,中共第六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將決定未來五年中國金融走向。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會議將重點討論如何解決金融風險,包括房地產危機和地方政府債務危機。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對大紀元表示,當前實體經濟或虛擬市場都越來越虛弱,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動盪不安,財政收支嚴重失衡,這是習近平第三個任期無法迴避、拖延的問題。

他認為,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將更加明確,中共當局打算如何扭轉中國經濟的頹勢,同時又不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風險。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治理金融亂象,化解金融風險,使經濟能夠穩得住,應該是這次金融工作會議的最高目標。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債務,企業的債務和家庭債務,各方面都在疊加,風險非常大。而且整體的房地產價格在下降,使得很多金融資產貶值,很可能變成壞帳,引發銀行體系的崩潰。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公開的數據,截止2023年一季度,「居民+非金融企業+政府」的總債務為345萬億元人民幣。這只是公開的債務,還不包括地方政府背負的巨額「隱性債務」。

李恆青認為,這些債務只是表面風險,中國的金融決策系統非常不透明,才是更深層次的危險。中共的政策缺乏連續性,總是朝令夕改,令下層官員無所適從,也沒有人願意去解決這些基礎性問題,因為費力不討好。所以中共當局要解決金融風險,根本不可能。

習撇開李強親自抓金融 專家警告「危險」

這個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原本應於2022年秋季舉行,因為疫情及中共二十大被推遲至今。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會議推遲一年,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確保金融政策由新的領導層制定並監督實施。

今年3月,習近平宣布組建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日前,國務院進行機構縮減,原設在央行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祕書局,劃入了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

蔡慎坤10月12日在X上評論說,這顯示「強黨弱政」的信號越來越明確。新成立的中央金融委員會,主要是為了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黨中央新成立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中國金融風險高企,習近平憂心忡忡,他在去年12月15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提「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表示,為化解金融風險,中共當局使出了兩大招。一是金融體制重組,包括新設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委(官方沒有披露進展),組建金融監管總局、調整優化央行和證監會職責、央行分支機構改革、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等等。

二是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今年以來,金融系統多名高官落馬,包括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7月,落馬的6個中管幹部,金融系統就占了一半,而且個個都是曾經的行業「大佬」。

王赫表示,但這兩項措施效果並不樂觀,當前中國股市跌破3000點,「外資撤離A股前所未有」,人民幣對美匯率「破7」成常態。

10月21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匯報金融工作情況,強調當前要「防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風險傳染,保障金融市場穩健運行」「完善對大型企業集團債務風險的監測,穩妥化解大型房地產企業債券違約風險」。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10月30日對大紀元表示,潘功勝提到的這些領域,都是跟金融系統的風險有關的。實際上這些領域的風險在疊加、相互影響。要防止這些市場的風險傳染,肯定是不可能。

對於習近平召開閉門金融會議,歷史學者、美國飛天大學教授章天亮在《天亮時分》中說,抓金融、抓經濟通常都是國務院的事情,現在習近平要撇開李強,親自抓金融了。

章天亮表示,習近平抓經濟已經把中國經濟快抓死了,現在習近平又親自抓金融,未來中國很可能會出現流動性枯竭,或者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彬)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