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哈馬斯砍殺中國人視頻 中共被動承認3人死亡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12日訊】哈馬斯恐襲以色列之後,外媒一再追問中國公民死亡數字,以色列中華商會較早就通報了中國工人傷亡數字,最新又放出一段疑似哈馬斯瘋狂砍殺中國人的錄像。中共外交部12日終於被動承認,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導致中國公民三人死亡,兩人失蹤。但外界懷疑真實數字可能不止於此。

哈馬斯10月7日恐襲以色列,導致至少1200人死亡,至少150人被綁架,包括大量外國公民。歐美國家不斷更新本國公民傷亡和失蹤名單,但中共一再迴避中國人的傷亡情況。針對外界傳出的相關消息和外媒的追問,外交部的回應一直是「正在核查中」。

海外政論刊物《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認為,中共在外交上長期以來對巴勒斯坦的支持限制了北京在哈以衝突中的站隊選項,而官方迴避通報具體中國公民死傷人數也是出於這種考量。

但在中國及海外社交媒體上,以色列中國工人傷亡和失聯的信息不斷傳出。以色列中華商會也於10月10日通報中國工人至少二死三傷,並確定了傷亡人員的身分。

網傳兩名中國工人死亡的消息。(網頁截圖)

最新,以色列中華商會又在「華人頭條」網站公布一段據稱是哈馬斯武裝分子瘋狂砍殺中國工人的恐怖視頻。視頻中,疑似一名華人男子被擊傷倒地,腹部滿是鮮血,奄奄一息。一名疑似哈馬斯人員高喊「真主偉大,他是中國人,殺了他」,並用農用鋤頭不斷地狂砍該男子的脖頸。該視頻據稱是哈馬斯人員在襲擊一家以色列基布茲集體農莊時拍攝。

以色列中華商會發布視頻時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視頻中的被害男子是不是中國人,但可以確定「殺死他的哈馬斯分子,認爲他是一個中國人!」

(網頁截圖)

該視頻傳到中國社交媒體上,許多網民憤怒地譴責哈馬斯恐怖組織,並留言稱:「是什麼樣的價值觀讓有些人還在支持哈馬斯呢」「支持哈馬斯的也是和平人們的敵人」。

還有網民紛紛發表評論,嘲諷支持哈馬斯的中共當局:「外交部說什麼了?」「(外交部說)尚未掌握你所說情況,正在核實!」「美方應負一切責任!」「戰狼何在?」「雖遠必誅要靠以色列了」。

在此之前,以色列中國商會還公布了在醫院裡對一名受傷中國工人的采訪錄像。這名王姓工人披露,他和工友7日早上乘車出行,遭遇哈馬斯的無差別槍擊,哈馬斯明知道他們是中國人仍然開槍。他的一名工友也中槍,目前生死不明。

此外,網上還傳出一段視頻,據稱是哈馬斯武裝分子劫走某農場的數名中國工人。視頻中,一輛大型農用拖拉機在行駛中,車上多名疑似亞裔工人或坐或躺,幾名哈馬斯分子持槍站在他們的頭頂的木板上,不斷地瘋狂喊叫。但目前尚無法確定被綁架的工人是否中國公民。

(網絡視頻截圖)

幾年來中共與以色列一直保持著親密的關係,大量中國工人在以色列建築行業和農場中打工。

從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可以看到,許多身在以色列的中國工人遭遇哈馬斯的恐怖襲擊,不斷發布尋找失蹤親友、老鄉或工友的信息。這些中國人感謝以色列政府的救助,同時對中共顛倒黑白、一面倒力挺哈馬斯恐怖組織的宣傳深惡痛絕。因此,他們的言論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不斷遭到封殺。

哈馬斯恐襲發生後,許多歐美國家都在派遣專機,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撤僑。中共只是不斷高喊「盡全力保障以色列的中國公民安全」,但目前不見中共派機撤僑的消息。

同時,根據當地中國公民在網上發布的消息,恐襲發生後,部分中國航空公司還取消從以色列回國的航班,還有公司趁機漲價載客,以色列回國機票價格連翻數倍。急於回國的中國工人被迫向中共駐以色列使館求助,得到的回覆是「自己想辦法」。

目前在輿論壓力下,中共當局開始公布以色列中國公民的傷亡和失蹤情況。

10月12日,有記者在中共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再次提問,這次以哈衝突發生後,美國已證實22名美國公民死亡,英國證實10多名英國公民死亡,中方是否掌握中國公民傷亡情況。發言人汪文斌終於承認,已有三名中國公民死亡,二人失聯,還有多人受傷。

不過,輿論質疑中共被迫放出的傷亡數字可能並非實情。社交媒體上傳出的信息顯示,死亡和失蹤的中國公民數量可能已達到兩位數。

哈馬斯恐襲以色列後,中共表面上表示「中立」,但藉機重提所謂「兩國論」,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同時,中共操控輿論力挺哈馬斯,抹黑以色列。

日前多家中共喉舌黨媒和地方官媒還親自上陣,參與造謠,用俄羅斯早前向敘利亞和烏克蘭投擲白磷彈的視頻,抹黑「以色列軍隊在人口稠密的加沙使用白磷彈」,煽動不明真相的網民仇恨以色列。

多家中共黨媒用俄羅斯早前向敘利亞和烏克蘭投擲白磷彈的視頻,抹黑「以色列軍隊在人口稠密的加沙使用白磷彈」。(網頁截圖)

在中共煽動下,中國社交媒體上又掀起一場「反猶太人」浪潮。不過,也有大量中國網民保持理性,甚至並與中共宣傳展開輿論對抗。

許多分析人士指出,中共非常希望中東恢復混亂局面,分散歐美的注意力。還有許多人認爲,哈馬斯突襲以色列,背後可能有中共及其「盟友」俄羅斯、伊朗和敘利亞的暗中支持。

(記者歷澄宇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