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化債啓動? 內蒙首發663億特殊再融資債券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9月27日訊】外界熱傳中共1.5萬億(人民幣,下同)「一攬子化債方案」啓動之際,內蒙古率先發行663.2億「特殊再融資債券」。業界指,所謂「化債」就是讓民衆買單。

中共官媒9月27日報導,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擬於10月9日發行2023年內蒙古政府再融資一般債券(九期至十一期),三期發行規模累計達663.2億元。

相關文件顯示,這三期再融資債券的募集資金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將全部用於償還2018年之前認定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拖欠企業帳款。

報導引述分析稱,本次內蒙古發行再融資債標誌著「特殊再融資債券」重啟發行,用來支持隱性債務壓力較大的地區。而「特殊再融資債」的重啟,也意味著更多所謂「化債工具」有望落地。

今年7月24日,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制定所謂「一攬子化債方案」。8月21日,財新網消息稱,約1.5萬億元的「特殊融資債券」計劃已啟動,12個債務壓力巨大的地方政府將首批獲得中央的財政紓困。

內蒙古首發「特殊融資債券」,被解讀為可能意味著「一攬子化債方案」啓動。

以往中共地方政府的再融資債券,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金。在三年「清零防疫」期間,地方政府財政出現危機,開始發行所謂「特殊再融資債」,用於償還所謂「政府存量債務」,尤其是「隱形債務」(即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

所謂「特殊再融資債券」,簡單地說,就是給地方政府新的借貸額度,「借新債還舊債」。

實際上,地方政府債券的主要買主是銀行。內蒙古通過發行「特殊融資債券」償還拖欠企業的賬款,基本上相當於向國有銀行借錢用來還債,把拖欠企業的債務變成拖欠國有銀行的債務。

財聯社9月13日曾報導,市場預期當局會重啓「特殊再融資債券」置換地方隱性債務,央行還可能從新啓用2020年使用過的「應急流動性金融工具」(SPV)。所謂央行SPV是指由國家的主要銀行參與「化債」,給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提供「利率較低、期限較長」的流動性資金,將資源統籌的主體層級由省級提升到中央。

中共官方宣傳中,將啓用「特殊再融資債券」解讀為所謂「用時間換空間」,以便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但是,目前許多地方政府根本已沒有還債能力,因此此舉在很大程度上相當於「國有銀行替地方債務買單」。

此前網上曾流出消息稱,中共這次「一攬子化債方案」的做法實際上更爲「乾脆」,就是讓國家開發銀行和「四大銀行」(即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直接接盤地方政府的債務。

(網頁截圖)

網絡上許多分析人士認爲,由國有銀行替地方政府還債,主要手段恐怕還是大量「印鈔」,然後讓通膨(國內物價上漲)慢慢消化,最終由老百姓來買單。

近年來,中共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普遍陷入財政危機。中共財政部多次表態不再為地方政府債務兜底,提出所謂「誰家的孩子誰抱」。但是,黑龍江、貴州、內蒙古等地政府接連公開披露自家的財政危局,以及期待中央財政救助的緊迫,被解讀為「逼宮」北京,大有「不救我就死給你看」的恐嚇意味。

這次率先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的內蒙古,也是曾公開「哭窮」的省份之一。

近日,中國微博上傳出一張截圖,其中羅列了被納入1.5萬億「一攬子化債計劃」首批省份可能獲準的融資額度。但其中沒有內蒙古。

(網頁截圖)

據此前媒體報導,截至2022年末,中國地方債務規模合計高達92.8萬億元。其中全國3002家城投有息債務餘額達到57.8萬億元,規模遠遠超過地方政府一般債和專項債之和。

(責任編輯:周歸航)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