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投行在中國舉步維艱 華爾街的「中國夢」正在破滅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8月24日訊】率先在中國運營全資公募基金業務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在進軍中國市場的兩年裡舉步維艱,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其他華爾街巨頭在中國的投行業務也每況愈下。美媒說,華爾街的「中國夢」正在破滅。

華爾街日報》8月23日的報導說,華爾街機構在中國的投行業務表現不佳,令人沮喪,「它們想在中國良好發展的夢想似乎正逐漸破滅」。

黑石集團(BlackRock,又譯作「貝萊德」)是最先在中國運營全資公募基金業務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在2021年躊躇滿志地準備進軍中國市場時,把到中國去開公司稱為「最大機會之一」。但據萬得(Wind)發布的數據,經過兩年的打拚後,黑石集團如今在中國管理的資產規模,在中國近200家公募基金公司當中排名僅在第145位。

《華日》的報導指出,不僅黑石集團進軍中國市場的開局令人沮喪,其他華爾街巨頭在中國的投行業務也表現不佳。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和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在華全資子公司的排名比黑石集團更低。

「隨著中國公司越來越多地轉國內投資銀行,許多美國投行在中國處理的交易數量已降至極低水平。」 報導寫道。

如今,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已經發現,儘管中共政府這兩年放寬了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但北京當局似乎無意允許任何一家美國獨資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發展壯大。

《華日》的報導还披露,當外資公司在中國的投行業務收入不斷下降的同時,它們的中國同行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的收入卻在增長。

過去10年,高盛在華證券合資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仅牽頭或聯合牽頭經辦了7筆IPO交易,而中信證券僅去年一年就牽頭經辦了57筆IPO。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子公司去年僅牽頭經辦了兩筆IPO,摩根士丹利則一筆都沒有。

報導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在中國獲取數據越來越困難,這些都抑制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興趣。而隨著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熱情減退,使得外資投行的跨境業務也受到衝擊。

根據萬得的數據,2022年境外投資者通過一個熱門的互聯互通機制,淨買入中國境內上市股票的金額為120億美元,這是2016年以來的最低值。與此同時,境外投資者2022年從中國債券市場撤出的資金約為840億美元,2023年截至7月底又撤資200億美元。

《華日》的報導列舉了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2021年9月,黑石集團為其在中國的首隻公募基金募集了人民幣66.8億元(約合9.17億美元),有超過11萬投資者參與認購。這個基金的名稱為「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該基金投資了數十隻在中國內地上市的中型股和大型股。

然而,截至今年6月30日,這隻基金的資產規模縮水了47%,已接近於被腰斬。報導說,該基金資產縮水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贖回,而該基金自推出以來的回報率為-30%。

2023年伊始,許多華爾街分析師一度對中國市場作出了樂觀的預測,然而接踵而至的是中國各種糟糕的經濟數據。更令人意外的是,在中國的青年失業率連續數月加速上升之後,中共官方宣布暫停發布該數據。

針對上述情況,東方資本(Orient Capital Research)駐香港的董事總經理Andrew Collier表示,華爾街目前正在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在這種環境下,這些投資不值得花時間和大費周章,尤其是如果賺錢不多的話」。

(責任編輯:何雅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