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脫鉤跡象?中國投資撤離西方國家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29日訊】最近,全球各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都在減弱。但中國的海外投資下降幅度更大,尤其是對西方國家,這被認為是中國和西方脫鉤的一個跡象。

2015年,中國投資者以史無前例的熱情高價買下了很多紐約市最具標誌性的建築。除了房地產,中國投資者還熱衷於西方國家的銀行業,旅遊業,新興科技,關鍵資源等,一擲千金來搶購。

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華爾街日報》7月26日報導,中國資本正在逃離西方世界。回顧2016年,中國企業在七大工業國進行了120項投資,投資額為840億美元,約佔當年中國海外投資總額的一半。而去年中國在G7國家的投資只有13筆,投資額74億美元,占中國海外投資的18%。

學者分析,中共國企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企業從西方撤資,顯然是在做預先的準備。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這種預先的準備就涉及到,中國大陸它其實黨、政、市場都不分的情況底下,它會導致的就是中國的任何未來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受到制裁。」

近幾年來,中共不再掩蓋挑戰國際秩序的野心,引發了西方國家的警惕。美國和盟友優先考慮國家安全,開始限制來自中國的投資。例如美國加強對中國在硅谷投資的審查力度。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港口碼頭今年拒絕中共國企中遠海運擁有股權。在澳大利亞,由於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來自中國的投資幾乎歸零。

孫國祥:「中國傳統的思考上面還是希望西方在生產鏈上面的上游、中游跟下游,或者是價值鏈,其實全部都要依賴中國大陸的整體的市場。如果是依賴中國大陸整體市場,所以中共就可以影響整個世界。那這個是原來它的設想,換言之這種比較是進攻性質的,以經濟作為政治工具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我們看到的(中資撤離西方)這個現象,代表的是這種進攻式的現在已經變成國際保本的工作。」

除了地緣政治的原因,中國經濟在疫情後復甦乏力,也是原因之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中共)它本來的這種規劃就是雙循環的經濟,內循環必須要靠外循環來打通,那現階段當然是外循環是阻塞的。那我認為說現在中國也知道,未來這個經濟要能夠持續增長的話,關鍵必須要是拉抬內需。所以說在這個時間點,對外投資反而不是它所注重的。」

學者分析,短期來看西方國家,尤其中等規模的國家難免會受到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其實西方國家已經擬定了策略。

孫國祥:「長期的部分其實還是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怎麼樣重新建構有序自由開放公平的自由貿易。如果這些經濟最後中國大陸變成一個政治工具來使用的話,其實對這些國家更深遠的影響,是它的民主制度可能會受到侵蝕或者是傷害。」

最近全球各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都在減弱,去年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對外投資同比下降了14%。但是中國海外投資下降的幅度更大,持續時間更長,估計在未來三五年都不可能大幅度增加。這被認為是中國與西方進行經濟脫離的一個跡象。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高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