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耶倫訪華「有談無議」 學者:根源在政治層面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10日訊】美國財長耶倫結束訪華,在兩天內她與中共官員舉行了約10小時的雙邊會談,但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學者分析,中美已經陷入「有談無議」的狀況,唯一共識就是下次繼續談。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出在中共的政治層面。

美國財長耶倫:「美國和中國存在重大分歧。這些分歧需要清晰、直接地溝通。」

美國財長耶倫7月9日結束訪華,她承認兩國存在重大分歧,不過她也表示在北京的討論是「直接、實質性和富有成效的」。她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是美國將繼續採取「有針對性的行動」來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

美國財長耶倫:「我們相信世界足夠大,容得下我們兩個國家繁榮發展。」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形容,美中關係現在已經變成「有談無議」,耶倫等官員訪華不會帶來實質性改善。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美國是對中國經濟下了重手,然後還派部長級官員一直來中國訪問,叫做一面對抗一面對話,有談判而沒有協議,我們的唯一共識就是下次繼續談。你現在不從這個對美關係來下手,你去搞國內這些沒有用的。」

近年來中美關係不斷惡化,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美國限制關鍵性技術出口到中國,而中共也限制出口半導體材料鎵、鍺,並用《反間諜法》等對美國企業形成壓力。吳嘉隆分析,問題根源並不在經濟領域。

吳嘉隆:「今天的問題根源在於政治層面,最高層的領導提出來的方向。硬是要以民族主義為基礎,要跟美國爭奪霸權。光是提人民幣國際化就號稱要取代美元。這樣子當然引來美國的反擊跟對抗。」

出於「東升西降」的判斷,中共當局採取一系列政策對抗美國,在貿易,台灣問題,俄烏戰爭,間諜氣球等問題上和美國越來越對立。而目前中國經濟多重危機爆發,吳嘉隆進一步分析指出,問題根源不在國內政治,而是在國際政治、對外關係,尤其是對美關係。

吳嘉隆:「中國經濟的問題的確很複雜,多重危機同時爆發。中間的節點就是房地產危機。房地產危機往上推就是出口跟就業的危機,往下推就是財政跟金融的危機。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習近平的領導方向是跟美國對抗。美國杯葛你的話,中國自己的條件、資源、優勢就沒辦法發揮,就這麼簡單。」

吳嘉隆指出,中國早就人口多市場大了,為什麼要到改革開放之後才看到經濟的發展,就是因為美國的支持,包括將貿易和人權脫鉤,給中國提供出口市場,給中國最惠國待遇,讓中國以發展中國家地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等。

吳嘉隆:「你可以這樣想,就是這裡有一堆乾柴,氣候很悶熱,最後因為有人丟了一根火柴下去才起火了,燒得很旺。中國的經濟條件,中國的資源就是乾柴,你必須要那一根火柴把它點起來,讓它發揮作用。那根火柴就是對外關係,就是美國對改革開放的支持,沒有美國支持就沒有今天的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

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中共當局會在意識形態的對抗中放軟身段。面對目前經濟的多重危機,當局希望依靠國內大循環,減少對外國的依賴。但吳嘉隆指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吳嘉隆:「舉個例子,中國做了很多運動鞋出口國外,那你說我國內消費者有14億人,我來消化不行嗎?當然不行啊,為什麼?因為這14億人的運動鞋早就已經有了,你現在出口的產能往國內市場倒貨的話,價格要暴跌,中小企業要破產。你現在生產的運動鞋為什麼生產過剩,因為你是賣到國外,所以你的就業、生產資源能夠投入使用。」

耶倫這次見到了參與經濟政策制定的四名最有權力的領導人:中國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財政部長劉昆,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新任黨委書記潘功勝。

但吳嘉隆認為,李強即使召集中國經濟學者專家、地方官員、黨內高層或外國業界召開經濟會議,都在頂多能處理一點技術性問題,無法改變真正的大局。因為對美關係,大局是習近平提出來的方向,沒人敢提出異議。

編輯/尚燕 採訪/易如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