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醫院大火燒死數十人後熱搜上全是冰淇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4月24日訊】上週,北京長峰醫院發生奪取29條人命的慘烈大火後,中國大陸所有媒體沉默8小時不報,而一場車展上外企參展商發放免費冰激凌時有所偏私卻立即衝上了熱搜榜。這種反常現象,引起了時政觀察者的反思與批判。

中國的政媒融合時代「只有通報,沒有新聞」

中國數字時代網站的《CDT週報》欄目23日發表了一篇題為《大火燒死了那麼多人,熱搜上全是冰淇淋》的文章,對近日在中國大陸發生的這種反常識反人性的現象進行了沉痛反思。

文章首先指出,在北京市豐台區長峰醫院發生慘烈大火,奪去了至少29條人命後,輿論場上出現了一連串的質問等待官方作出回答:大火發生後為何政府通報和媒體報導雙雙遲到?為何會出現整整8小時的信息真空?在人人皆能直播的自媒體的時代,為何這場大火在社交媒體上難見一絲水花?官方宣稱消防救援及時,為何一場大火導致了如此之多的死亡?29人這個死亡數字是否真實?為何我們聽不到死者家屬後續的聲音?災難背後是否還有隱情?

文章接著直言,這些質問共同反映出了一個可悲的現實,即「信息嚴管之下,新聞報導的死亡——只有通報,沒有新聞,一場發生在首都的公共災難事件,其信息呈現也可以做到不露絲毫的程度」。

有媒體已經注意到,北京長峰醫院的火災發生後,在官方媒體報導之前,社交媒體曾流傳出火災現場視頻,但很快就被刪除,最早出現的微博話題#北京長峰醫院起火眾人躲空調外機逃生#也被屏蔽,所有的審查皆為姍姍來遲的官方通報鋪路。

文章感嘆:「難怪有前媒體人自嘲一個『政媒融合的新時代』已經到來——自此災禍或許將只存在於通稿之中,僅有一種敘事口徑被允許存在。」

而隨後出現的場面是,在微博等平台上,一邊是「長峰醫院大火」的相關話題被嚴格限制,一邊是「淄博燒烤」「寶馬冰淇淋事件」登上了熱搜。

對於這種明顯反智反常識的現象,文章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樣的刻意限制與推薦製造出了一種虛假的民意——彷彿人們對於美味燒烤和免費冰淇淋的興趣甚於同胞所遭受的苦難。」

關於「淄博燒烤」,據說與當地當初建方艙搞集中隔離有些關係,當時官方為了安撫被隔離的學生提供了燒烤,此後經學生們的網絡推動,淄博燒烤在網上走紅。

「始於武漢萬家宴,終於淄博燒烤,像是給了三年疫情終於划上一個句號。」文章寫道。

但疫情帶來的苦痛真的消失了嗎?傷口真的癒合了嗎?文中表示,如同有網友指出的,淄博燒烤的走紅更像是一種「疫情後遺症」,或者一場「醉生夢死秀」,它既不能真正安慰官方的發展焦慮,也無法減輕大眾的生存壓力,「人們只是假裝不再憂傷,以低成本的方式參與了盛世」。

文章進一步指出,在抖音、微博、微信、頭條、百度等平台被人為推上熱搜榜前幾名的寶馬冰淇淋事件,「是一個更無聊的故事」,僅僅由於寶馬旗下展區的兩名臨時工在車展上發免費冰激凌有區別對待中外國訪客的做法,就有人發起了對寶馬品牌的全網討伐。

文章寫道,諷刺的是,德國在過去幾年一直是對中方較為友好的歐洲國家,德國的部分車企甚至在中西方脫鉤的大形勢下還加大了對華投資,「但即便是寶馬絞盡腦汁想出了『家在中國』這樣的本土化廣告語,在民族主義情緒需要煽動或已經煽動之時,它依然只是一個合適的祭品而已」。

對內沉默如火,對外憤怒如冰

同一天,微信公眾號「壞雷達」發表了《對內沉默如火,對外憤怒如冰》一文,也針對北京長峰醫院大火和寶馬冰激凌事件在中國大陸遭遇的「冰火兩重天」的奇特現象,進行了犀利的批判。

文章表示,假定大眾的憤怒值是恆定的,無法自行消解或無故蒸發,那麼,這些激盪著的情緒總要晃晃悠悠尋找一個出口,在某個被允許的管道中盡情爆發。而在中國,有一些「不由分說的狂熱愛恨」,其實都沒有什么正經理由,都只是隨便找個場合,安全地發洩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近百年來(疑似暗指中共建政以來),到中國經商的外資企業,經常在難以預料的場合下扮演了這種「情緒出口」的角色,接受被審判的命運。而這種畸形狀態發展到最後,終於變成了一種「冰與火」「內與外」的零和博弈。

「面對火光時那可怖的沉默,激發出了面對冰淇淋的無來由憤怒,兩者共同構成了當下的情緒性景觀。」文中寫道。

文章指出,想要獲得國際資本、技術、產品和服務,但不想要他們的身分、態度和面孔,這是個一廂情願的期待。「在學會了小心處理高管言論、商標形象、明星代言、英文翻譯等等細節之後,再強悍的企業管理能力,也管不住展台上的冰淇淋和小姐姐對誰微笑」。

文章對當今的中國人對身邊同胞的悲劇選擇「無視與沉默」,對一家外國企業與幾個外國人之間的眉來眼去卻「倍感憤怒」的現象深表悲哀。文章認為,寶馬冰激凌事件引發的這場抵制,再度增加了外企對中國國內市場 「不可捉摸」的觀感,而中國難以預測的公眾情緒反覆出現,也在不斷降低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最後文章指出,當年火燒趙家樓點起第一把火的學生領袖梅思平,最後留在歷史上的身分是被槍斃的漢奸。可見,在中國「抓個外人來點燃自己的憤怒,一直是剛需」。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