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看點】世界各地過大年 風俗人情大不同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2月01日訊】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今天是美東時間1月31日星期一,亞太時間是2月1日星期二。

今天焦點:世界各地過大年,風俗人情大不同;除夕夜突收電報,提心吊膽挨到初三;

過年了,沐陽代表新聞看點的各位同事給大家拜年了!恭祝每一位朋友以及您的家人虎年好事成串,吉祥安康,生活五彩繽紛,心情四季如春。

今天(1月31日)的節目內容,就是跟大家約定好的,說關於過年的內容,分享網友們以往的過年經歷。因為我們這個活動舉辦的有點倉促,時間太短,所以我當時有點擔心,怕投稿太少。事實證明擔心是多餘的,我們收到了二十多位朋友的投稿。所以我們現在就跟大家來分享。

Emma生活在東北的某個小鎮,他的記憶中,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還可以放鞭炮,拿壓歲錢,吃好多平時不讓吃的糖果和零食。

Emma說這點,讓我想到了我的小時候。那時候家裡窮,一般都是過年才做一身新衣服,而且為了能多穿兩年,衣服都做得稍微大一些。

新衣服要等到年三十早上才能穿,所以穿上後就捨不得脫。有一年過年吃飯時,掉了一滴油在衣服上,但也捨不得脫下來。結果胸前的那滴油粘了一些土,黑了一大塊。恰好那年我們全家還照了全家福,結果那塊油漬就成了一份記憶了。

Emma說,大年初一,各家親戚開始相互走動拜年,也是拿壓歲錢拿到手軟的日子。雖然給長輩磕頭拜年會弄髒新衣服,但是看到兜裡滿滿的壓歲錢,就覺得好開心。

但是現在,那些傳統已經漸漸失去了。每逢過年,Emma還是會回到小鎮。但青年人聊的全是錢、房子、車子以及身上奢侈品的相互攀比;長輩們聊的是催生二胎、三胎,小孩子也被進行著毫無意義的比較。

鞭炮早被禁止了,糖果變成了各種添加劑、防腐劑的綜合體。小孩子沒有了拜年的禮儀,自顧自地玩著手機或iPad,頭不抬,話不說;大人們下崗的下崗,失業的失業,苦不堪言的同時還要裝大款、保面子,但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卻「節省」了。

一位「80後」的朋友,面對今年過年,已過而立之年的他,有一些「膽怯」了,害怕過節了。

他回憶小時候的過年,與Emma是有一些相似的。他回憶說,疫情的大年三十下午洗完澡,然後穿上新衣服出去炫耀。拿著爸媽給的壓歲錢去買煙花鞭炮,跟鄰居小夥伴瘋狂地玩耍。晚上回家大吃大喝,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其樂融融。包餃子,等到凌晨12點的時候,下鍋煮餃子,吃完美美睡一覺。

第二天起來,七大姑八大姨都來了,買好多好吃的,拿著分不清誰給的壓歲錢,買鞭炮,買糖果。

但是回到現實,這位「80後」的朋友套用了一句話,「不是過年沒有味道了,而是現在過年時,最快樂的人不是你了」。「最快樂的人」如果不是我們,那會是誰呢?我們的快樂去哪了?是誰偷走了我們的快樂呢?

Life Traveler生活旅行者講了一段他印象很深的一段故事,發生在「荒誕年代」。70年的大年夜,快要睡下的時候,突然來了電報,把他嚇得不輕。因為那時候沒有電話,通常發生了不幸的緊急事,人們才會使用電報。

展開電報,原來是上海的同學請他幫忙買一張年初三到仁里的長途汽車票。但是那位同學可能由於匆忙,忘記了落款。這位朋友當時猶豫了,因為在當時,十幾塊錢是個不小的數目。不過這位朋友還是在大年初一大早排隊給買了一張票。

提心吊擔等到年初三,發電報的人終於來了,原來是在小三線工作的同學弟弟。那時候什麼都是革命化,過年也一樣,規定不許回家過年。而這位同學弟弟處在群山環抱中整一年,很想家,於是趁著工廠汽車到杭州買菜的機會,搭上了赴上海的火車。

可是這位同學弟弟人還沒到,電報就在他之前發過來了,勒令他初三回廠。一家人愁慘中過了二天半,然後從Life Traveler那裡拿了票就往工廠趕。回廠後立刻被批鬥、遊街,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

這個年過得,聽起來就十分憋屈。白花了錢不說,還被批鬥、遊街,打成現行反革命。那是什麼樣的年代啊?是正常人的生活嗎?

不過,我們想想現在,與那個時候還有多大區別嗎?現在似乎正在往那個方向走。如果人們還不警醒,還為黨唱讚歌,那麼那些苦難的記憶,說不定哪天就會再次出現。

居住在悉尼的韓女士,老家是河北邯鄲。她印象中,小時候過年,年前家家都蒸很多饅頭,蒸得饅頭要全家能吃一個正月。村裡賣饅頭的店舖籠屜和鍋灶,村民可以無償使用。每家用一個大籠屜就滿足了。

蒸饅頭的灶火是柴火,會有黑煙從灶裡冒出來。她回憶1955年過年前,蒸饅頭出現了一種怪現象——最低層籠屜的饅頭蒸出來全是黑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把饅頭放入最底層,韓女士的爺爺抬著饅頭到來時,人們都說「讓老頭先放」。

饅頭開蒸後,有人告訴爺爺,說前面蒸的饅頭底層全是黑的。韓女士的爺爺是善良人,聽後很生氣,但是也沒有辦法。結果饅頭蒸好後,大家一看都傻眼了——爺爺底層的饅頭又白又大,上邊的第二、三屜卻變黑了!

韓女士對我說,「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真事,你覺得神奇嗎?」說神奇,的確很神奇,但實際仔細想想,這裡可能有上天對人的警示。

中國老人知道一句話,「人善人欺天不欺」。那些人都是出於私心,讓韓女士的爺爺把饅頭放在最底層,並不是出於尊敬長者的原因。而最終的結果與人們的判斷完全相反,那些用意不良的人受到了警示。天理在均衡著一切,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廣東潮汕地區的「朕愛貓」介紹得很詳細,我們希望是一二百字,「朕愛貓」寫了很長。因為時間關係,我做一些刪減,但會儘量保持「朕愛貓」介紹的情況。

他說潮汕地區的過年是從臘月廿四開始,設壇擺供恭送神明上天,等到正月初四再設壇擺桌恭迎接神。從那天開始,家家戶戶都要徹頭徹尾地大掃除。

潮汕有「無鵝不成宴」的習俗,所以潮汕人過年一定要買整隻鹵鵝。海蚌也是年夜飯主角,此外還要買柑橘、青橄欖等水果迎送親友。

以前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但現在有粿品店,很多人都是買現成的。

做好團年飯後,首先要祭祖,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供一家人團團圍坐享用。晚上的團圓飯基本是吃火鍋,也就是「圍爐」。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

等到全家人都吃完了,子女要給父母上輩錢,大人們給孩童分發「壓歲錢」,這是潮汕過年的重要一項。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紅包中,俗稱「壓肚腰」,意思是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年夜飯後,就開始準備大年初一的祭神供品——齋菜。並且要把水缸貯滿水,米缸填滿米,要把團年飯吃後的海蚌殼堆在大門後,寓意就是堆金錢,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

年夜守歲的時候,人們要熬甜湯、雞鴨魚、拜天公、灶神、地主爺、床婆婆等等。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放鞭炮。但現在中共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所以年味淡了很多。

正月初一新歲之首,家家戶戶客廳桌上的紅盤盛滿「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大吉」實際就是柑,因為柑大於桔,因此當地人就稱之為「大吉」。晚輩向上輩敬工夫茶和祝福。

潮汕有個說法「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意思就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所以早餐後,都會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到了初二、初三,出閣的女兒們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所以也叫女婿日。

正月初七要吃「七樣羹」。傳說,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女媧氏開天闢地,第一日作雞,二日作狗,三日作豬,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稱為「人日」。

所謂「七樣羹」七樣菜,其實是一道用七種蔬菜混合做成的青菜。把白蘿蔔、厚合、蔥、蒜、韭菜、芹菜、春菜各一些,爆炒而成。這道菜有各種味道,甜、澀、苦、香、辣,寓意生活的各種滋味,開春先嘗個遍,新的一年也就不會遭受磨難挫折,萬事暢通如意,心想而成。

食七樣菜,其實就是品嚐生活,也是取個好兆頭。按潮汕話的諧音,白蘿蔔為「菜頭」,取其「彩頭」之意,韭菜(久菜)取其「長長久久」,春菜取其「萬物回春」,蔥就是「聰明」的意思,芹菜的諧音為「勤快」,厚合、大蒜取其「諸事合算」之意。

一位老家在榮成得朋友回憶,小時候除夕早上6點起來放鞭炮,然後掃除。寓意年末歲尾,掃塵舊往迎來新年。然後是祭祖,男人們出去給祖上放鞭炮、燒香、燒紙等等,女人們在家和面蒸大棗蓮子饅頭。

中午時分開始吃大餐、喝好酒。因為老家靠海生活,所以各種珍貴的海鮮海參、螃蟹、鮑魚等等是主菜。其次才是肉類和各種蔬菜。

飯後的時間,人們開始調餡、擀皮、包餃子。餃子裡會隨機放錢幣和紅棗,餃子餡一般都是鮁魚韭菜。

晚6:00左右,鞭炮聲就不斷了。家裡打開所有的燈和櫃門,寓意來年財物入門,源源不斷。大約7:00-7:30,開始吃餃子了。大家都盼望著能吃到錢幣和紅棗,吃到錢幣寓意來年會發財,吃到大棗寓意來年紅紅火火。

晚上10:00,開始祭天地、祭灶王爺。在室外的供桌上,擺上白天蒸好的大棗蓮子饅頭,上香,然後各人跪拜天地。寓意來年上天保佑平安,大地五穀豐收。之後將供桌移到灶台前跪拜灶王爺,寓意來年吃喝盡有。

12點整,人們開始放鞭炮了。

現在在日本的方先生,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他記得以前在大陸,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寒假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只有除夕夜後,可以去南京鄉下的外婆家玩一天,所以那時候的方先生,每年的除夕夜並不快樂,怕期末考試沒考好被父母罵。

方先生說的這個經歷,好像我也有欸。那時候覺得作業很多,但很少能寫完。過年的時候,就怕有人問起考試得了多少分。所以那時候既盼著過年,又有點害怕過年。

居住在北挪威小鎮經營中餐館的William回憶,通常一月是一年中生意最不好的,所以一般12月底到2月初放假回國過年。但受疫情影響,近兩年都沒能回國過年,只好在微信上給親友拜年。

William每年都寫一首詩,給親友拜年。有時候寫藏頭詩,請親友猜所藏四字,猜中送紅包。以這種方式拜年,既能與親友互動,也使氣氛比較活躍。

今年William比較忙,但仍然寫了一首《七絕賀虎年》。

牛蹄踏雪去留痕,虎嘯生風蕩垢塵。地怪山妖無影遁,花繁日朗好春晨。

William說,全世界都深受瘟疫之害,期望能借虎年之威,蕩滌污垢、塵埃,驅除地怪、山妖,還我們一個太平時勢。期望那個百年魔怪早日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心靜是住在美國北部小城的朋友,她說從沒有想過怎樣過年,也沒有好的故事。只是很喜歡看新聞看點,所以也要參加我們的節目。她說每年都會做一個當年的折紙生肖,為自己添增一份驚喜快樂,也是一份美好的祝願。今年的願望就是好好生活,遠離疾病。

好,那我們就祝您心想事成,境隨心轉。

雅琪好像是一位香港的朋友,她談到了近兩年香港的一些變化。2019反送中運動,使許多香港家庭成員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態度。有的支持警察,有的支持示威者。

以前過年,全家人要吃團圓飯。但是有一些朋友告訴雅琪,就算是過年吃年飯彼此見面,家庭成員之間在飯桌上要麼客客氣氣,要麼不講話、吃完就走,這樣的尷尬局面比比皆是。

2021和今年,林鄭當局借疫情嚴格要求社交隔離政策,於是大多數年輕家庭向長輩們提出,團年飯各過各的,其實就是藉此互不相見。

我在看到這裡的時候,心裡很不是滋味。香港家庭出現這種變化,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中共的邪惡。它控制了香港政府,剝奪了700萬香港市民的自由,給每個香港的脖子上都戴上了一副枷鎖。

我當時見證了整個反送中運動,看到了香港人的和平理性。也見證了香港警察對和平抗爭者的下手殘暴,更見證了中共和港府、港警對香港市民的陰險狡詐。所以香港家庭的變化,還是中共造成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台灣朋友分享的一些過年經歷。台灣一位姓楊的朋友回憶了「除夕夜圍爐」。他說家裡會用紅紙包裹大龍紋銀(或硬幣),放在桌下小圍爐的入風口內,這樣做是取旺財的寓意。當然準備滿桌菜餚,取台灣話是「吉祥」的寓意。

楊先生說「白斬雞」是必備主菜,也是開動取食的第一道菜,寓意是「一齊來起家」。還有完整全魚,寓意是年年有餘,不過當夜是不能動用的,要餘留到明年。過年吃魚,我不知道是不是華人的傳統年俗,我聽不同地區的人都講過,魚是必須有的,取意是連年有餘。

楊先生還說,全家人用餐的過程是笑顏歡語,互祝康健、發大財。然後長輩會分發紅包,他說這是「期待的重頭戲」。

台灣的莊先生,把自己一家人過年的情況介紹的也很詳細。放年假前先全部繳納完各種費用,並且換新鈔。然後大掃除和各種清理,之後採購過年用的東西

小年夜(臘月二十九)要吃水餃,自己做餃子皮、和肉餡。莊先生的母親有包餃子祕方,但現在還沒有傳授給莊先生。吃過水餃,母親會將硬幣巧克力直接放到莊先生的嘴裡含著,每年都這樣。吃餃子的筷子不能洗,擦乾淨放到衣櫥裡,一直放到年節結束。

除夕當天很忙碌。早上起來就要去購物,果菜市場、生鮮超市、大賣場,買回各種必需的物品和日用品。回家後要祭神,先拜地基主、神明、祖先,再拜門口的神靈。祭拜結束開始和麵包水餃和做麵條,也會準備一些祭神用的米飯。

除夕年夜飯是銅爐火鍋、四盤水餃、兩盤餛飩、兩盤壽司,家人各一大碗湯麵。要吃乾的也行,得先吃完水餃和麵條。吃完這兩樣,火鍋一定很難吃完。吃不完就放著,要放過年,莊先生的母親還會往鍋內加料。

以前年夜飯後會放鞭炮,現在只能放電子鞭炮。洗澡之後,母親分紅包了。但裡面不是錢,是一張莊先生母親親自在精美慶賀紅紙上書寫的文字,祝福兒女們未來一切順利、身體健康。此外還有一片金幣巧克力。

台灣的阿彬也介紹,每年除夕,一定先祭拜祖先,針對一年來的生活點滴,逐一拜訴予祖先們知曉。大年夜用過年夜飯後,立即給孩子們發紅包。到了午夜十二點,這是真正新舊交替的時刻,會再祭拜上蒼和祖先。大年初一,一家人會前往土地公廟,買彩券博個彩頭。

臺灣的阿月也分享了「始於祭祖,終於拜神」的臺灣除夕。除夕是一年中非常重要日子,也是最能體現傳統文化的節日。早上9點多先祭祖,供品中一定有年糕。臺灣的年糕叫甜稞,稞的臺語發音是「貴」,是用糯米跟蔗糖蒸的。

蒸甜稞要好幾個小時,小時候家裡是用柴火燒的大灶來蒸。蒸時有個禁忌:絕對不能問「蒸好了沒?」小孩子只要一問,就會被長輩叨叨唸,說「這樣問,會蒸不熟」。

如果當年家中有人去世,就不會蒸年糕,但鄉鄰會送年糕給這戶人家。所以在臺灣是不能互相送年糕的,如果有人送,要用一元錢象徵性的買下。這應對進退中是滿滿的人情味。

晚上吃完年夜飯是紅包時間,先由「有工作收入」的子孫包紅包給長輩,再由長輩發紅包給「沒有工作」的孩子。阿月還表示,聽說中國有些地方只有小孩可以領紅包,長輩是不拿紅包的。

阿月聽說的這種情況,在中國大陸其實是蠻多的。主要是在中共敗壞人倫之下,一些人已經不懂得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人最基本的東西了,中國人不是講「百善孝為先」嘛。有一些被中共污染少的地區,傳統道德保存得比較好,還保留著一些傳統,人們還在遵循著孝敬長輩的傳統。

其實長輩給小孩發紅包,更多的地方叫「壓歲錢」。這也是「壓祟」的諧音,所以「壓歲錢」帶有鎮壓邪祟的吉祥含義,希望晚輩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這些很多人也不懂了,只是覺得每到過年,老人都會給小人發紅包,實際這裡面是注入了老人的愛護心意的。

阿月說,午夜11點過後就是祭拜神明的時候了,傳統的臺灣家庭除了有祖先牌位,還會有供奉神明。人們會先向外拜天公、再拜神明,虔誠感謝神明的保佑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拜完就會點燃長長的鞭炮。

台南市安平區一位匿名朋友也回憶,以往過年都是在除夕前大掃除,然後把門上的舊春聯刮除掉,在除夕當天貼上新的。然後會煮火鍋和各式各樣的年菜,他本人則是到彩卷行買刮刮樂和大樂透跟威力彩碰碰運氣。

年夜飯也是煮得很豐盛,吃飯前會把桌子放到祖先面前,象徵著團圓吃飯過好年。大年初二,表姊一家三口會來一起吃飯。相信這頓飯得熱鬧勁,不會比年夜飯差。

剛才說的都是大陸、台灣和香港朋友過年的情況。其實我知道,亞洲不少國家都有過黃曆年的傳統。有一位韓國的朋友,他叫Steven훔바훔바。他曾經在中國山東待了十年左右,不過現在已經回到韓國了。

Steven說,在韓國一般過年的時候,全家人聚在一起準備過年時候吃的食物。正月初一,他和全家人會一大早起來準備祭祀,然後吃美食。

Steven告訴我,他教了很多中國留學生,因種種原因,有些中國留學生沒有回國,Steven的父母為這些中國留學生們準備了很多韓國的傳統美食,然後Steven就帶著父母準備的美食,去中國留學生家一起享用。

那些中國學生也知道Steven會帶著美食去他們家,所以他們也準備了各自的家鄉菜。他說雖然我和他們的國籍不一樣,但是一起吃美食和享受,短短的時間,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可以看出,Steven一家人都很善良。為了減輕中國留學生的思鄉之情,Steven的父母準備了很多韓國美食。而且Steven把與父母共度除夕的時間,用來陪中國學生,相當令人感動。

我身邊也有幾位韓國人,他們也都很善良。在與我們交流的時候,都是主動講中文,讓人感覺很溫暖。

吳先生是新加坡的華人,也有親戚在馬來西亞。他說現在過年沒有什麼趣事,就是吃吃年夜飯,與朋友親戚聚一聚。但小時候過年就比較有趣。

小時候,吳先生的爺爺奶奶還在馬來西亞。由於除夕那天還要上半天課,下午回家就要匆匆忙忙洗漱,然後起程去馬來西亞爺爺奶奶家。

到了馬來西亞鄉村老家,幾乎到了吃年夜飯了。洗漱後,就開始吃飯。吳先生一家人從大伯家吃到四伯家,再吃到二叔家,最後到三叔家。

吃完飯,大人們喝茶聊天,孩子們到外面去玩,放鞭炮等。回到新加坡,初二會有與媽媽那邊的親戚聚會。外公婆只有5個女兒,然後從大姨家開始,依次往下排。

最後我們還是回到大陸朋友這裡。一位武漢的朋友使用的是大陸郵箱,因為有安全隱患,所以我只能用化名「魏先生」來代指。

魏先生回憶了2020年的一段經歷。大年初一,按照計畫魏先生和家人準備乘飛機到美國旅行,已經訂好了從重慶到洛杉磯的機票,也訂好了美國國內幾個城市之間的機票,所有的酒店都已安排妥當。

吃過年夜飯,魏先生和太太回到家,又清點了旅行用的物件,並興奮地談論著看似完美無缺的旅行計畫,想像著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漫步的情形、嚮往著登上自由島的那一瞬間……

大年初一早上醒來,摁下電視機的遙控器,就聽見了「武漢」兩個字,片刻,魏先生和太太就明白了:美國之旅泡湯了。

然後,魏先生和太太就被困在了二十三樓上的家裡。沒想到的是,一待就是幾個月!魏先生說,那無疑是我這一生記憶最深刻的過年,留下的記憶也不僅是過年,還有武漢、疫情、方方和李文亮……

魏先生的這段經歷,相信許許多多武漢人都有同樣的感受。在中共隱瞞疫情、導致病毒瘋狂蔓延之後,武漢人遭遇了一場痛徹心扉、終生難忘的經歷。

最後用「逸飛先生」的[春從天上來]壬寅迎春作為我們節目的結尾。

(責任編輯:王曉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