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中扮演勾踐 蔡承廷敬佩古人吃苦精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05日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留下一段歷史佳話,也感動了以中國古典舞為事業的神韻演員蔡承廷。9月4日,他在第九屆「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的舞台上扮演這位悲情王者,體會古人勇於吃苦的意義。

蔡承廷古人的吃苦精神,非常敬佩。「比如范仲淹一碗粥好幾天,勾踐臥薪嘗膽,」他認為,「他們不一定要吃那麼多苦,才能得到那些成就,他們也許藉由吃苦的方式,不讓自己放鬆。」

從歷史人物的身上,蔡承廷學到了無懼吃苦的品質。蔡承廷認為,勾踐為了光復越國,付出十多年的努力,表現出非凡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決心。因為如果一個人總是處於安逸的環境,就容易變得懈怠,「當時下定決心要完成的目標,就很容易就忘記了」。

這對他學習中國古典舞,也有很大啟發。「吃苦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吃苦才能成為舞蹈演員。」從一開始,舞蹈學生就要拉筋、就要吃苦,「它就是舞蹈演員的一個地基」。蔡承廷說:「不管再苦,你都得堅持,不能半途而廢,才會有收穫。」

憑著這股吃苦精神,蔡承廷也花了很多功夫練習人類失傳已久的「身帶手、胯帶腿」絕技。他對「身帶手」的體會是:「身體帶著手,身體先走,手後走,手是放鬆的」。這樣跳舞,「可以把動作更大程度地拉長,動作也比較輕鬆、好看,把『身韻』這方面放大了」。

這項絕技運用到舞台演出中,能夠讓肢體動作更舒展、更清晰。蔡承廷說:「舞台觀眾離得遠,需要『身帶手』把動作放大,更清楚讓觀眾知道你在做什麼。」

特別是在表達角色的情感時,「內心的情緒傳遞到肢體上, 肢體又放長,(人物情緒)就看得比較清楚」。蔡承廷在舞台抒發勾踐的情感時,明顯感覺到「身帶手、胯帶腿」讓肢體動作延展更多,有助於帶動「情感爆發」,「那個情緒自然而然也會放大」。

到今天為止,蔡承廷學習中國古典舞有五年多,有兩次參加「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的經歷。他認為自己第二次參賽,有了很明顯的進步,「更穩一點」。

幾年前的蔡承廷跳舞時,關注點停留在外形,僅僅是完成動作,「像是做體操」。然而通過對中國古典舞的深層內涵的把握,他開始注重內心世界,「中國古典舞很講究內心,以心帶動外形」。每次練習的時候,他都會不斷提醒自己,「從內心到外形,兩方面協調、配合起來」。

今年的劇目,蔡承廷也更注重揣摩勾踐的內心。為此,他查閱許多史料,了解勾踐的生平,比如他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他和誰打過仗,再去思索他的心態是什麼樣。「要把自己放到角色那個位置上,」蔡承廷說,「想像如果我是他,當時我會怎麼做?我會是什麼樣的心境?把它再運用到舞蹈中。」

他也談到,自己的性格比較陽光、開朗,和勾踐反差很大。「我在表演這方面比較薄弱,所以選擇有複雜情感的人物,去琢磨如何表演。」蔡承廷在鑽研中國古典舞的過程中,似乎有種「自討苦吃」的勁頭。

那是因他了解自身不足,有意挑戰自己,希望能夠在中國古典舞的修為層次更上層樓。他說:「舞蹈是神傳的,是為了教化眾生的。但是現在很多現代舞蹈,變成了發洩情緒,容易帶動人的負面因素。」因此,他希望練好中國古典舞,為恢復美好的神傳文化,「盡自己一份力」。

(特約記者葉蓁紐約報導/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