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過早洗腎?腎臟病人飲食4關鍵

文 / 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7月12日訊】古人説「三分治、七分養」,強調治療疾病不能單靠藥物,飲食調養更為重要。合理的飲食調理,可以加快機體恢復健康;飲食不當,則有損身體,容易生病,或引發舊疾。

目前醫界普遍認為,飲食療法是治療慢性腎衰竭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手段。食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腎臟負擔,延緩腎功能衰敗速度。即使到了腎衰竭期,如能善用食療,仍有機會推遲洗腎治療。

腎臟病人如何調控飲食

腎臟病人共通的問題是體內的水和鉀、鈉、鈣等電解質紊亂,以及蛋白質、脂肪、糖的代謝失調,慢性腎衰竭患者尤其嚴重。因此,糾正這些失調與紊亂是治療的最基本對策,其中又以蛋白質、熱量、水和鹽的控制最為關鍵。在補足熱量的前提下,要根據患者腎臟病變、腎功能的情況來量身制定飲食方式。

例如,有蛋白尿或血尿,但腎功能正常者,可正常飲食,或適當減少蛋白質和鹽的攝取量。有水腫和高血壓者,應嚴格限制水和鹽的攝取量,鹽控制在每日2〜3克。患者若伴有心力衰竭,或嚴重高血壓,則需更嚴格限鹽,甚至採無鹽飲食。

具體原則如下:

1. 熱量

熱量(能量)攝取多寡,直接影響肌肉蛋白合成,因此,長期低蛋白飲食的患者,每日務必攝入足夠的熱量。慢性腎衰竭患者每日應攝入每公斤體重30〜40大卡的熱量,並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可選擇土豆、紅薯、粉絲、藕粉、山藥、芋頭、粉皮、南瓜,這些食物的蛋白質含量低,熱量高,非常合適。

慢性腎衰竭患者每日應攝入每公斤體重30〜40大卡的熱量,並以山藥、紅薯等碳水化合物為主。(Shutterstock)

2. 蛋白質

現代醫學認為,蛋白質攝入過少或過多,對腎臟都無益處。有研究顯示,每日攝入30〜70克蛋白質的早期腎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較穩定,平均7.6年後才需洗腎治療;而不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的患者,平均16個月後就必須洗腎治療。

◎ 控制時機

慢性腎衰竭患者在腎功能不全代償期,即必須開始採低蛋白飲食。不過實際執行時,許多人往往難以接受,堅持不下去,也容易營養不良。一些腎功能正常但有腎小球疾病的患者,如果病理、病情仍在發展,也應該控制蛋白質。

◎ 攝取量

蛋白質攝入過低,容易營養不良,體重減輕,抵抗力下降。不同疾病、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不全,蛋白質限制量也有所不同。就慢性腎衰竭患者來說,蛋白質每日攝入量宜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5〜0.75克。

◎ 選擇優質蛋白質

攝取蛋白質應選擇優質蛋白質,即必需胺基酸含量高的食物,簡單說,就是以動物蛋白為主,建議吃雞蛋白、牛奶、魚、瘦肉。此外也應限制植物蛋白的攝入比例,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像豆類、豆製品、堅果類,要嚴格限制。一天的優質蛋白食物要均勻分配在三餐中,不要集中一頓吃,吸收效率才高。

◎ 這些人忌低蛋白飲食

終末腎衰患者若合併明顯消化道症狀、心包炎或外周神經病變,不宜採低蛋白飲食;營養狀況較差、年齡過高或合併慢性消耗性疾病、感染(如結核病)的患者,也不宜採用;有重度蛋白尿或嚴重水鈉瀦留之患者,禁止採用。

3. 食鹽

食鹽攝取量應根據患者病情及腎功能程度做適度調整,並非所有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都要嚴格限鹽。一般來講,慢性腎衰竭患者鹽的攝入量應在每日5克以下。

4. 水

每日攝水量的計算原則是「量出為入」,即前一日尿量再加上400〜500毫升。這裡的400〜500毫升,代表皮膚與呼吸道散發的水分粗估值。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樂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