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談社交媒體(下):幾種方法幫助跳出「低頭族」陷阱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6月15日訊】當今人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成為「低頭族」,長時間地黏在手機上,不斷地在刷,影響了在校生活,也影響了學習。

臉書(Facebook)的兩位前高管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曾談到,社交媒體最初的設計思路,就是有目的的使人上癮,故意利用人類心理的這個弱點。

使用智能手機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父母和整個社會一直關注的問題。

《希望之聲》記者子涵就這一問題,採訪了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珍·特溫吉(Jean Twenge),和具有25年心理諮詢經歷的心理治療師凱倫·茹斯金(Karen Ruskin)博士。

父母應該用適當的方式限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特溫吉(Jean Twenge)教授說,和大約25個青少年做過深度的交談,在研究當中有一點讓她吃驚的是,孩子們知道使用手機過度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即便是小一點的孩子,13歲的孩子們也知道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不是好事。特別是當和朋友說話的時候,如果看到朋友沒有看著他,而是低頭看手機,他們感覺特別不好。所以他們知道這不是好事。

很多孩子還提到說,如果他們因為上課或者什麼其它情況不得不關掉手機,他們反而會覺得心理上輕鬆了。因為那個時候不必要一定要回消息,不需要一直被手機給揪著了。

所以,特溫吉教授建議父母們,其實孩子們是比較願意接受父母對他們的限制的。可能有些父母聽到這一點,覺得有點吃驚。其實父母可以去限制你的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比如說,當到了睡覺時間,或者說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或者是孩子該做作業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以要求孩子把手機放在一邊。當然有的時候,雙方可能會有爭執,但這些都是可以商討的。在這一點上,對父母本身也有好處。因為你如果要求孩子每天使用手機不超過2個小時的話,你自己也得做出榜樣,否則,孩子就會說,你看你也老用手機,你還來管我。所以這對父母自己也有好處,自己用手機太多也不行。

很多孩子用手機看社交媒體的時候,他們知道自己是上癮了,不應該這麼去做。但是,他們又控制不了自己,不得不這麼去做。(pixabay)

很多孩子是願意改變痴迷狀態的

特溫吉教授提到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其實孩子們明白用手機太多對自己不好。她說,孩子非常清楚,如果是和父母、朋友在一起,你說話的時候,老是低頭看手機,這不僅是不禮貌的,而且對對方也是傷害,讓對方感覺非常不好。所以在這一點上,很多孩子是願意改變的。這是他們列在自己事務單上的第一條,是他們想改變的事情。

她也談到很多孩子說,用手機看社交媒體的時候,他們知道自己是上癮了,不應該這麼去做。但是,他們又控制不了自己,不得不這麼去做。

比如說,關於要不要把手機放在你睡覺的房間裡的這個問題,特溫吉教授建議說,永遠不要把手機放在你睡覺的房間裡,這樣你可以去睡一個好覺。她說幾乎所有和她交談過的孩子都說,把手機放在睡覺的房間裡,就放在身邊,這樣睡覺之前可以再看一眼。孩子說,我知道可能不應該這麼做,但是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我控制不了自己。

幫助孩子們建立自制力

特溫吉教授說,這一點是和孩子交流的一個很好的起點。她說,很多研究也都指出了這種新科技智能手機、社交媒體是會讓人上癮的,它設計的初衷就是讓你在上面花很多時間。作為父母可以試著和孩子談,像社交媒體電子遊戲,它其實也是一種生意,也是用來賺錢的。不只是說關於你和你朋友之間交流的問題,其他人是用這個東西來贏利的。比如Instagram,那就是一群成年人用它來賺錢的。可以拿這個問題來問孩子是怎麼想的。總之就是要啟發孩子從不同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教授也提到說,把電子遊戲、社交媒體放在一邊不去多碰,一開始是會挺難的,但是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怎樣做好的父母:尊重孩子,參與到他們的生活中去

茹斯金(Karen Ruskin)博士說,她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有關怎麼樣做好的父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孩子看作你家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看作是你家庭成員中非常有價值的成員,你要尊重他們。

怎麼叫尊重他們呢?就是真的要去傾聽他們的聲音。但是同時這也不意味著,孩子說什麼你就要做什麼,不一定父母就要聽孩子的。很多父母犯這個錯誤,以為尊重孩子就意味著父母就要按孩子說的去做。其實不是這樣。

她說,她也非常相信,父母要參與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去,這一點也很重要。爸爸媽媽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做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和孩子之間要有開放的交流。她說這種和孩子的交流是一種開放的、平等的、真誠的交流和互相的傾聽,而不是說去教訓他們。這是一個成功的、健康的家庭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要用的應該是智慧,而不是凌駕。如果你是凌駕,高高在上教訓孩子的話,孩子可能就會把你從腦子裡趕出去,根本就不聽你在說什麼。

心理治療師茹斯金博士:父母和孩子和孩子之間要有開放的交流。(pixabay)

舉個例子,小孩正在家裡刷社交媒體,這個時候父母下班回家了,看到孩子正在用手機發短信、看Facebook,或者是看Instagram,父母進屋就說:「好了,夠了!我受夠你用手機了!我說過很多次了,你用的太多了。」然後這個父母就把小孩的電話抓到手裡說:「是我花錢給你買的這個手機,我受夠了,今天晚上你不能再用了!」

茹斯金博士說,這就是我說的教訓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和孩子們交談,沒有和孩子來商量就定了規則。這是家長常犯的錯誤。

學會和孩子做真正的交談和溝通

茹斯金博士說,做得成功的家長,他們和孩子交談之後,結果是家庭的和諧,成功地定了規則,設定了一些健康的邊界,建立了健康的家庭關係,孩子也很健康。

她建議家長可以這麼做,當你回到家,看到你的孩子在用手機刷社交媒體的時候,你走進屋,放下手裡的東西,來到孩子身邊坐下來,而不是生著氣高高在上地站在孩子旁邊說話,是坐下來,跟孩子說:「寶貝,你今天過得怎麼樣?」小孩很有可能還在看手機,都不怎麼看你,繼續發短信什麼的,都懶得回答你。

這個時候,沒關係,你還心平氣和地繼續跟他說:「你可以把手機放下一下嗎?我想跟你說說話,很重要的事情。」 往往因為父母的聲音很平和,帶著愛和關切,小孩就把手機放下了。因為你尊重他了,不是高高在上地跟他說話,而是要和他有真正的交談。

但畢竟是小孩子,他可能用典型的青少年的那種語調來問你,「喔,怎麼了?」 那你就可以跟他說:「我很關心你老用手機來看社交媒體這事,我最近看到一些新聞,也聽到廣播,都在談論這個事,就是談到社交媒體是怎麼對小孩有負面的影響。」

小孩可能會說,「哦,媽媽,爸爸,這個沒問題,沒問題的。」你說,「我理解,你用手機的這個情況,可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我看到的研究文章來看,都提到說如果用手機、用社交媒體太多了,小孩子就會放棄一些有趣的健康的活動,因為他們已經被手機給拴住了,手機成了他們的一個附屬品了,有些上癮,撥不出來了。」

然後繼續告訴孩子,「我非常愛你,非常關心你,我們是需要設立一些在家裡使用手機的規則的。」 這個時候小孩子可能又會說,「我不想要設定任何家庭規則。」

茹斯金博士建議,父母可以說,「這確實是非常需要的,我不會把你的手機拿走的,我知道這對你有多重要,我也知道你要用它,但是我們需要設立一些很基本的規則,好讓你能夠更好地使用這個手機。我們不用現在馬上就來做,如果現在這個時間對你來說不是一個很好的時間的話,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再找個時間,比如說,明天我們一起來商量這個事情。但是我們現在先定一個時間,這樣到明天我們就可以一起坐下來,一起來商量這件事了。」

茹斯金博士還告訴父母們:我現在這樣講是想讓你們能明白,做父母要怎麼去跟孩子溝通。當然你們實際上去跟孩子交流的時候,要用自己的話去說,用自己講話的風格去說,講話也不要囉嗦,表達的這個點要很清楚,同時語氣要充滿慈愛,充滿友善的語氣去說。

好的溝通往往帶來好的結果

茹斯金博士說,當父母跟孩子有了溝通,讓孩子們知道父母是關心他們,愛他們,想和他們一起來定一個基本規則,而不是說,只是要把孩子手機拿走。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能夠接受這些基本規則。

父母反饋說,孩子的確也願意做出一些改變了,因為他們感到自己的聲音被父母聽到了,父母的聲音孩子也聽到了,雙方互相都受到了尊重。

作為父母,如果你做出榜樣,尊重孩子的話,孩子也會做出反應,也會來尊重你,茹斯金博士說。

茹斯金博士還想和我們分享她寫的一本書,叫做《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九個技巧》(The 9 Key Techniques for Raising Children),用來培養有禮貌、負責任的、精神健康的孩子。

這些技巧在茹斯金博士之前的談話中已經涉及到了幾點,比如要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而不是說高高在上地教訓他們;要和小孩子有真正的對話和商量,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父母與孩子要有真正的交談和溝通,這是培養有禮貌、負責任的、精神健康的孩子的關鍵。(pixabay)

研究報告反響強烈 社交媒體高管曝致人上癮設計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特溫吉最近的兩篇報告發表以後,收到了很多來自父母的反饋,說很高興終於看到有人在談論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們也很頭疼,看到孩子在家裡每天總是在刷手機。

她也收到了很多來自老師的反饋,初中、高中的老師都有,也都是說很高興看到有人在關注、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因為這已經是很大很大的問題,現在老師講課都越來越難了,因為很多學生都被手機分散了精力,上課的時候都在玩手機。

有個高中生也給特溫吉教授寫信說,你說到的和朋友要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我也很渴望。在吃午飯的時候,我就試圖這樣做,想和我的朋友去說話,但是我做不到。因為朋友們都在低頭看自己的手機,這讓我感覺很不好。

最近我們看到Facebook的兩個前任高管,一個是前總裁帕克(Sean Parker),另外一個是前副總裁帕利哈皮蒂亞 (Chamath Palihapitiya),他們出來被採訪的時候都說到,這個社交媒體當初的設計,就是故意利用了人類心理的弱點,讓人來上癮。這會對大腦和整個社會都造成負面影響。但是他們說,老天才知道這會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但是,這位前副總裁帕利哈皮蒂亞,他是不允許他自己的孩子使用這些東西的,他稱這些為垃圾。

特溫吉教授說,很有意思最近看到矽谷的CEO出來說,不確定他們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是什麼。她提到說,像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在2010年有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當時有記者問他,你的小孩是不是很喜歡iPad呢?他的回答是:他的孩子沒有用過iPad,他在家是限制小孩子使用這些科技的。

科技在誘惑人上鉤 定時關閉是可行的方法

茹斯金博士則表示,這是非常讓人關注的問題。她並不吃驚看到一些矽谷的前CEO這麼說。她說,科技在誘惑我們上鉤,我們人類對這些新事物的發展是會有反應、有回應的。我們可能會上癮,現在看到的事實確實就是這麼一個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去認識到,我們是會上癮的,像Facebook、像回短信、像來了電子郵件,當你聽到「叮」的一聲,聽到這個來了信息的通知聲音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去反應。

她說,她在給青少年做心理健康諮詢的時候,她也經常跟孩子們說,當你們下學回到家以後,建議你們就把手機的通知功能(notification)給關閉掉,因為當孩子們看到通知有消息來了的時候,有人在網上要找他,或者有人給他們發消息要跟他們說話時,他們是很難控制自己不去回應的。所以,她建議孩子們把這個通知功能關閉掉。想好一個時間,什麼時候關掉這個通知功能,什麼時候再把這個功能打開。這樣關掉的時候,你就暫時離開一會兒手機對你的影響,你就不會像被編了程序一樣控制不了自己,一聽到來了消息的聲音後就一定要去回應。

「Messenger Kids」引發網絡霸凌

Facebook推出了一版專門針對兒童的通信軟件「信使兒童」(Messenger Kids),供13歲以下的兒童使用,方法是家長通過自己的賬號把孩子的名字輸入進去,這樣孩子就可以使用了,如果孩子想和誰聊天的話,家長來幫孩子添加聯繫人,也就是需要家長的批准。那麼這樣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特溫吉教授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確實,父母是可以控制孩子的使用,孩子只能和被允許的有限的人來交流,可能只是他的朋友和幾個家人,但是也會帶來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這個軟件使用的對象是6歲到12歲的小孩,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友誼變化是非常快的,可能這一週兩個人還是朋友,下週兩個人就不是朋友了。所以可能會帶來的問題就是網絡霸凌的發生。她說,現在已經發生了,在小學生當中就有一個很流行的應用軟件,叫做「音樂」(musical.ly),有孩子就是因為這個應用軟件被欺負了。她說,包括她自己小孩所在的學校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她還提到說,在科羅拉多就發生了這麼一個悲劇,一個10歲的小女孩自殺了。就是因為有人沒有經過她的允許,就在那個手機應用軟件上放了一段傷害到她的視頻。所以特溫吉教授說,總有這樣的壞事情可能會發生。

另外一方面,「信使兒童」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增加了耗在網上時間。如果孩子們花更多時間在手機上,可能就不會出去玩,不會有更多戶外活動,和朋友和兄弟姐妹面對面的交流時間可能就更少了,這就擠掉了他們去做其它更有意義的事情的時間。

特溫吉教授說,霸凌問題不管是發生在校園裡面,還是發生在網絡上面,都是很糟糕的事情。但是發生在網絡上的問題其實更嚴重,因為更不容易躲開,更不容易避免,而且容易經常發生,會面對更多的公眾。所以這是大家要關心的。

即便有的行為還沒有達到霸凌的程度,但是一樣會在網上貼出來一些東西,說一些話,是平時可能孩子之間面對面時做不出來、說不出來的。所以教授說,這又加了一層可以傷害到別人的方式。

通常在五、六年級的時候,可能就有這種網絡霸凌的問題發生了,對小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她說,你不要覺得他們只是小孩子,沒關係,當一個孩子去傷害別的孩子的時候,其實是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的。我們真的是需要盡一切所能,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心理治療師茹斯金博士:父母要參與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去。(pixabay)

青少年應設立規則 避免成為手機和社交媒體的玩偶

茹斯金博士想對孩子們說:完全可以理解你們,你們不想錯過任何東西。但是對於手機,這麼一個長方形的科技產品,你想被它來控制住嗎?還是你要自己來控制自己?孩子們都是很聰明的,自己去設立一些規則,什麼時候用手機,什麼時候把它關掉,定好你的計劃,然後就遵從你的計劃,讓這個科技產品成為輔助你、帶給你更快樂生活的一個工具,而不是讓這麼一個長方形的東西來控制住你,使你成為它的一個玩偶。

茹斯金博士說,她自己有一個17歲的男孩,她挺幸運的,她的孩子非常聽話,而且她和孩子爸爸在教育小孩子方面的理念非常一致。這樣,讓家庭關係也非常和諧。

她說,孩子還比較小12、13歲的時候,她就設立了一些家庭規則,小孩子那個時候是比較容易聽進去的。當然,家長如果錯過了12、13歲的年齡,孩子已經16、17歲了,也沒有關係,從不會太晚,就設立一些家庭規則,雖然錯過了最早的這個窗口,但是孩子大一點之後,還是要去做,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談這個問題,來設立一個雙方都同意的使用手機、使用社交媒體的規則。

特溫吉教授有3個孩子:11歲,8歲和5歲,三個孩子之前都有一個平板電腦。但是這3個孩子的電腦有一天就都被拿走了,鎖在抽屜裡了,孩子們就看不見了。結果孩子們其實也就忘記了,並沒有去追著媽媽說要用那個。當有一天他們突然想起來後,問媽媽說:哎,我們的平板電腦哪去了?媽媽說:啊,放起來了。小孩子們好像也很無所謂的。

這裡分享的兩位心理專家,對於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一些比較實用的建議,希望能對我們的孩子健康地成長,也包括對我們成人自己,怎麼能不被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拴住,而是讓它成為輔助我們的工具,成為讓我們更成功、更快樂的一個工具,能夠有所助益。

延伸閱讀:對話心理專家(上):社交媒體讓青少年喪失健康的自我認知

──轉自《 希望之聲》 (記者子涵《時事焦點》節目文字整理)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