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馬文峰受專訪 談中國農藥用量世界第一

【新唐人2017年07月18日訊】最近有報導披露,全球農業生產每年要使用約350萬噸的農藥,而中國就佔到了世界農藥使用總量的大約一半。就此,我們採訪了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請他來談談看法。

《「浸泡」在農藥裏的中國人》,這篇6月上旬刊登在搜狐「數字之道」上的報導說,《科學週刊》根據2005-09年的數據測算,每公頃耕地上的農藥使用量,美國為2.2公斤,法國2.9公斤,英國3公斤,中國則使用10.3公斤,約為美國的4.7倍。

報導說,過去20多年,美、德的農藥使用量比較穩定,英、法、日分別減少了44%、38%和32%,中國卻增加了136.1%。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農藥使用量,從1991年76.53萬噸,增至2014年180.69萬噸。

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表示,說中國人「浸泡」在農藥裡,有誇張成分,但中國農藥用量確實很高。中國農民大多缺乏科學技術知識,用藥不規範情況普遍存在。雖然禁止使用高毒農藥,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

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因為高毒農藥效果好,用藥成本低。我們收入還是比較低的,消費者選擇成品(以)價格為主要導向時,降低成本就是最有效的提高產品競爭手段,所以(農民)往往會選擇高毒農藥。但是如果我們社會財富能夠均勻,大部分人都像政府所公布的人均收入水平,食物消費不考慮價格的時候,那我們可能食品有一個安全。但是現在我們社會貧富差距過於嚴重,導致我們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是社會分配制度導致的惡果吧。」

但除了農民個人原因,馬文峰認為其中也有政府大方向的影響。

馬文峰:「政府對農業支持力度不夠,我們農民用的種子有時不是很好的種子,所以在種子這塊農民是沒有辦法的呀,農民在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是需要社會化的服務來實現的,但是單個的農民他沒有辦法實現社會化的服務,他只能是我多種點地,我多上點化肥。在這種情況下,當然農藥會用的多一些。」

2015年4月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據測算,中國9億畝果蔬使用的化肥量,比約16億畝糧食使用的化肥量,還要多500萬噸。中國果蔬施肥量已超出安全水平。

根據《綠色和平》2015年報告,近年來中國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農藥使用量卻逐年增加。農業部發言人曾指出,農藥施用量僅有約30%作用於目標生物,其餘70%將進入環境,這意味著作用於農作物以及流失到環境中的農藥總量都在增加。

因應這種情況,當局出台了一些方案。但馬文峰表示,要解決問題,需要中國農業產業化,把農民土地有效流轉。

馬文峰:「當然農民土地有效流轉的前提就是政府要給我們農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就說農民也可以享受跟城鎮居民一樣的退休金,那個時候老年農民就會把土地流轉起來了,這個時候土地就實現了規模化,規模化就有了產業化。」

馬文峰說,儘快給農民國民待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渠道。但目前中國所有制和市場體制之間的矛盾,增加了解決難度。

馬文峰:「市場經濟最本質的就是生產資料的市場,就是社會化大生產,但是在中國農民他沒有進入社會化大生產這個行列之中,全世界也就中國農民是靠一畝二分地去養老的。這是中國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我提了很多次了,官員們也給我說,你別著急,但是不著急的話我們的很多問題都解決不了。」

《綠色和平》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的政策和措施和當前農藥使用量上升的趨勢相比,力度薄弱,主要體現在以犧牲環境安全的方式盲目追求產量,以及生態農業建設缺乏有效的約束性指標。

採訪/常春 編輯/王子琦 後製/笑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