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校園霸凌種類

【新唐人2015年12月04日訊】校園霸凌常發生,但不少人不知該如何界定霸凌行為,來聽聽在補教界服務近三十年的南加州學院郭培鈞院長的經驗之談。

當別人說你變胖、你變醜這算是霸凌嗎?

ACI南加州學院創辦人郭培鈞:「今天講你變胖了,不見得代表是攻擊,但是接下來下了詛咒你或威脅你,那就算是攻擊、霸凌你。」

首先分辨批評、打鬧並不等於霸凌,霸凌是蓄意與傷害性行為。

ACI南加州學院創辦人郭培鈞:「扯你頭髮、腳伸出來,絆你一下,用東西丟你身上, 或在 網絡上發佈一些言辭恐嚇你,或是叫你中國佬(China man chink)的字眼。」

ACI南加州學院創辦人郭培鈞:「開你名字、講話、族裔、發音、造型的玩笑,故意讓你出錯,讓你出醜。」

這些都是霸凌行為,有分為肢體霸凌、言語霸凌、網絡霸凌,還有一叫關係霸凌,讓同儕排擠你,例如新來的移民學生被同學拒絕加入分組。

ACI南加州學院創辦人郭培鈞:「沒有人要他,其實那就是一個看不到的歧視,因為大家覺得你成績太爛都不想接受你。」

郭院長說學校常發生走路擦撞,如果撞人者是故意或是言語挑釁或嘲弄,也算被霸凌。

ACI南加州學院創辦人郭培鈞:「下次走路你避開,你避開他一些,或你看到他走過來就閃一下。」

也可直接問欺負你的人為甚麼這麼做,或將此事報告老師。

有時新移民學生的形象可能會被同學嘲笑,穿著原生國家衣服或保有當地習俗,可能會與美國孩子格格不入,受害人也許得選擇堅持特色或作出改變。

ACI南加州學院創辦人郭培鈞:「形象在認同上,你比較能夠在隨著這個群體的價值觀作一些調適,比較讓人家接受你。」

他建議移民學生儘快融入美國社會。

ACI南加州學院創辦人郭培鈞:「先把你的英文學好,因為在這裡你不是講中文,而且你的邏輯、你的思維,要比美國人更敏銳、更快、更清楚。」

父母平時也要觀察孩子,給予關懷、支持與溫暖,鼓勵孩子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

新唐人記者蘇湘嵐、薛文洛杉磯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