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局長的「我不是局長」咋一語成讖?

局長的「我不是局長」咋一語成讖?

這幾天,貴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劉朱成了「網路紅人」。因為面對央視記者採訪,這位局長卻直呼自己不是局長。堅稱「你們搞錯了,我不是局長,我就是過來看工作圖的。」但記者在該市住建局網站上發現,這位自稱「我不是局長」的人,正是局長劉朱。

非常不幸的是,23日下午消息,市委決定,免去劉朱貴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職務,按法定任免程序辦理。

稱「我不是局長」的局長的「我不是局長」咋一語成讖?劉朱局長現在真不是局長了。而劉朱局長的「我不是局長」緣何一語成讖?筆者以為根本原因在於劉朱局長不熟悉現代媒體,不善於與媒體打交道,將「小事」弄成「大事」了。

作為省會城市的住建局局長,劉朱緣何不敢直面記者採訪?關鍵是劉朱自感話題相當負面,而且憑自身應對媒體的能力是很難恰當地應付。因為此前國家審計署公布了一個驚人的數據:在貴州貴陽市,30855套保障房竟一直閑置,江西省南昌市則有21840套沒有分配。記者發現,貴陽一些小區房子雖已建好,但是水、電等還不能入戶。這些保障房項目共涉及投85.43億元,可因為不完善配套設施,老百姓有房卻遲遲住不進。。。

實際上,這原本也不是一件足以影響劉朱仕途的事。因為保障房閑置,只是五年前全國保障房建設「大躍進」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而且貴陽的這個結果,也非住建局局長劉朱說了算的。以筆者觀察,目前全國範圍內的保障房閑置量估計已是「天量」,而且這種閑置並非僅僅表現在「不能入戶」層面,更多恐怕還是市民「不願意入戶」。原因有四點:一是個別城市保障性住房建得太多,根本就沒有那麼多人入住;二是保障性住房選址過於偏僻,周邊環境差,一些符合申請條件的市民不願意入住;三是小區及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生活不方便;四是租金過高,與市場比較沒有明顯優勢。

正因為保障房閑置過多,也給準備購房的市民造成「空房」太多的印象,客觀上影響他們的購房意願。此外,保障房閑置過多,又令部分城市無法通過購買商品房用於保障房,以消化過多存量商品房的運作空間。

雖然保障房閑置較為普遍,南昌與貴陽也僅「五十步笑百步」,但劉朱局長因為不熟悉媒體,因此對媒體噤如寒蟬,躲避媒體成為他的最好選擇。可人家將你堵在局長辦公室,你還堅稱「我不是局長」,就實在是說不過去了。估計劉朱局長對網路知識也是近乎無知,因為根據政務公開的要求,貴陽市住建局網站上就有劉朱的大名和照片,人家記者可是有備而來,弄得清清楚楚的。

而正因為劉朱局長面對央視鏡頭堅稱「我不是局長」,這就造成了天大的笑話,由此掀起的一輪輿情,無形中將「3萬套閑置房」的負面新聞給放大了。貴陽市委、市政府未必就能頂得住,加上3萬多套保障房閑置所帶來的責任,總得有個人「扛著」吧?

應該說,該市市委、市政府原先還是希望「保一保」劉朱的。自21日「我不是局長」新聞見諸媒體後,貴陽市政府在22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稱,針對貴陽市住建局局長劉朱在接受媒體採訪過程中隱瞞真實身份、不主動配合、態度不好、方法不當等問題,貴陽市政府已對其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劉朱本人作出了深刻檢查。

按說,僅僅因為應對媒體不當,這樣處理一下也就差不多了。可貴陽方面估計是面對媒體的緊密跟蹤,擔心造成「新聞搭車」,而希望通過嚴厲處罰劉朱,以便該事件早早結束,甚至可能有來自於其它方面的壓力,隔日又做出免去劉朱貴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職務的決定,著實令筆者感到意外。

不過有一點教訓希望官員們記住,那就是平時少些應酬,多出時間去微博、微信上轉轉,以便熟悉當今輿論場。有機會的話,多閱讀些網路輿情應對方面的文章。只有熟悉輿情,才能正確駕馭輿情,局長也才不至於面對鏡頭還大言不慚地說「我不是局長」。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