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穹頂之下》熱潮 中共為何急降溫?

【新唐人2015年3月4日訊】中共央視的前記者柴靜發表的記錄片《穹頂之下》,經過兩天的輿情發酵,霧霾成為各大論壇「呼吸保衛戰」的熱門話題,不過一切都在3月1號被噤聲。

面對日益嚴重的霧霾,讓中國半壁江山蒙塵,中央電視臺前記者柴靜製作的霧霾調查記錄片《穹頂之下》,成了這幾天最火熱的話題。

影片至2月28號上網兩天,引起上億人關注,中共黨媒大篇幅報導《穹頂之下》,連新任的環保部部長也表示鼓勵支持感謝。不過,3月2號情勢突然急轉直下,中共黨媒和官員連夜將之前在社交媒體轉發的、有關柴靜的消息刪除,「柴靜」和「穹頂之下」在各大媒體首頁消失無蹤。

根據《世界新聞網》報導,中共網管處1號發出聲明,包括網絡和網絡媒體都被要求在21小時內,須將《穹頂之下》相關報導一律撤到非重要的位置,各家媒體不得對《穹頂之下》進行炒作,要做好網上輿論控制。

台灣《中時電子報》說,柴靜的《穹頂之下》被連夜「削除」,主要是官方懼怕影響力太大,因為記錄片真相公布短短兩天一夜,至少2億次的點擊量,還不算互相轉發和口口傳播,這意味每3個網民中就有1個人在關注。

美國中文雜誌《中國事務》總編輯伍凡:「是誰先放的,是人民網,是由官方的媒體先放了,完了才轉到民間的新浪、土豆這些,也就是官方替她開路。這個政治目的非常隱蔽和巧妙,第一,製作人受到大量官方的幫忙,第二,播放的時候得到官方的特許,不封殺。」

外界揣測,柴靜背後有人撐腰,記錄片《穹頂之下》在中共「兩會」開議前公布,是執政當局打算開鍘中石油、中石化的前兆。

旅美中國社會問題研究人士張健:「我並不覺得柴靜這部片子是真正得到背後的支持,因為這部片子能說的東西非常多,以我在國外的視角來看的話,我認為柴靜這部片子拍的不錯,但是它真正反映最真實的情況不足十分之一,我覺得柴靜這個片子,中共也想利用一下,也想通過這個時候打下大老虎。」

美國中文雜誌《中國事務》總編輯伍凡:「要進行整理清理改造,這個矛頭就指向中石化中石油,就指向了周永康,或者你再把它擴大一點,也可以指向江澤民這一個集團,他們的利益集團,那麼從這個角度開火,如果他們這樣開火成功了,那麼就把這個火,反腐的腐敗,火力擴大,擴大到所有的國有企業部門,最終的目的,習近平要把經濟大權拿到手。」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這部影片將「中石化」與「中石油」這兩個長期獨霸壟斷的國企揪出來,指出這「兩桶油」對中國的霧霾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全世界的石油企業,都會去盡量維護自己的行業利益,這是一個公司的天性,這無可厚非,我們很想知道其他國家到底是誰在制定這個標準?」

記錄片舉例,許多國家的石油品質標準,都是由國家環保部門來監測。

「那麼為甚麼在我國,國家車用燃油質量標準,是由石化行業主導的呢?」

對此,有人跳出來反擊。

中石油質量與標準管理部副總工程師萬戰翔發表文章認為,每個老百姓都是霧霾的製造者,但是,管控、治理、消除霧霾,責任在政府。

對於治理霧霾,中共人大代表宗慶後也發表意見,他說,解決霧霾問題不能光收費,中國環保目前存在收費太多,卻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

時事評論員夏小強則撰文認為,在中共現有的體制下,高層的反腐需要民間的支持和推動,柴靜視頻的出現,以及引發的公眾和官方的反應,都是在習近平針對江澤民集團反腐「打虎」大背景下的事件,因為空氣治理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要得到有效治理是長期工作。夏小強表示,這一事件起到的主要效果不在治理霧霾,而在政治層面。

採訪/易如 編輯/黃億美 後製/郭敬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