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揭秘中紀委打虎三大「殺手鐧」

【新唐人2015年2月3日訊】(新唐人記者凱欣綜合報導)習近平上任後,承認腐敗將亡黨,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不得不掀起反腐打虎風暴,中共中紀委則擔任起打虎的主要部門。外界發現,中共中紀委在打虎過程中採用了三大「撒手鐧」確實抓到了一些小老虎,但是否能打到大老虎還有待關注。

進入2015年,南京原市委書記楊衛澤、中共國安部前副部長馬建、甘肅省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陸武成先後落馬,讓外界對中共官場的腐敗再次掀起熱議浪潮。

那麼中紀委又是如何拿下這些老虎的呢?

2月3日,澎湃新聞網以事例方式報導稱,從2014年,有68名中管官員落馬。看層級,包括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和蘇榮等4名副國級以上官員在列,從中就能看出:中紀委打虎已然形成了三種策略——調虎離山、剪其羽翼與對準秒殺。這三大「撒手鐧」到了2015年或將再次出鞘。

調虎離山 引虎出巢

追溯中紀委打虎歷史,一調任就被調查的官員不在少數。

1月16日晚,中共國家旅游局副局長霍克落馬,此時距其離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剛剛一個月。而霍克所在的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直接負責中樞文件運轉、最高層會議安排等機密業務。

澎湃新聞網報導分析說,因為有些「老虎」本處於中共黨政軍權力運行的核心崗位上,在信息獲取方面有著獨特優勢。不管是其利用職權打探消息,還是隱匿銷毀證據,都會幹擾辦案、增加工作難度,因此就採用了調虎離山。

報導說,除此之外,對老虎還採用或是在平級調動、退居二線之後,或是在提升調動之後,這樣一來,「老虎」一般會認為自己「過關」了,可以高枕無憂了。事實上採用調虎離山恰恰給「老虎」們製造了「平安落地」的假象。

剪其羽翼:外圍入手抽絲剝繭

2014年,山西「塌方式腐敗」、四川官場地震、中石油系列腐敗等案件一查一串、一端一窩,令人觸目驚心。而在這些窩案的背後,往往有著「大老虎」的身影。

由於這些「大老虎」們往往深耕官場數十年,掌控的勢力驚人。有的甚至還拉幫結派,自立山頭,儼然成為「山大王」,對中共的政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陽奉陰違。包括有郭永祥、李崇禧、冀文林等為代表的「秘書幫」;蔣潔敏、王永春等在內的「石油幫」等。對待這種目標,中紀委如貿然出手,難免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風險。

報導說,在調查這些窩案時,中紀委只能採用從大老虎的外圍入手,從多個「陣線」搞清楚低階官員的關聯案件,獲得相對確鑿的證據和關聯案情後,才會慢慢合攏、收網,最後對準大老虎。

對準秒殺:中共高官被查前「毫無徵兆」

2015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南京原市委書記楊衛澤成為中共中紀委拿下的新年首虎。雖然此前已有不少傳言,但楊衛澤此次被查,再次延續了高官被查前「毫無徵兆」的特點。

象楊衛澤一樣被秒殺的官員還有原海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譚力;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等人,譚力被帶走前還在外省打高爾夫球;萬慶良在被查前幾天,仍去私人會所大吃大喝。

而這些一個個省部級高官在秒殺面前,是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啊!中紀委就是想給個措手不及。為甚麼要產生這樣的效果?報導說,從過往查處的貪腐案件來看,問題官員已經從「單打獨鬥」逐步轉化為「拉幫結派」,貪腐官員之間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因此,中紀委在查證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響起「磨刀聲」,再想「秒殺」就難上加難了。

2015「開年三虎」已經收網,下一個老虎是誰呢?外界還在關注。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