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首例違約 「壞賬銀行」再受關注

【新唐人2014年9月6日訊】(新唐人記者琮鈺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大陸「影子銀行」規模不斷膨脹,引起海內外金融專家的擔憂與密切關注。2014年初,中誠信託的「誠至金開1號」瀕臨違約,之後因終有新接盤方接手才化解危機。有外媒透露實際接盤方是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引發投資者對大陸金融系統制度與穩定性產生質疑。

誠至金開1號」接盤實為飲鴆止渴

據大陸媒體報導,價值30億元信託產品「誠至金開1號」融資方是山西振富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貸款定於1月31日償還。不過,由於融資方陷入民間借貸的訴訟,無力還債,面臨兌付危機。

在2010年,「誠至金開1號」作為信託產品銷售時,曾向投資者開出了10%的收益率。這個充滿風險的項目被套上了產權清晰、價值不菲的光鮮外衣;即便在振富能源控制人被刑拘、危機已露端倪之後,仍有資金從監管賬戶不斷流出。而時至今日,真相仍然未被披露,中共當局依舊保持沉默。

作為這款高達30億元信託計劃的受託方和代銷行、託管行,中誠信託和工行為此也深陷社會輿論壓力漩渦。

最終大部分投資者和中誠信託簽署了授權委託轉讓協議,放棄了尚未兌付的第三次利息,才拿回了期待已久的本金。

目前沒人知道是誰出資償還投資者的本金,避免違約。市場分析人士猜測,也許是代銷行工商銀行,或是歷來為工商銀行處理壞賬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再不然就是中誠信託三成股權持有方中國人保,也有可能是山西省政府等。

香港媒體報導曾分析,中共當局批准救助「誠至金開1號」的投資者,傳遞出明確信息:高收益信託產品的投資者不必考慮與融資方有關的種種風險,即使產品出現問題,他們也能拿回資金;而設計產品的信託公司和代銷產品的銀行,也不必考慮信貸風險和名譽風險。

報導還指出,中共此舉無異於任由監管不善、狀況不明的影子金融系統繼續擴張。當局錯誤地選擇向「誠至金開1號」拋出救生圈,旨在鼓勵市場正確評估風險的改革計劃遭到了嚴重削弱。如果市場不能正確評估風險,中國日後就難免會爆發一場大規模債務危機。

外媒透露接盤方是「壞賬銀行

據英國《金融時報》透露的消息,「誠至金開1號」的神秘接盤方就是大陸最大的「壞賬銀行」——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大陸信貸規模急速擴張、不良資產不斷增加的今天,在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宣布將在香港IPO後,也讓各界再度關注「壞賬銀行」的真正角色。

報導引述標準普爾的分析評論,隨著大陸經濟增長放緩,銀行不良資產將會進一步增加,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規模將會增長。

年利率10%的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是由中國大陸最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承銷。為此,華融從工商銀行得到了30億元貸款,隨後以95%的折扣價格購買了這個信託產品。

報導稱,由於華融計劃2014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並宣稱該公司已脫離中共政府部門,成為一家市場營運的商業公司。因此在接盤大陸「影子銀行」首例重大違約的產品中,不能公開其身份。然而,涉入極具政治色彩的違約紓困,華融自然無法自圓其說。

8月28日,為在香港上市,華融向高盛(Goldman Sachs)、華平(Warburg Pincus)和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國庫控股(Khazanah)等8家公司,出售了21%股份籌得24億美元資金。

銀行不良資產飆升 「壞賬銀行」再度活躍

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的幾家中共國有銀行,提交的2014年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全部出現壞賬飆升。

其中,中國銀行核銷和出售壞賬總額為94億元,超過2013年全年度的91億元。儘管官方公佈國有銀行不良資產以達到自2011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但平均不良資產率依然沒有超過1.1%,約為1.08%。

但《金融時報》報導引述銀行業界人士的分析,認為大陸國有銀行使用多種方法將壞賬金額修飾至其「理想水平」。而這些上市銀行的股價全部低於其賬面價值,也間接反映出投資者並不認可其財務報表的賬面價值。

華融和其它3家「壞賬銀行」是通過出售債券和股份來籌集資金,並從中共國有銀行獲取巨額貸款,用於購買其他國有銀行不良資產。

儘管已有較為豐富的不良資產處理經驗,但在即將爆發的金融業違約潮中,四大「壞賬銀行」依舊面臨中共政治因素的干預和施壓,進而會出現更多類似「「誠至金開1號」」的違約紓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