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中國第一位狀元孫伏伽傳奇

【新唐人2014年1月5日訊】一介縣級法曹趁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下旨,鼓勵大小官員上書言事之機,連上三折。在奏摺中義正詞嚴地說: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一言一行都會被史官記錄下來,怎能不慎重?您起兵晉陽不久,就接受了下屬獻上的獵鷹、琵琶、良弓等物品,還予以重賞。您有沒有想過這就是前朝的弊風,隋煬帝就是因為「恣其心」而亡國毀身的啊! 孫伏伽的奏疏,直言無諱。自李淵稱帝以來,他是第一個上疏進諫的人。李淵閱折大愧,趕緊放飛了獵鷹,封存了琵琶、良弓,下詔蕩滌前朝弊習,同時表示自己要率先垂范。並賞賜他錦帛三百匹。從此,他從一個縣級小法曹一躍而成為治書侍御史,職司評議獄案得失,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孫伏伽。

人物生平

孫伏伽,貝州武城人(今山東武城人,一說河北邢台清河人士)。生年不詳,卒于唐高宗顯慶三年(六五八)。隋朝末年,孫伏伽便涉足官場,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幾經升遷,至隋煬帝末年,成為京畿萬年縣(今陝西西安)的法曹,負責審理刑獄,督捕奸盜,查辦贓賂,是萬年縣頗有點要勢的官員。

公元六一八年,隋朝國戚李淵在晉陽易幟,起兵反隋。不日長安即克,唐政府定都於此。孫伏伽順應時勢,投奔到李淵麾下。

為了汲取隋煬帝拒絕受諫而亡國的教訓,李淵下旨,鼓勵大小官員上書言事,可以指責君王過錯,評議朝政得失。眾大臣明白,這是開國皇帝常有的姿態,所以沒人願意當出頭鳥。李淵正揚揚自得於一片讚美聲中時,突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區區一介縣級法曹,居然趁此機會,連上三折,把皇帝近期的失誤兜了個底朝天。

孫伏伽在奏摺中義正詞嚴地說: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一言一行都會被史官記錄下來,怎能不慎重?您起兵晉陽不久,就接受了下屬獻上的獵鷹、琵琶、良弓等物品,還予以重賞。您有沒有想過這就是前朝的弊風,隋煬帝就是因為「恣其心」而亡國毀身的啊!

李淵閱折大愧,趕緊放飛了獵鷹,封存了琵琶、良弓,下詔蕩滌前朝弊習,同時表示自己要率先垂范。並賞賜錦帛三百匹。從此,他從一個縣級小法曹一躍而成為治書侍御史,職司評議獄案得失,正式邁上了平步青雲的仕途。

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孫伏伽已是頗受李淵器重的官員了。這年十二月舉行的科舉考試,任命吏部考功員外郎申世寧主持貢舉,以參加進士的三十人中錄取十四人。孫伏伽是第一名,同榜李義琛與李義瑣、堂弟李上德,兄弟三人同時登科,轟動一時。隋開進士科時,制度體系並不完備,取中者也不分名次。唐科舉制則是經充分準備之後開科取士,體系完備,一直影響到了整個封建年代。因此,孫伏迦成為有史籍記載的第一位狀元,也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當時,科舉制度初創,狀元郎不象後世那麼榮耀,也不象後世那麼受人推重。孫伏伽中狀元后,官位並沒升遷,仍做他的治書侍御史。

在「玄武門之變」中,孫伏伽擁護李世民,鞍前馬後奔走效勞。李世民即位后,論功行賞,賜孫伏伽男爵,食邑樂安(今山東廣饒)。貞觀元年,唐太宗知人善任,將孫伏伽從言官崗位上調回大理寺,升任少卿(大理寺的副長官),發揮其「理獄」專長。知人善任,將孫伏伽從言官崗位上調回大理寺,升任少卿,發揮其「理獄」專長。貞觀五年,孫伏伽審理一樁案子有失誤,被罷免官職,不久李世民又重新起用他為刑部郎中。任職不久,再度出任大理寺少卿,旋即調任民部侍郎(民部的副長官)。貞觀十四年,孫伏伽被提升為大理寺卿(大理寺的長官),數年後出任陝州(州治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刺史。永徽五年(公元六五四,李世民的兒子李泊坐天下的第六年),孫伏伽年老辭官,四年後,即顯慶三年(公元六五八),孫伏伽于武城家中壽終正寢。  

諫言信義

武德五年(六二二),劉黑闥在家鄉武城一帶再舉義旗反唐。李建成率軍將劉黑闥義軍鎮壓下去。唐朝平定天下后,唐太祖頒布了大赦令。但是不久之後,唐太祖又要處罰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在此危難之際,孫伏迦挺身而出為百姓請命,進諫說:「王者無戲言。」往昔攻打天下時,應該隨機應變,現在四方已定,應該制定法律與天下人共同遵守。「法者陛下自作,須自守之」,這樣天下百姓才能相信而畏懼啊。「兵食可去,信不可去」。自己做事不講信義,而要天下的人相信你,怎麼可能呢?高祖再次採納了他的建議,避免了一場災難。

關心百姓   

孫伏伽心存百姓,為民請命。當時,軍糧賦斂十分繁重,他多次請求減免。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孫伏伽彈劾民部尚書裴矩「苟釣虛名」,而不「救恤百姓」。由此,唐朝徵收賦稅由以戶為單位改為以人口為單位,使貧苦的農民得到實惠。

死諫唐太宗打獵

唐太宗在繼位之前,南征北戰,經常打仗。後來天下太平了,沒仗可打,於是就迷上了打獵,幾天不打獵心裏就痒痒。

一天,唐太宗又要去打獵,他領著幾個侍衛,背弓插箭,帶著獵鷹和獵犬,正要出發。這時孫伏伽匆匆趕來,一把拉住馬韁說:「陛下打獵,遊戲林中,騎馬射箭,沒有必要的保護措施是很危險的。一旦有個三長兩短,誰來主持政務?勸陛下為了國家百姓,不要貪圖一時痛快,任著性子干這種無益的營生。」  

正在興頭上的唐太宗好像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又掃興又尷尬,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但是他又不想破壞大唐朝虛心納諫的傳統,於是就耐著性子說:「我今日閑著無事,又不貪戀女色,只喜好打獵,想藉機會出去走走。再說我打獵都繞著村莊,從不驚擾百姓,另外侍衛也帶了十來個,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說完就要登鞍上馬,並從隨從揮揮手,準備出發。   

哪料到,孫伏伽把馬韁繩繞在腰間,跪在馬前說:「陛下今天出門,就請從老臣身上踏過去,我願意用死換取皇上對誠實忠告的採納。」   

唐太宗大怒,說:「我本來認為你是一個誠信勇敢的人,能夠以誠言進諫,不好損你顏面;哪知你卻不知好歹,目無高低,限制起我的行動來了。我連這點兒事都作不了主,還當什麼皇帝?來人,把他給我拖出去斬了。」   

幾個高大強壯的武士立刻聞聲而來。把文弱的孫伏伽像抓小雞一樣抓在手裡。孫伏伽面無懼色地說:「夏朝的關龍逢因直言進諫而被殺,我情願和他在九泉之下相見,也不願意再待奉你了。」   
這時,唐太宗笑了,說:「我不過是試一試你的膽量,你還真是一個誠信有勇的君子,有你真是大唐王朝的福分啊!好,那朕今天就不出去了。聽說你棋藝很高。朕要和你下一盤,享受一下和高手下棋的快樂。」   

歷史評價

孫伏伽一生為人忠直誠懇,敢於直言上諫,有魏徵之風。其性格寬宏大量,處事從容,榮辱不驚。拜治書侍御史時,自己先從朝中得旨,歸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來,合家狂喜而孫伏伽若無其事。

他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賞罰之行,無貴賤親疏,惟義所在。」這句話記載於《新唐書》卷一百三《孫伏伽傳》,是孫伏伽在勸告唐太祖執行法律要一視同仁時說的一句話。此話的大意是說:國家進行獎賞和處罰,不分貴賤親疏,唯一的標準是正義國法。這反映了孫伏伽執法護法的可貴精神。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