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檔案】浴血奮戰 域外殉國第一人

【新唐人2012年9月8日訊】【導讀】一九四二年初,中、美兩國政府協議,成立了包括中國大陸、印度支那、泰國和緬甸在內的中國戰區,以蔣介石委員長為戰區最高統帥。同時,為配合緬甸、印度地區的英、印軍作戰,中國應英方要求,派出十萬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中國遠征軍成員以響應政府「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的熱血青年為主幹,官兵們征戰一千五百余公里,歷時半年,艱苦奮戰,流血犧牲,受到了盟國的高度評價。一九四二年春夏,日軍進攻並佔領緬甸北部,盟軍在緬甸戰役中遭受挫折。遠征軍主力二百師師長戴安瀾將軍一部在東瓜中伏,激戰一夜壯烈殉國。

戴安瀾,一九零四年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二十歲當年,他考進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抗戰爆發時擔任第二十五師七十三旅旅長,在崑崙關戰役立下彪炳戰功。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偷襲珍珠港,迅速相繼入侵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積極準備佔領緬甸。國民政府為了確保中國最後一條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的安全,履行《中英共同防禦滇路協定》,組建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戴安瀾奉命率主力二百師率軍入緬,開至東瓜佔領陣地,次年三月,日軍進犯東瓜之南的優皮,戴安瀾派第五軍摩托化騎兵團及自己之一部迎頭痛擊,掩護英軍撤退。

不久,日軍主力迫進東瓜,在大炮、戰車和飛機的掩護下恢復攻城,戴安瀾親自領導在各交通要道修好堅固的堡壘,輕重武器機成交叉火力網,打退日軍進攻。他和參謀、後勤官佐也拔出手槍,英勇地參加了戰鬥,他深知第二百師與軍部聯繫已被切斷,必須做好在敵重兵集團包圍下獨立作戰的準備,為此定下破釜沈舟的決心。

五月上旬,于棠吉爭奪戰中,日軍長驅直入,以百余輛裝甲車,汽車組成的快速縱隊攻入中國境內,戴部奉命向國境撤退,而原定沿八漠、密支那一線突團回國的計劃又遭破壞,只得穿越渺茫人煙,不見天日的熱帶雨林,陷入極其悲慘的境地。時值緬甸雨季,終日大雨滂沱,螞蝗蚊蟲肆虐,瘟疫煙瘴蔓延,日軍又欲置第二百師于死地,他們廣播說:「要奠定東亞和平,非消滅第五軍,尤其第二百師不可。」

戴安瀾為了全師而退,率領全師官兵衝過日軍設置的一道道封鎖線,躲過敵人飛機的盤旋搜索,擺脫敵人的沿途伏擊,在沒有道路,沒有糧食,沒有水喝的艱苦環境中掙扎著前進,連日軍也認為是一個奇蹟。

五月十八日夜,戴部在通過郎科地區細摩公路時,與埋伏的日第五十六師團兩個大隊相遇。戴安瀾指揮倉促應戰,激戰一夜,總算擺脫了埋伏的敵人,但在這次戰鬥中傷亡慘重,戴安瀾也胸、腹各中一彈,倒在草叢中,流血不止。

五月二十六日,第二百師行至緬甸北部茅邦村,這裏距離祖國只有三五日行程,全師生還的願望眼看就要實現。可是戴安瀾卻因為缺乏藥物醫治,傷口發炎潰爛而不治殉國,時年三十八歲,全師官兵聞訊,痛哭失聲。

同年十月十六日,國民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一九四三年四月,國民政府在廣西隆重舉行追悼大會,由蔣介石委員長親自主持,遺孀王荷馨夫人代表戴將軍獲得美國總統羅斯福頒授「國會勳章」,表揚指揮所屬二百師據守緬甸東瓜要地十余日,掩護英美盟軍撤退之英勇功蹟。

原標題:浴血殉國 域外死忠第一人

文章來源:《神州青年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