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途徑找暗物質 科學界大競賽

【新唐人2013年07月09日訊】科學界認為,宇宙星系存在於一個由暗物質提供的背景裡,但科學界至今仍摸不著頭緒,對於其性質也沒有定論。中央研究院「台灣微中子實驗(TEXONO)」團隊研究員王子敬表示,為了探究暗物質的奧秘,科學界產生了3種途徑,期盼從中找到蛛絲馬跡。

據中央社報導,宇宙間充斥著暗物質,但人類至今無法探究其奧妙,國際間競相研究暗物質,採取3種截然不同的途徑,而台灣都有參與。王子敬表示,暗物質實驗必須避開宇宙射線的干擾,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地下深處做實驗。目前美國、日本的尖端團隊,實驗室設在約地下1公里的地方,而野心勃勃的中國大陸科學界,則在錦屏山設置了深達2.5公里的實驗室。

3種途徑,第1種是「間接測量」,透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宇宙星系,期盼從中找到蛛絲馬跡。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博士後研究員岡部信廣主持的團隊,日前即以「重力透鏡」的方式觀測暗物質,發現暗物質密度具有由中心點向外圍遞減的特性,和科學界主流的「冷暗物質(CDM)」預測結果吻合。研究發表後,獲得科學界重視。

第2種途徑是將標準物質高速對撞,看會不會產生暗物質。位於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其中一個研究方向便是找尋暗物質。台灣中研院也參與了國際合作計畫,嘗試解讀對撞後產生的大量數據。

第3種途徑是「直接找尋」,中研院領導的台灣微中子實驗(TEXONO)便採取這種方式。王子敬表示,科學界相信暗物質仍會和一般物質作用,只是機率很小,約僅10的負39到42次方,科學家能做的便是累積大量觀測數據,然後刪去可以解釋的部分,逐漸縮小範圍,期盼最終能找到暗物質的存在。

「我們發展了幾千年的科學,卻仍不瞭解宇宙的成分。」王子敬表示,人類掌握的「標準模型物質」,僅佔宇宙成分的4%;「暗物質」約佔23%,人類不瞭解但已有合理的猜想;另外一大部分是「暗能量」,估計佔73%,人類至今無法理解,甚至不知該如何猜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