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佬聚會的北京會所 暗藏權錢色交易

【新唐人2013年2月18日訊】近年來,在追求奢華、顯示身份、畸形消費的不良浪潮中,中國各類會所應運而生。在北京,私人會所超過4,000家,神秘政要混跡其中,一些所謂的「會所」更以權錢、色情交易充斥在街頭巷尾的談資中。

最新一期的《小康》雜誌報導說,在北京,天子腳下,官商林立之地,能夠開得起一個低調的會所,其身家就頗值得考量。會所中雖不是夜夜笙歌,卻也是往來無白丁,這個圈子的話語體系,具有相當高的排他性,只接受圈子內的大佬人士。

香港馬會

2007年,「香港馬會」高層注意到,中國新一代的富裕階層,更加年輕,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海外生活經驗,他們更注重對品質的追求,強調和國際接軌。

於是在北京寸土寸金的金寶街開了個「北京香港馬會」。據稱,會所的每一位前場接待人員都可以準確地叫出會員的名字,包括他們的家眷及子女也有同樣賓至如歸的禮遇。而每一位馬會會員,都會在到達會所後由專人打理好在北京的行程。

不過,並不是有錢就能加入香港馬會會所,要加入馬會,必須由一位遴選會員提名,並獲得另一位遴選會員附議,再列舉3位準備支持其加入馬會的會員,才可能被接納,而每位遴選會員每年只擁有1個推薦名額,此外,馬會還需要調查申請者的背景資料及財務情況,通過了這兩項調查,才有可能最終跨進馬會的門檻。

香港馬會高層當年專門邀請曾經參与故宮修繕彩繪的王仲傑,為會所設計了古時僅供皇帝起居寢宮的專屬檐廊彩繪,再配合殿宇頂上的9隻吞脊獸。

報導說,不止香港馬會,北京很多地方都有著隱秘的身世,他們或是前朝王府,或是精心修剪的花園。

北京中國會

在北京西單路口,有一個傳說中的「中國會」。這個傳統風格院落常年四門緊閉,在正門上方的牌匾上寫著「北京中國會」,該會所在香港等地也有同名機構。是香港大亨興建的、被譽為京城四大會所之一。

該會所正門通常是不開的,如果從側門進入,需要向門衛出示預約信函,有專人引領才可到達目的地。這個五進院原是前清親王府邸,1996年,港商鄧永鏗在北京興建起,目前,這座青磚灰瓦的建築已然成為京城首屈一指的名流聚集之地,保留著康熙二十四子府邸靜默而斑駁的原貌。

走進會所,標準的五進院完整地再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落座者儘是當今名流,觥籌交錯,伴隨著古樸的室內裝飾與樑上吊下的宮燈,素妝的女子懷抱琵琶唱起千年以前的往事,令人恍然不知身在何方。

沒有標識的庭院

在北京城什剎海一側,矗立著一處沒有標識的庭院,推開厚重的大紅門(要經過預約),跟隨引領的工作人員,才能走進這個看似古樸的院落。

什剎海會館總經理裴武稱,該院子最早應該是乾隆後花園,前推至元代是漕運碼頭。而今這個曾經的漕運碼頭已然將萬里之遙的英國倫敦嫁接進來。在院子里搭有一個「倫敦之家」,北京奧運會之際,這裏「代表著英國政府進行奧運的一些前期準備,招商、引資。」「倫敦奧運會的倒計時儀式掛牌都是在我們這裏舉行的。」

裴武還表示,通過倫敦之家,中共外交部乃至歐洲國家一些活動「我們接了很多」。

會所的背後

所謂會所,簡單說就是以會員制消費形式而交際娛樂的特定場所。中國各類會所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北京尤為突出,大約4000家左右。會所在中國已經成為少數人財富的象徵和身份的標籤。

會所不僅僅是聲色犬馬之地,其中更有無盡的悲歡離合,無數政商圈子選擇在各類會所中上演一幕幕大戲,平民百姓辛苦掙得的盤中餐,還不夠會所中的大佬們半支香煙的價格。

研究會所現象的學者符啟林眼裡,所謂的會所不是一個社會組織或商業組織。而是以營利為目的,收取會員費或服務費等,否則不能生存;有的會所不收費,只能以贊助費的方式生存。

目前多數會所只能藉助于餐飲、娛樂、體育等行業場所,藉助其營業執照進行經營,給當事人開具發票,繳納稅款。如有些會所已在工商部門進行登記,其便成為商業組織,可以進行營利性經營。

一些被查處過的會所,在官方通報中,大多是所謂「偷稅漏稅」之嫌,但隱蔽的故事,應有盡有。有些官商勾結,從事其他的非法活動等,還有些涉及洗錢、吸毒販毒、賭博等,有些成為權錢交易、色情交易的場所,拒絕檢查等。

一向不為外界所了解的京城「四大會所」:長安俱樂部、京城俱樂部、美洲俱樂部和中國會,曾被媒體曝光,其高達200萬元的入會費,及年最低消費30萬元的限額,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