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 阿富汗問題失策 美恐失卻東南亞

【新唐人2013年1月17日訊】(新唐人記者徐覺明綜合報導)美國最長的戰爭–阿富汗戰爭趨向尾聲。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目前面臨的較大問題是,對阿富汗問題缺少完備的策略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得力外交官,這可能導致美國完全失去對該地區的控制。

美國《新聞周刊》(National Journa)資深編輯邁克爾·赫什(Michael Hirsh )在govExec.com網站發表文章說,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和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在華盛頓的雙邊會談,被人給予厚望。目前輿論關注的焦點是美軍在阿富汗撤軍的速度。然而隨著這場戰爭趨向尾聲,美國在策略方面卻存在較大的盲區。

缺少施壓巴基斯坦的完備策略

文章說,9·11恐怖襲擊已過去11年了,然而對於給美洲大陸製造最大恐怖襲擊的東南亞,美國至今仍沒有完善的策略。 

奧巴馬誓言要援助阿富汗重建,直到2024年,去年夏天的東京峰會上,北約國家也承諾投入160億美元援助阿富汗重建。但美國卻未能構想出一份策略方案。這個方案要能立刻對巴基斯坦施加強大壓力、阻止其對塔利班有關的叛亂分子提供援助及避難所;要能為眾多阿富汗人點燃希望,他們仍希望從塔利班手裡挽救自己的國家;要能勸說印度及其周邊與美有關係的國家更好地扮演輔助角色。

過去10年中,奧巴馬及前任小布什都組建了史上最完備的軍事聯盟,目前阿富汗除了6,8000名美軍外,還有27個北約國家和22個非北約國家的近45,000名軍人。然而美國卻沒有作出同樣的努力,來把這種軍事架構轉變為統一的外交陣線,使它們能共同對巴基斯坦施壓。巴基斯坦桀驁不馴的行為仍可能是擊敗塔利班的最大障礙。

文章說,美外交人員依然認為巴基斯坦問題主要屬於雙邊問題,然而證據卻相反。由於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不僅僅是美國軍人在阿富汗失去了生命,還有數百名英法,加拿大,意大利,德國,丹麥及澳大利亞軍人也失去了生命。 

儘管如此,一些最強大的國家已對核武伊朗採取嚴厲的多邊制裁,卻未對巴基斯坦採取類似措施。美國和其他主要大國繼續任由巴基斯坦挑戰它們而不受懲罰。

對於巴基斯坦而言,儘管已經擁有核武器,多少可以獨立行為(雖然沒有像伊朗一樣獨立),但最大的戰略恐懼還是經濟正在崛起的印度。制裁就意味著巴基斯坦可能會在經濟和軍事上輸給勁敵印度。前美國駐伊拉克及駐聯合國大使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曾表示:“我們要能主動施壓,就我認為,須包括為巴基斯坦造成極為艱難的經濟狀況。”

美國和北約官員擔心,如果巴基斯坦局勢動盪,其核武器庫恐會落入壞人之手,因而至今對巴基斯坦仍猶豫不決。

缺少得力的外交官

文章說,美歐官員認為,前美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特使理查德·霍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於2010年12月13日去世後,一直沒有能取代他的、有威嚴、遠見和強硬風格的高級外交官。美國在巴基斯坦問題上搖擺不定的狀態自霍爾布魯克死後一直持續著。目前代替他的是奧巴馬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問題特別代表、職業外交事務官員馬克·格羅斯曼(Marc Grossman)。格羅斯曼被廣泛認為效率低下,並引起了美國務院南亞和中亞事務局內部的分歧。去年12月,格羅斯曼退休,這一職位又安排給一名更低級的外交官—他的副手大衛·皮爾斯。

急於撤軍的後果

文章也駁斥了急於從阿富汗撤軍的主張。文章說,華盛頓一些人往往把阿富汗戰爭視為一大失敗,認為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急著從阿富汗撤軍呢? 這樣的看法可能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拋棄阿富汗,對阿富汗來說,是一個國家性的災難,類似於廣島對於日本人,“9·11”對於美國人。

阿富汗人仍對1989年發生的事件記憶猶新,當時在阿富汗伊斯蘭聯盟(Mujahideen)迫使蘇聯撤軍後,美國總統老布什也放棄了阿富汗;繼而到了2002年,小布什又將注意力和資源又投向了伊拉克,而塔利班此時卻悄無聲息地重新集結。

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最近承諾長期援助阿富汗重建,只是傾向於讓塔利班等待西方撤軍的表面計劃(實則為隨後重新集結)受挫。隨後許多阿富汗人表示,他們的心理狀態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再抱有多大希望)。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