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鐵命案 引發道德責任爭議

【新唐人2012年12月06日訊】美國紐約在3號中午發生韓裔乘客遭推落地鐵月臺被撞身亡的慘劇,事發後「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頭版刊登了受害者被推入地鐵軌道、遭列車撞上前瞬間的照片,引發強烈反響。該案嫌疑人在星期三已經被警方正式逮捕。

紐約郵報連續在週二和週三以頭版刊登一名攝影師拍下的事件發生瞬間的場景。照片顯示58歲的韓基錫被推落軌道後列車逼近時的場面。

照片刊出後,攝影師阿巴斯立即成為輿論譴責的中心,許多人指責他既然有時間拍照,為甚麼不救人。

阿巴斯辯解說他當時在等地鐵,離受害者很遠,根本就沒有時間救人,而且他希望照相機的燈光會吸引火車司機的注意,讓他停車。

攝影師阿巴斯:「如果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無論有沒有攝像機我都會朝受害者跑去,但是我根本不可能救韓先生。」

當時的情況讓人陷入道德困境,當受害人和兇手爭執的時候是否就應該干預,還是他被推下月臺後,面臨進站的火車時應該做出更多的努力救他。

阿巴斯說,從受害人被推落站臺到列車進站,有22秒時間,但他在緊急情況下還是選擇了自保。

攝影師阿巴斯:「22秒鐘的時間看起來足夠長,但在這個過程中,我跑過去的時候,那個推落人的嫌犯正朝我走過來,我盡力背靠著牆穩住自己,因為我不想也被推落站臺。」

對這一事件引發的道德責任的論戰,專家各執一詞。

紐約倫理文化社區負責人安妮•克雷森博士(Dr. Anne Klaeysen, leader of the New York Society for Ethical Culture)說:「在那一刻,你可以選擇行動或跑開,這兩者之間有很大餘地。但是要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讓我們幫忙吧,讓我們一起救他,情況就不同了。」

而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莉亞•費舍爾博士(Dr. Celia Fisher,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thics Education)則說:「你想做出不同的行動,這個想法很好,但再有機會,你可能也不會這樣做,因為人的本能就是讓自己不受傷害,即使為了幫助別人。」

星期三,紐約警方宣佈正式逮捕30歲的嫌疑人戴維斯(Naeem Davis),指控他企圖謀殺。

新唐人記者白蘭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