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憶故宅(六)

【新唐人2012年8月3日訊】磨磚對縫

大門樓是大門外邊的磚石結構部分,上自房頂下至台階。最規矩的大門部分的屋頂是高於南房的(一般大門開在南房東邊的第一或第二間房),屋頂裝飾也更多一些,屋脊兩端突出向天空翹起,叫做朝天笏,給人輕靈婉轉的感覺。屋檐以下連接兩邊山牆的過渡叫做戧檐,這裏一般都以磚雕裝飾,磚雕的主體是寓意平安吉祥的、或獅子麒麟等瑞獸之類的題材,比如有卐(音萬)、柿子、如意代表萬事如意等等。戧檐以下的山牆講究的做法就是磨磚對縫。最下邊的台階是大塊的青條石鋪就,有的台階兩側石頭是斜面的就象滑梯一樣叫做垂帶,一些老宅子門口不知幾代的孩童在此玩遊戲打滑梯,被磨得光光亮亮的石頭裡不知照進了祖孫幾代人兒時的身影,很是有韻味。

可能有人不知道山牆的概念,一棟房屋有前後屋檐,屋檐下面的牆叫做檐牆,房屋兩個側面相當於房子的截斷面,因為屋頂是中間屋脊高順勢下來屋檐低就象山一樣,所以房屋側面的牆叫做山牆。因為這個名詞我小時候還鬧過笑話呢,我家的房子和鄰居家是連在一起的,兩家共用一座山牆,所以大人管這個叫做伙山——兩傢伙用的山牆,我那時候上小學吧,也不知道這些名詞的概念,一次家長說房子的事情說:咱家和隔壁李家從解放前兩家之間就是一座伙山。我聽完吃了一驚,原來我家的房子是建在一座火山上呀!這還了得,我就那麼理解了,轉過天來到了學校和小夥伴還分享這一驚人的事情。

山牆是什麼意思我們說清楚了,那就介紹磨磚對縫吧,這在傳統建築中的術語叫做干擺到家。因為一般的砌牆方法是在磚與磚之間抹上灰漿,這樣一層層的往上壘,磚與磚之間你可以看到灰漿有一定的厚度,叫做灰口。但磨磚對縫就沒有灰口,你只能看到一個縫隙,為了使縫隙更細如刀刃要提前把磚都打磨平整,然後就這麼把磚一層層的往上擺放整齊,一直到最高處,所以叫做干擺到家。但是還沒完,都擺好了之後用糯米汁從上往下徐徐灌注,使米汁滲入每道磚縫,再晾乾之後磚就粘在一起了,最後還要把整個牆面拋光,牆面素雅、緊緻、整潔。我也見過現代的仿古建築這麼做磨磚對縫,就是用現代的紅磚砌牆,外邊罩上一層水泥,水泥上用刀子畫出磚縫一樣的線條,毫無韻味!

你可別小瞧了這糯米汁,我們傳統建築施工時他可是很獨到、關鍵的。明代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老龍頭,長城的起點是泡在海水裡的,幾百年歲月和波濤的侵蝕使古老的牆磚剝脫、粉化,但用石灰和糯米混合的灰口卻還沒有改變,你不得不讚歎我們的先人是怎麼發明的這個配方。當然隨著文革的破壞和後來為了開發旅遊重修古建築,都已經面目皆非了,尤其是開發旅遊的修復最是空前的破壞,如果說文革對古迹和傳統文化是破壞和摧毀,那現在的有些修復簡直就是強姦。

因為古人施工的每一步都很用心、講究,處處體現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對自然、生活的認識。就拿這個磚來說吧,以前在窯里把磚燒好后要馬上澆水,所以磚的顏色是青色的,現在燒磚自然冷卻就是紅色的,從感覺上說青磚的住宅顯得生活的色調沉靜踏實,紅磚的住宅狂躁,另一方面磚燒好后馬上浸水冷卻是為了去除火毒,對人體有好處。古人要是給磚澆水估計得從井裡把水汲出,還得挺費勁的把水提到窯頂再往下澆,比起現在打開自來水龍頭直接舉著水管沖可麻煩多了,即便如此現在也沒有人費那個力氣和多花水費提高生產成本。

還有製作磚坯子的土質也很有講究,要用粘土是一定的了。但如果是製作磨磚對縫或磚雕用的磚,必須先把粘土攪成泥漿用很細的羅過濾,把大顆粒的雜質去除,還要把泥漿沉積一段時間再用,燒出的磚細膩沒有沙眼,打磨或者雕刻效果才美觀,這些工藝那些老師傅們會嚴格的操作,不會偷工減料,現在有人監督還造假呢,所以以前就是做個泥瓦匠都知道自我約束堅守職業操守,因為人們相信「存心有天知」。燒磚最講究的是燒制紫禁城裡大殿的地磚,一塊磚的製作周期要一年以上,那工藝令人嘆為觀止,其磚貴重無比故稱「金磚」,然與民居住宅無關,在此不贅,以後可以單獨作文介紹。(待續)

文章來源:《新三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