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遭濫用 醫界籲以價制量

【新唐人2012年6月23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3日電)把救護車當成計程車,把急診當成「便利診」,躺6小時就可有保險理賠,急診醫界感嘆急診資源遭濫用,又無法拒絕病人,籲調整收費標準及健保給付,以價制量。

台灣急診學會理事長蔡維謀今天指出,10年前,1年急診為320萬人次,到了去年高達650萬人次,急診人次倍增,醫學中心急診室人滿為患,但是基層急診萎縮,急診責任醫院苦撐。

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主任陳日昌指出,急診檢傷分類分5級,依急迫程度區分治療順位,病患即使分類在最不急迫的第5級,急診醫師也不能拒絕病人,因此有的病人只為了診斷證明,或是白天沒空看病、掛不到門診,進了急診室。

「反正急診只比門診貴200元」,陳日昌說,醫學中心的急診太廉價,促使民眾把急診當成「便利診」。台北榮民總醫院人員透露,有的老人家心急而不是病急,門診沒掛到號,轉身到急診來拿慢性病藥,急診醫護人員也莫可奈何。

壽險保單也誘使病人掛急診,終身醫療險日額型保單普遍提供急診住院保險理賠,病患只要急診躺了6小時以上,即可以申請理賠。如果病患搭救護車急診、轉診,有些醫療險保單額外提供救護車給付。

非緊急使用救護車收費,桃園縣消防局今年5月率先實施收費制,預期能夠遏止濫用救護資源的歪風。由於這可能會衍生民怨,其他縣市觀望是否跟進。

陳日昌說,保險理賠誘因、濫用救護車,是醫學中心急診擁塞的次要原因,緊急救護及醫療人員如果拒載拒收病人,都會擔心引發糾紛;不如提高急診收費標準及健保給付,教育民眾珍惜急診資源,衛生署近期也將會提出解決方案。

急診醫界在臉書、網站分享歐美的作法,有急診醫師赴英國深造,看到手指割傷病患在急診久候,醫師終於露面卻不給病患縫合傷口,理由是「自己會好」;還有衛生官員留學時孩子生病,電話求助再送急診,最後收到的電話診斷、急診收費的帳單,都是天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