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鈔少不了它 紙張東山再起

【新唐人2012年6月3日訊】(中央社華盛頓1日路透電)無論是壓皺、浸濕、放在炎熱的閣樓或潮濕的地窖,紙張都可以起死回生。

在遭到環保人士、網路與低迷經濟的打擊後,紙張現在還是可以捲土重來。支持紙張的人士反擊,辯稱紙鈔比硬幣好、紙本郵件可以防駭客,可翻閱的書本比數位書籍更能永久保存。

就連部分反對紙張的環保訴求也改變立場,因為公司企業與環保團體合作,鼓勵回收並種植可持續生長的森林。

紙張製造商Domtar的副董事長菲克斯(Lewis Fix)說:「社會上都有一種相爭將紙張汙名化的現象,說紙張過時、浪費而且沒效率。」

他的公司推出1個網路活動,重建這個2000年前產物的市場,方法是聚焦在對紙張的情感共鳴。

Paperbecause首頁聲明:「紙張是可持續使用、再生、回收、以植物製造的產品,它以許多種方式,將我們和生活中重要的事物串連起來。偉大的想法是從紙張發軔。全世界都是在紙張上接受教育。生意也是從紙張建立起來。愛意也是在紙張上傳遞。」

即使是認為假如人們使用較少紙張、世界會變得更好的人,似乎也都喜歡紙張。

赫希科維茲(Allen Hershkowitz)喜愛雜誌、書本與報紙,不過身為美國自然資源保護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的資深科學家,他過去20年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試著讓紙張變得更有效率,把紙張變得較不是環保厭惡的東西。

他不是在反對紙張本身,而是在反對美國消費者使用太多紙張這件事:2002年,每個人每年使用330公斤的紙張。

他說,歐洲人每年使用115公斤的紙張量,美國人的用量是歐洲人的兩倍多,而且是全球平均55公斤用量的近7倍。赫希科維茲說,中國大陸與印度消耗者的使用量,約為美國人的1/10。(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