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檔案】胡思杜的凄慘人生

【新唐人2012年2月1日訊】 【內容摘要】 胡思杜是胡適最小的兒子,1948年不願隨胡適南行,而留在大陸,胡思杜萬萬沒想到,這一別竟成了與父親胡適的永別。

今天的人們或許還記得胡適,但對他的兒子胡思杜想必知之甚少。對於胡思杜在大陸的凄慘遭遇,知道的人怕是更寥寥無幾。我們重新來挖掘這一史實,為的是讓後人能夠明白歷史真相,以此來紀念這一死去的胡適後人。

1957年6月4日,胡適在美國紐約預立遺囑時寫道:「去年以後,如果留有遺產,留給夫人江冬秀女士,如江女士先行去世,則留給兩子胡祖望、胡思杜,如兩子僅一人留在,則留給該子。如兩子均已去世,則留給孫子。」直到1962年病逝台北,胡適做夢也沒想到他的小兒子在大陸居然已經在大陸「畏罪上吊自殺」了!這是怎樣的人間悲劇!

胡思杜是胡適最小的兒子,生於1921年12月17日,這一天正好是他的父親胡適的生日。胡適對這個兒子寄予了厚望,取名「思杜」是為了表示對恩師美國哲學家杜威的感激之情。胡思杜生性頑皮,不好讀書,但善交朋友,好玩樂。胡思杜年少的時候,身體不好,患有肺病。胡適為了培養這個孩子費盡了心思,專門給他請了家庭教師。胡適的學生羅爾綱曾經做過胡思杜的家庭教師,他在晚年著作《胡適瑣記》中,有一章提到了胡思杜,說他從小就有進步思想,比較愛國熱愛魯訊等等。

胡思杜的生活基本上在國內度過。1939年,胡思杜則隨母親避難上海,胡適委託一位竹姓朋友照看他。1940年11月9日,這位竹姓朋友寫信給胡適:「小二在此讀書,無甚進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惡習,請兄趕快注意。」胡適知道后,對兒子的前途甚為擔憂,於1941年5月安排思杜到美國教會學校——海勿浮學院就讀。胡思杜在美國一呆就是8年,1948年夏,他在美國染上了吃喝的惡習,被學校驅逐回國。胡思杜回國后,胡適的許多朋友替他介紹工作,但胡適以「思杜學業不成,不是研究學問的人才」為由拒絕了所有邀請,只同意胡思杜到北大圖書館工作,為的是讓他能多讀點書。

1948年1月底,平津形勢趨緊。朱家驊、傅斯年、蔣經國等在蔣介石授意下磋商謀划「搶救」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細節辦法。同年2月14日,蔣介石兩次親自打電報催促胡適飛抵南京,並於當日再次派出專機飛北平,實施緊急「搶救計劃」。胡適和梅貽琦(清華大學校長)排在被「搶救」的第一批,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陳寅恪、陳垣、毛子水、錢思亮等人。形勢危急,胡適這才下了走的決心,但胡適小兒子胡思杜卻不願意隨父母南行,他說:「我又沒有做什麼有害共產黨的事,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胡思杜表示願意留在親戚家裡,胡適夫婦沒法,只好答應。但是,胡思杜萬萬沒想到,與父親胡適的這一分別竟成了永別。

北京解放后,胡思杜到華北革命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政治部學習。1950年9月22日,國內掀起一場「胡適思想批判運動」,湯用彤、金岳霖、朱光潛、梁思成等一批解放后沒有離開大陸的知識分子,紛紛撰寫文章,表明堅定的「批胡」立場。這一天,胡思杜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文章《對我父親——胡適的批判》,可謂立場鮮明:「他對反動派的赤膽忠心,終於挽救不了人民公敵的頹運,全國勝利來臨時,他離開了北京,離開了中國從階級分析上,我明確了他是反動階級的忠臣,人民的敵人。在政治上,他是沒有進步性的。」胡思杜為了表明自己追求進步,徑直斥罵父親胡適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宣布與胡適脫離父子關係:「在他沒有回到人民的懷抱來以前,他總是人民的敵人,也是我自己的敵人。在決心背叛自己階級的今日,我感受到了在父親問題上有劃分敵我的必要。」。我們且不論胡思杜對父親胡適的批判是否偽心,但在當時的形勢下,像胡思杜的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胡思杜的這一篇文章被海內外報紙紛紛轉載,引起了強烈反響。胡適見到此文後,認為兒子胡思杜是逼不得已的:「我們早知道,在共產主義國家裡,沒有言論的自由;現在我們更知道,連沉默的自由,那裡也沒有。」1952年11月,胡適應台灣大學和台灣師範學院的邀請,自美國飛抵台北講學。蔣介石專門邀請胡適吃飯,並拿出香港《大公報》上胡思杜批胡適的文章,不料胡適竟笑著說:「我的小兒子天性愚鈍,實不成器,不如總統令郎迷途知返!」胡適這番話多少有點無奈和自嘲。

胡思杜那些批判胡適的言論在國內得到了許多人支持,他甚至以為與父親胡適劃清界線,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但他顯然低估了國內形勢的發展,也低估胡適的影響力。1954年秋,國內又掀起對胡適《紅樓夢》研究的批判。1955年,三聯書店出版了8大本《胡適思想批判論文彙編》,約200萬字。這場批判風潮持續了10個月之久,波及到整個中國大地,人們批判胡適是「異族胡適」、「文化漢奸」、「胡適這個妖怪」、「套著美國項圈的走狗」、「出志祖國的最無恥的賣國賊」……徹底把胡適批透了。當然,胡思杜的「好日子」並沒有真正來臨,他也被牽連到了。胡思杜不僅要站出來批判父親胡適,還要承受著「漢奸」「走狗」「賣國賊」的兒子的罵名。

隨後,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鐵道學院(此按后遷至四川,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在「馬列部」任歷史講師。在那裡,胡思杜非常積極努力地工作,想為父親「贖罪」。1955 年 秋 ,馬列主義教研組資料室成立,胡思杜任主任。但由於他是胡適的兒子,在國內幾乎沒有親戚,人們怕在運動被牽連,更不願意跟他交朋友。胡思杜一直沒交上女朋友,30多歲的他一直單身度日。

1957年,黨中央號召全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胡思杜不知這是一場政治運動的預示,他因為想入黨,就積極主動地給單位的院、部領導提了關於教學改革的建議。胡思杜沒想到這是「引蛇出洞」,學院領導馬上將他定為「右派」分子,說他是向共產党進攻,並抬出他的父親胡適一齊批判。這之後,胡思杜被拉到批鬥大會上批判,不知批判了多少次,他精神上崩潰了,終於承受不了打擊,於1957年9月21日上吊自殺。

胡思杜在自殺之前,把一封遺書留給了遠房堂兄胡思孟,信是這樣寫的:「現在我沒有親人了,也只有你了。你來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個同事,他會告訴你我的一些情況。你是我最親的人了,現在我已經死了,你不要難過。你能吃苦,耐勞。我留下的六百多元錢,公債券二百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學的話,供給他們上大學。一個手錶也給你,留個紀念。希望你們努力工作,你的孩子們好好學習,為社會主義立點功。」

胡思杜死後,國內正處於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中,對這個「自絕於人民」的胡思杜沒有進行任何報道,而身居海外的胡適一家更是無從得知音訊。

文章來源:tphxc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