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中國房地產面臨巨大的「房殤」

【新唐人2012年1月15日訊】「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是金代詩人元問好「摸魚兒」裡的一句詞,而今,我覺得用在中國房地產上是再恰當不過,只不過「情為何物」應改為「房為何物」。因為,中國的房地產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房殤」。

房子,讓許多人悲歡離合,顛沛流離,讓許多人一生魂牽夢縈、一貧如洗。許多人為了追求房子,天天都在人世間上演悽惻動人的戀情悲歌,為房所困,為房所迷惘讓許多人欲罷不能,深陷其中。

究其原因,這是由於中國房價居高不下,政府決策遭遇梗阻引起的。歸根結蒂,我認為也是傳統思維模式的結果,是房地產體制不合理造成的。

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的房價是在為少數人服務,經濟也被少數人所壟斷。有權有錢有地位的人可以在任意地方買房、建房,肆意妄為。他們佔有教育用地,醫療用地,或佔有老百姓休閒娛樂場所,其目的就是佔據要塞地理位置,等待房價上漲,然後高價賣出從中獲利。相反,那些無錢無職無地位的人則用片瓦遮身。老百姓的財富通過現行的房地產體制被少數有錢人演繹的淋漓盡致,因而,社會上出現一代代的房奴,一代代的蝸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做出過激行為,來發洩內心對國家政策的怨恨和不滿。

另外,現行的中國房地產政策與美國及其它國家相似,我認為這是不妥的。中國的國情與別國不同,人口多,土地需求量大,因此,中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特點來制訂房地產政策,而不應看樣學樣。

再者,城市土地應該是城市居民共同擁有,政府不應該允許有錢人佔有別人土地。如:十個人吃一塊蛋糕,一個人只能吃其中的一塊,而不能是誰有錢誰購買,其他九人餓死。政府一味允許房地產的價格,房價就越炒越高,而炒房的人則變相剝奪了別人的生存權力,大家眼睜睜看著許多人沒房住而束手無策。

現行的房地產體制又使我們的住房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怪物,許多人趨之若鶩,又恨又愛,有的傾其一生的勞動得不到它,有的幾代人的積蓄變成了磚頭石塊,有的人因為房子一夜暴富,身價百倍,有的人則一貧如洗,富人剝削窮人現象愈演愈烈,體制的不合理形成了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物價上漲是溫水煮蛤蟆,看不見、摸不著,老百姓就這樣慢慢的被榨乾、吸乾。

綜上所述,可以斷定:

一,我們現在實行的政府供地——開發商開發——百姓購房的房地產行業模式是有問題的。

二,我們現在實行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模式是需要再探討的。

三,我們現在實行的土地、金融、稅收等調控手段,也是要檢討其效果的。

最起碼,上述三個方面組合有問題,否則,為什麼房價會越調控越高呢?

從現象看,高房價是因為需求大於供給。房價無論多高,只要有人購買,房價就有它的合理性,因為,房價是自由交易的結果。這是開發商制訂房價的合理合法的理由。

從實質看,高房價是投機謀利的結果。中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有限,資源的有限性是投機謀利的條件。本應用於民生的住房而大量用於商業投機,房價從而越來越高。這是百姓不滿意高房價的原因。

土地是百姓的生存條件,住房是百姓最大的民生。享有土地資源的權利人人平等。因而,對於土地這種特定的有限的資源,不能任由資本借市場的橋樑,將土地變成剝奪百姓財富、惡化百姓生存條件的工具。

這樣,能不能由百姓購房,改為允許百姓自己建房;政府賣地,是否也可探討政府向百姓分地;居民可以改善住房但不能擁有兩套住房,擠佔他人的購房機會。

站在滿足大多數百姓住房需求方面,改變房地產行業模式,進行制度創新,管理方式創新,相信中國的房價問題是可以解決好的。否則,房地產業的這場「房殤」就會愈演愈烈。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