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校車罵聲一片 媚外賤內外交民眾反彈

【新唐人2011年11月29日訊】(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政府上周向歐洲國家馬其頓捐贈價值一千多萬元的校車,招來網民的齊聲討伐,併發起「一人一信」給馬其頓政府,促請還車。有輿論批評此舉與清朝慈禧太後主張的「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異曲同工,並敦促政府反思。

正當中國11月頻頻發生校車事故,造成大批兒童及學生死傷,輿論齊聲譴責當局漠視教育及生命,中國外交部網站上周五消息稱,11月25日,中國援助馬其頓校車項目交接儀式在馬總理府舉行。中國駐馬其頓大使崔志偉正式將援助校車交付馬副總理阿里菲。還先後向馬方提供了人員培訓、學校改建、電腦物資等多個援助項目,為馬其頓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此次援馬校車體現了中方對中馬關係的高度重視。據報,這批校車等物資價值一千多萬元。

消息傳出后,引起網民強烈反彈,新浪微博網民「沙凈草枯」寫道:11月16日,甘肅校車事故,19名幼童遇難;11月26日,遼寧校車事故,35名孩子受傷。11月25日,中國向馬其頓無償援助校車。取之於屁民,用之於馬其頓人民,偉大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萬歲。網民「無錫二泉網」寫到,無償地向馬其頓提供了校車援助,中國有多少危舊學校?有多少山區的孩子連電腦都沒碰過?有多少孩子還在擠著不安全的校車?能不能先解救一下咱自己的孩子啊……」。

廈門網民郭寶峰認同網民的觀點,他星期一對本台說:「這幾年下來,中共政府把老百姓的血汗錢以所謂的援助,就是無償的給一些國家,完全是出於政治需要,而不顧國內的民生和國內的反對。其實這種狀況很大程度上激怒了民眾的神經,因為之前在甘肅發生的那件事情的確是非常刺眼,造成了幼小的生命就這樣沒掉了」。

他認為,網民被激怒,凸顯對施政當局的失望:「老百姓對校車的質量還有中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感到非常失望。馬其頓從各項指標來講,他的平均水平都比中國高了很多,中國政府要面子,根本沒有考慮國內的一些學生的生命和民生,全部沒有考慮,所以說網上罵聲如潮」。

也有網民認為,位於歐洲東部的馬其頓,整體經濟指數高於中國,而中國在百姓相對貧困的情況下,卻要拿國人的錢討好外國。網民「覃彪喜」寫道,馬其頓教育經費佔GDP的5%,中國不到4%。2010年馬其頓人均收入4540美元,中國3650美元。另一網民寫道,你們馬其頓的人均GDP比我們高,你們的人均教育投入讓我們望塵莫及;你們既沒有臃腫的行政機構,也沒有動輒上萬億的三公消費;雖然你們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但你們的孩子無疑比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大國的孩子幸福多了。有網民嘲諷中國外交部是「援交部」,拉關係。郭寶峰說:「外交部已經成了援交部。很多網友在馬其頓國政府網站上留言說要把這些車要回來,他們是說,是被盜竊送給貴國政府的,然後要把它要回來」。

很多網民用慈禧太后的一句名言諷刺當局的舉動是「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社會評論家李承鵬寫道,中國式對外饋贈極可能會導致廣大民憤,因為民眾並未享受,做法太讓人很傷心。

網民們星期天發起「一人一信」給馬其頓政府網站,要求對方還車,烏魯木齊網民張先生對記者說:「我昨天也給馬其頓政府網站寫了信,因為中國和馬其頓相比的話,中國更需要校車。在中國國內的情況來看,烏魯木齊可能比其他地方更需要校車,因為我們這邊冬天室外很冷零下一、二十度,空氣污染也非常嚴重。我們這邊到目前為止沒有一輛校車,那些學生們要在零下一、二十度,在大霧中要跑很遠去上學,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參与這個活動」。

為孩子維權屢遭打壓的「結石寶寶之家」創辦人趙連海表示:「校車的問題實際上就已經影射出我們今天這個政府不論各種事情,對待百姓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事情上是多麼的不作為。他們每年的三公開支,包括他們每年的公車開銷都達到幾百億、幾千億,而面對孩子的這一塊,沒有任何的支出,甚至最痛心最痛心的,就是把我們百姓納稅錢最後送給其他的國家,去買他們的好」。

趙連海說,最近和很多朋友聊天中,都非常感觸:「不僅僅是校車的問題。包括我們現在結石寶寶的問題,還有更嚴重的像疫苗寶寶、血鉛寶寶等等,當然,那些事情目前來講都是在官方的壓制之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