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風:難道「以人為本」還要等時機成熟?

【新唐人2011年11月3日訊】10月30日開始,北京連續三天陷入大霧的包圍之中,市環保局公佈的空氣質量卻只是「輕度污染」。而在微博上,網友們貼出美國大使館公佈的不斷破300的空氣污染指數。為何差距如此之大?據說「主要是因為我國未納入PM2.5監測」。

何謂「PM」?PM就是「顆粒物質」的縮寫,PM後面的數字代表懸浮顆粒的直徑,簡單地說,PM10就是直徑等於或小於10微米的懸浮顆粒,這是我國目前的控制標準。而日、美、印、歐盟等都已陸續將PM2.5納入國標並進行強制性限制。這就是「為何差距如此之大」的答案。

是不是因為我國的檢測設備或檢測水平落後?不是的!「環保部門專家表示,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指標進行監測,我國技術上並不存在問題」,那麼,我國為何不將這些「極易富集於肺部深處」的有害微粒列入控制範圍?環保部門專家表示「時機不成熟」。這就讓人難以理解了,既然知道這些「顆粒物質」的危害性,又「技術上並不存在問題」,還在等什麼時機呢?說出來還真的讓人大跌眼鏡,「相關人士解釋稱,目前我國PM10的濃度水平還比較高,問題還沒得到根本解決,而PM2.5的污染情況較重,如果制定實施PM2.5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大範圍超標。」

原來所謂的「時機不成熟」,是一種眼不見為淨的「鴕鳥政策」。目前我國在PM10的控制標準下濃度還比較高,還沒有根本解決,PM2.5標準之下的檢測結果,誰敢公諸於眾?只有裝作不知道。否則人們可能連呼吸也變得和花錢一樣,能省就省點了。

那麼,對空氣質量的控制,是不是一個世界難題?從技術上說好像不是。據瞭解,城市的PM2.5主要來自燃煤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並不像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之前所說的,「環境質量還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這還不是人類自己在「造孽」麼?但是,誰敢認為這些促進經濟騰飛,加速城市發展的大幹快上是「造孽」?

然而,是不是「造孽」不是經濟數據說了算,更不是GDP說了算,而是這樣的發展模式帶給人類的究竟是什麼?撇開這種發展模式下取得的成果是如何分配的,不去計較誰多誰少,就這種不敢去檢測的、「大範圍超標」的極易富集於肺部深處的有害物質對健康的損害,足以讓人想起小瀋陽的一句調侃:「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人死了,錢還沒有花完」。

關於社會發展和人的關係,中央領導多次強調「以人為本」,將其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基礎。科學發展觀並不否認經濟發展、GDP增長,它所強調的是,經濟發展、GDP增長,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保證人的全面發展。如果明知道某些發展模式、發展速度存在相關治理上的滯後,那麼,就應該及時治理或調整,怎麼能採取眼不見為淨的「鴕鳥政策」呢?看似理智冷靜的「時機不成熟」,實則是在追逐經濟利益的衝動中對健康和生命的漠視。所謂的「如果制定實施PM2.5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大範圍超標」,實際上是說出了當前的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大範圍污染,而「時機不成熟」,就是還沒有決心捨棄這些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盈利項目,或者連治理還都束手無策。

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界,就是為人類創造良好的生存條件和發展環境。發展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人——為了人在更好的環境裡生活。而現實是,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發展的成果成熟了,而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這才是有關發展的根本問題。如果連保障人們居住和生活的自然環境都覺得「時機不成熟」,那麼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