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民主浪潮回顧

【新唐人2011年5月20日訊】2010年12月17號,突尼斯一名失業大學生與警察發生衝突,從而引發執政的本•阿里政權下臺。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震動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多米諾”的連鎖反應,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也門、巴林等國也出現一系列動盪。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阿拉伯國家的劇變過程。

2010年12月17號,突尼斯一名失業大學生與警察發生的衝突後,自焚身亡。積存已久的民怨象岩漿一樣爆發出來。民眾開始持續數星期反腐敗、失業和高物價的遊行示威,要求總統本•阿里下臺。14號晚,總統本•阿里攜家人離境,飛抵沙特阿拉伯,突尼斯由臨時政府接管。

受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鼓勵,從2011年1月25號開始的,埃及民眾爆發一系列的街頭遊行,示威者圍繞政治嚴重腐敗以及失業率嚴重,通貨膨脹等問題展開抗議。

2011年2月11號,穆巴拉克在國內持續示威和反對聲音下,宣佈辭去總統職務,並將權力移交給軍方。

2月15號,利比亞人民最初的示威遊行遭到鎮壓,進而爆發成反政府勢力的武裝力量,同利比亞政府軍之間發生激烈軍事衝突。利比亞領導人卡扎非的血腥鎮壓和抵抗政策,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三月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對利比亞進行軍事行動,已執行了約2千多次的空襲行動。自利比亞爆發內戰至今,已造成數千人死亡,超過75萬人逃亡。

自2月份以來,敘利亞的抗議愈演愈烈,逐漸演變為持續的大規模反政府遊行抗議活動。

根據聯合國人權辦公室5月13日證實,可能高達850人在敘利亞的鎮壓行動中喪生,另有數千人遭到當局逮捕。美國總統奧巴馬5月18號決定對鎮壓平民的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及六名敘利亞高官,實施嚴厲的制裁。

在約旦人民的抗爭下,2月1號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指定新任首相﹔2月2號,也門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在持續32年統治後宣佈不會連任。

除了上述幾個國家,在毛里塔尼亞、沙特阿拉伯、阿曼、蘇丹、摩洛哥、吉布提、索馬里、科威特、黎巴嫩和西撒哈拉則出現小規模示威事件。

縱觀中東北非國家的政變,有很多共同性。抗議的原因很多由於當局政治獨裁、經濟膨脹、失業率攀升。而獨裁者的處理手段也如出一轍,企圖鉗制媒體,控制輿論,血腥鎮壓。可是獨裁統治已經讓他的政權坐在了一座憤怒的火山上,不管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臺,還是負隅頑抗,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浪潮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