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鳴蟲展 北德大吸睛

【新唐人2011年4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24日專電)台灣原生的鳴蟲標本在北德塢瑟東(Usedom)島上的生態園區展出,吸引許多復活節期間來此渡假的民眾。包括北德電視台等當地媒體也前來採訪並製作專題報導。

台灣鳴蟲特展去年開始在歐洲各地巡迴展出,獲得熱烈迴響。

駐漢堡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今年安排在塢瑟東的「塔森海德蝴蝶園」蝴蝶園區展出。佔地5000平方公尺的生態園區是歐陸最大的蝴蝶園,每年吸引數十萬德國、丹麥、瑞典及波蘭的遊客。

23日的開幕式中,駐漢堡新聞處主任陳克敏介紹,鳴蟲泛指會發出美妙具節奏性的聲音,而且人耳能聽見其鳴聲的昆蟲。鳴蟲主要包括蟋蟀、螽蟴、蝗蟲及蟬等。大多數的鳴蟲因聲音悅耳,因此與各民族文化間的關係非常密切。

駐漢堡新聞處在展場設置了德文的電腦展示說明資料及互動遊戲軟體。參觀的民眾對於這套由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設計的互動式說明都很感興趣。另外,在開幕式發送的竹編鳴蟬也很受歡迎。

展覽將持續到今年10月31日。蝴蝶園的負責人史坦克(Sabine Steinke)表示,希望能長期展出,園方計劃向科博館訂購鳴蟲特展德文展示板,讓台灣鳴蟲成為生態園區的特色之一。

駐漢堡新聞處同時在展場推出「建國一百年影像展」,讓民眾可以透過展出的22幅圖片認識台灣的風土民情及各方面的發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