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中國將告別全民低電價時代,與國際接軌

【新唐人2010年10月10日訊】(新唐人記者松風綜合報道)9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公佈了《關於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的徵求意見稿。中國將告別全民低電價時代。

大陸消息:9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公佈了《關於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的徵求意見稿。今後,中國將按照城鄉居民每月用電量的多少分為三檔,電價實行分檔遞增。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後中國居民用電價格總體上要逐步反映用電成本,同時兼顧不同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保證大多數居民電價基本穩定;用電少的居民少負擔,用電多的居民多負擔。

長期以來,中國對居民電價採取低價政策。近年來,中國能源供應緊缺、環境壓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顯,煤炭等一次能源價格持續攀升,電力價格也隨之上漲。

但居民價格的調整幅度和頻率均低於其他行業用電,居民生活用電價格一直處於較低水準。從而造成用電量越多的用戶,享受的補貼越多;用電量越少的用戶,享受的補貼越少。該負責人認為,這沒有體現公平負擔的原則,也不能合理體現電能資源價值,不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對居民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是世界各國為應對能源價格高漲而採取的普遍做法。由於能源價格持續上漲,歐洲各國2003年到2009年間,工業電價年均上漲約10.47%,居民電價年均上漲約8.05%。自2004年以來,中國銷售電價共調整6次,累計每千瓦時上調13.43分錢,年均上漲約4%。

2009年,中國工業電價平均為每千瓦時0.56元人民幣,是美國、日本、英國等27個國家和地區電價平均值的69%;居民電價平均為每千瓦時0.48元。居民用電的供電成本要高於工業用電,國外居民電價一般是工業電價的1.5到2倍,但中國居民用電價格低於工業電價。

工商聯專家:中國相對電價是美國10倍 油價也高

中國居民用電的相對價格大約是美國的10倍左右,成品油相對價格也同樣遠高於發達國家。此結論出自由工商聯專家完成的《國有和民營企業發展速度及效益狀況比較》。《比較》除論述央企與民企的稅負差異之外,對國資委上月發佈的《2009年回顧》(下稱《回顧》)中提到的電價這一細節也進行了對比。

當然,在絕對價格上,中國的這兩種產品價格仍明顯低於發達國家。

電價是美國10倍:在《回顧》中,國資委引述國際能源署的統計稱,2002至2007年間國際上56個國家居民平均電價累計上漲76%,工業平均電價累計上漲84%,同期中國電價漲幅僅為32%。

依據《回顧》提供的數位,2008年世界主要國家居民千度電價分別為:德國263美元、英國231美元、日本176美元、法國169美元、美國114美元、韓國89美元以及中國69美元。從橫向比,中國的電價無疑在國際上處於較低的水準。

但如果將這些電價數字與當地的人均國民收入進行比較,則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按2008年德國人均國民收入42440美元計算,其千度電價占人均國民收入的比例為0.62%,美國的這一比例為0.24%,相比之下,中國則為2.49%。

“從相對價格來看,中國的電價是德國的4倍多,是美國的10倍左右。”陳永傑說。

類似的差距同樣體現在另一能源產品——成品油上。從絕對價格看,除了社會生活嚴重依賴汽車和廉價成品油的美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品油價格均遠高於中國。

以今年7月21日為例,當天英國倫敦百升汽油價為304美元,日本東京為115美元,法國巴黎為163美元,美國紐約為53美元,而中國上海則為99美元。

同樣,當把這些成品油價格與當地的人均GDP進行比較之後,又可以看到結論的另外一面。油價最高的英國倫敦,其百升油價與人均GDP的比值為0.86,日本東京為0.29,法國巴黎為0.38,美國的則更低,只有0.11,中國上海的這一比值為2.69。

當然,如果單純以相對價格看待能源價格可能失之偏頗。能源專家表示,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中國的人均GDP在國際上處於偏低水準,而在一個全球化的經濟中,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的價格則基本已經形成了全球價格,用有著全球共用價格的能源產品與較低的中國人均GDP進行比較,自然會得出比較大的相對價格差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