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居士:中共大幅增持日本國債的目的

【新唐人2010年8月23日訊】最近日本財務省公佈一些數據,在今年的五月份,中國購買日本國債是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它達到了七千三百五十二億日元,這個數字超過了今年一到四月份的總和。在今年一到四月份,中國購買日本的國債總共才有五千四百一十億日元,而在五月份就購買了七千三百五十二億,整個比零五年全年多了一倍以上。而在剛剛過去的八月份,中共又增購了很多日元,而且這個比例非常的大。

所以這個事情在國際上也好,在國內也好,大家都覺得這個事情非常的奇怪,大家都不明白為什麼中共在這個時候增購日元。因為中國政府是一個非常沒有規律可循的政府,是非常獨裁的,所以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經常上演一些蹊蹺的事情。

在國際上大家都知道日本國債的風險遠遠高於美國,而且風險度也高於歐洲的國債,可以說在全球所有發達的國家當中風險最大的。日本的債務是一個巨大的火藥筒? ,它比歐元國家更為嚴重。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在國際上一般認為政府債務占到GDP的比重安全臨界點是百分之六十以下,也就是說政府的債務不應該超過GDP的百分之六十。根據世界銀行、IMF、標準普爾和渣打銀行的數據,當前日本政府的債務佔GDP的比重到底是多少呢?是百分之二百一十四點三。也就是說它不僅超過了風險點的百分之六十,而且遠遠超了幾倍,是這個風險點將近的四倍!

大家都知道在全球引發過經濟危機,希臘發生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希臘的整個金融崩潰。當時希臘的國債負債率是多少呢?是當時希臘GDP的百分之一百二,它超過了世界上公認的安全線的兩倍多。而日本現在國債的比例是整個超過了希臘的兩倍,而是國際標準線的四倍,就可想日本國債的比重是多麼高,而風險性多麼大。

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中國就加快了購買日本國債的步伐,所以在今年的前五個月,增持的日本國債總額就超過了一點二七萬億日元。由於中國政府大量購買日本國債,就使得日本國債收益率一直走的非常低,一直在百分之一點一左右。當然我們說中國政府收購國債一點二七萬億日元,其實這是一個中國官方的數據,因為中國政府不光是由官方去購買,而且不是所有都在日本市場購買,而是它也還通過英國的倫敦市場和香港市場購買相當大的日本國債。而這些國債的交易都在香港跟英國的名下,所以所謂中國政府所擁有的國債實際上並不包含這一塊。如果包含中國在香港市場跟倫敦市場購買的話,中國購買日元國債的比例是相當的大,是遠遠超過我們的預計的。

在今年一月份,日本的標準普爾公司,國際評級公司就已經調低了日本國債的級別。因為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債務危機隨時可以引爆,而且在國際上有很多投機商、基金公司也等著它引爆。在這個時間中國政府興致勃勃的往槍口上撞,我們大家都覺得真的是莫名其妙的。如果說中國繼續以某種方式想要換取人民幣不升值,日元肯定今後會遭到國際金融機構的阻擊,人民幣對日元會產生一個間接的升值,緊接下來就是東南亞。而從日前中國政府表面作為來看,中共在送給美國政府二房債券三千七百六十億美元之後,它新的一輪送錢就開始了,它就要給日本百姓送錢。

它為什麼這樣?在這個時候要大量購買其實有個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中共面臨到美國政府對華的強硬的態度,而且美國政府在黃海進行軍演。而這時候美、日、韓的聯合演習就讓中共非常的緊張,所以它現在開始拉攏日本。它明知道日本的國債風險很大,但是它開始就做了姿態,我寧可損失中國經濟上的損失,寧可冒風險,但是它要做姿態就是說我不買你美國的國債,我要買日本的,我支持日本,讓日本整個從經濟上來依賴中國,跟美國拉開距離。

中國增持日本國債有它幾種說法:第一是出口原因。為什麼?它說根據一些國外外匯分析師的分析,中國對日本國債的需求是對日元的一個因素,因為在經濟危機以來,日元對歐元累計升值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日本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如果中國基於自身出口的原因用這種方式把日元托起來,那就是非常愚蠢了。

另一方面這種推動力也非常小,日元的國債主要是給日本國內的投資者,日本國債在海外出賣的比例非常的小,而且對整個市場的影響也極其有限。另一方面國際上很多投機的金融機構都在等著阻擊日本,日元將會比受債務危機的歐元貶值的更快。但是現在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它並沒有太去阻擊,但是實際上他們在不斷的在準備,這個跡像是非常的明顯。所以國際社會阻擊日元的問題它不是有與沒有的問題,而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當然了從政治上原因上中國突然大量的增持日本國債,本意是給日本的民主黨投下一個政治信任票,它希望能夠在中日關係上有新的進展。但鳩山由紀夫擔任日本首相半年多便在日本右翼和美國的聯手打壓下就下台了。而新上台的日本首相就馬上改變了親華政策,義無反顧的就跟著美國去走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一直在反复講要警惕中國軍事膨脹,中國的政府機構就在這時候要想盡一切辦法去給日本政界一個好處拉攏他們,中國政府就陪了很多外匯儲備。

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用金錢外交從來在西方沒有取得過勝利。如果從政治上來投資,其實中國政府需要從長遠利益從大局上去考慮。在日本,其實日本在幾十年來都是反共勢力、右翼的勢力佔絕對的主流,所以中共它不相信這些東西,中共認為我們現在有錢了,我們成為世界大國了,而且經濟總量我們在二零一零年已經開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了,這時候我就可以用金錢去收買日本,可以讓日本人感覺到中國有錢。而且他們認為我們可以講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事實上這個東西是並不存在的。

日本人是很會算的,日本政府和百姓都很會算計的。他們在很多事件上經濟是經濟,但政治上他們對中共是抱有一個警惕的態度。因為畢竟日本的軍事雖然很發達,它沒有常備的非常有力的正規軍。而且它完全在日美安保條約下受到保護的。所以它在這方面也不希望打仗,但它不希望看到中共毫無節制的擴張軍事,而且在這種獨裁統治下日本是沒有任何保障的。

一旦在中日間出現問題的時候,談判可能解決不了的時候呢,中共就會很快的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使用暴力,所以日本是非常擔心這個。在這方面日本本身就是盡可能的同中國保持一個表面上的友好,但是經濟上跟政治上它絕對不是中共的一個同路人。所以中共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它看到日本跟美國的關係越走越近,而且因為韓國天安艦的問題的時候,軍事演習已經在中國的門口黃海進行了,所以這個時候它就認為既然韓國我們拉不動,但是我們一定要把日本拉動,我們儘管花錢去拉日本,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它就這麼做了。

當然在中國大量增購日元國債有一種說法,說是分散風險,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牽強的。我們看到很多統計數據,在過去十年中,美國、德國和日本國債的收益率是非常的明確的,為什麼呢?我們看一下就能知道。美國的國債收益率是百分之三;德國的收益率是百分之二點六;而日本在過去十年的收益率是百分之一點二。也就是說它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德國的二分之一,日本的國債收益率是最低的。而且加上它負債佔GDP的比重是全球罕見的,是最高的。所以可見日本國債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債風險能夠比它更高。

國際對沖基金其實早就看上了日本,澳大利亞對沖基金早就發表一些言論,說日本早晚會面臨一場債務危機,這個危機與震動全球市場的歐洲這場危機是一樣的。而且未來兩年日本將苦於償還高額政府債務,國內儲蓄率下降,將使日本倚仗外國投資者對其財政缺口提供融資。為什麼是這種情況呢?大家從整個經濟總體的判斷,就是因為日本國債佔GDP的比例太高了,而且日本在經歷了十年的經濟危機,在美國和日本市場的《廣場協議》簽訂之後,日本的整個經濟是一直處在一個衰退的狀況,這是一直沒有辦法提升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日本正面臨一個老齡化的問題,國內的儲蓄又是下降的,而且民眾的債權消化能力也是下降的。如果外國投資者不提供融資,日本國債的安全係數就非常的危險。基於二零一零年日本四百七十五萬億的GDP總量,保守估計日本的公共債務已經超過了九百五十萬億。也就是說日本的公共債務是日本GDP的一倍以上,相當於兩倍,而攤到每個日本人身上的債務就超過七百五十萬日元。而日本平均工人收入一年的也不過三百萬到四百萬日元的工資收入。所以可以想像如果日本人想要還清自己債的話,就要兩年不吃不喝去還債。

中共非常愚蠢,它在很多時候不斷宣傳自己是個負責任的大國,它可以拯救全世界,它以為自己的經濟現在是全球第一了,事實上中共所遇到的危機也是非常的嚴重,而且它比美國、日本、德國更為嚴重。但是它由於自己整個的統計系統、官場系統只報喜不報憂,即使是中共的高層他們也不見得明白中共的危機到底在哪裡,而且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的統計數據是不可以相信的。

但是由於中共面臨政治上的一個問題,就是它由於是共產主義制度,它在全球是被孤立的。我們可以看中國的周圍,從日本到韓國,一直到菲律賓、到馬來西亞、到越南、到印度然後到阿富汗,再到俄國、東歐這些國家,整個中國是處在一個被西方國家包圍的勢態。西方國家包圍、圍堵中國為什麼?因為中國繼承了俄國一個傳統,就是它要號稱自己是共產主義國家,要領導全世界進行共產主義革命。而且它還實行了一個獨裁的政權,它並不是一個民選的政府。它就以古巴和越南還有朝鮮做為自己的兄弟,成為它們的鄰居。事

實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家都知道共產主義是西方國家最大的敵人,小布什總統提出來了’共產邪惡國家的軸心’是他們要反對的;而奧巴馬上台之後他也提出一個共產主義是美國最大的敵人。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西方國家、所有的民主國家對共產國家都沒有一個信任感,因為獨裁政權沒有辦法保證一個合理的製度、合理的決策,它隨時可能因為獨裁者自己的心願發動戰爭毀壞這個世界。所以在全球形成一個對共產主義國家的包圍和圍剿。

而中共在這時候它也知道在面臨著西方國家的圍剿,而同時在中國由於獨裁政權引起了中國人民更大的一個反抗,而這種反抗是無形當中是全國各地、各個角落都存在的,所以中共就花了很多錢去維持這個穩定。在這時候由於國內的不穩定,它更擔心海外的國家、西方國家和中國國內不滿的民眾一起來推翻它的政權。

所以它就採取一定要讓海外去穩定,然後它騰出手來去對付國內反抗的民眾。所以在這個時候中共就採取一個策略,就是我花錢輸出自己的利益來讓西方國家對中共一個暫時的認同。

當然我剛剛講過,在美國在韓國、日本在進行軍演的時候,中共就採取了自作聰明的手段,就是它要給美國一個警告,說我有錢我不買你美國的國債,我寧可損失我要買日本的國債。事實上在全球,美元的國債是最穩定的,除了美元之後,歐元也好,日元也好都是非常不穩定。但是中共沒有辦法它就採取這個手段故意去做,所以它大量買入日元的債券,而明知道這個風險性非常大。所以我們看到在最近這段時間,尤其在五月份開始到現在,中共大量增購日元的債券,而實際上它把中國百姓的利益和人民的儲蓄風險性置於腦後了。所以我們看到中共政府完全為了自己政治目的出賣中國百姓的利益,換取日本政府對中共獨裁的默認,這是它真正的本意。

實際上整個日本在二十年前就開始陷入資產負債表的陷阱之後,過度負債強力償還的經濟體總共有幾個特徵日本全具備了,就是信貸和銀行資金的增長供應停止增長。這不是因為銀行不願意放貸,是因為企業家不願意借錢,因為經濟不好,他借了錢沒辦法還。所以在這個時候常規的貨幣政策就基本失效了。私人部門改善資產的願望就沒有了,這使得政府最後貸款人的身份出現在市場,結果在私人部門的資產負債表調整之前,要想使貨幣、財政正常化的所有努力都是沒有效果的。

另外,日本不是美國,美國的美元是全球發行的,所以美國可以通過債務的擴張實現國力的擴張,它稀釋這個債務,因為美國美元自己發行的。更重要的是美國不用擔心償還國債的問題,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硬著頭皮向美國追這個國債。而日本走出資產負債表陷阱的可能性不大,而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日元又不是全球流通貨幣,不像美元那麼強硬。所以它就沒有辦法靠印刷日元來稀釋自己的日本國債。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拼命增持日本國債的經濟動機就非常讓人難以理解,非常無法去解釋了。更要命的問題是日元資產的流動性遠遠低於美元,也低於歐元,一旦持有者被套是很難拋售的。因為像美元,如果說我存了很多美元拿到國際市場上,儘管可能會因為拋售壓低了美元,但是它不會窩在手裡頭。但是日元就不一樣,你收購多了你拿到國際市場的時候,在關鍵時候可能就沒有人去接盤,沒有人去買。結果如果你有再多的日元,你再壓低價格你賣不出去的時候,那就是廢紙了,這時候中國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但是我們看到中共實行經濟政策的時候實際上它是有很多隨意性的,它沒有經過真正的精心策劃和研究。你看我們看到一些事情,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和美國股票之後,次貸危機暴發了,美元貶值。然後中共怎麼辦呢?就趕緊轉增持歐元國債,它避免風險。結果它大量購買歐元國債之後,歐元區債務危機又暴發了,整個歐元又大量貶值。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又開始增購日元的國債,日元的國債又開始出現暴跌,大量的跌。這時候就可以看到中共現在實際上就像紅顏禍水一樣,它走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災難。事實上現在日元的貨幣戰已經在國際上開始籌備了,而日本政府也是非常緊張,它不斷調整經濟政策來防止這些。

但是西方投資基金和貨幣基金它們都在宣傳日本的經濟危機,所以這個時候等於在做前哨站。在這時候中共這麼強力的去購買日元,實際上是非常愚蠢的。但是你要知道,在中共來說它主要是靠外匯管制、獨特的外匯制度,出口來積累龐大的外匯儲備。它本身的外匯儲備對國內的通脹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它由於美元、日元、歐元整個貶值,在海外它就沒有辦法維持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實際上一直在貶值。

在這個時候中共採取大量增購日元的方式實際上自己給自己走向了陷阱。中國的問題應該不是把錢拿去大量的增購海外的國債,而應該藏富於民。對於日本的現像中共實際上它自己早就估計到了,它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情。但是本身來說它又非常的擔心,因為想到一旦我們中國大量購買美元國債的時候,美國政府可能會在中美開戰的時候查封中國的政府資產,它那時候就更加難堪,更加被動。

所以中共在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看到中共突然增購大量日元的國債的時候,實際上還有多方面的考慮。但是這種考慮從哪個角度來分析都談不到經濟的角度,完全都是政治性的。如果從經濟角度看,中國政府大量的增持日元國債是非常失敗的,而且損失是非常大的,而且這種損失是遠遠高於美元的風險的。

所以在這上面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本質的問題,真的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中國政府必須是一個民主的政府,要藏富於民眾,而不是把錢都放在政府的口袋裡。而且中國政府要改變一個現象,最根本的問題要改變中國的社會制度,把中國變成民主制度,讓全球的國家和人民放心信任。而不是認為中共由於獨裁政府的統治它隨時可以把災難帶給全世界,它隨時可能發動戰爭。所以我們在談這個問題時僅僅從經濟角度上講還不夠的,而更多的可能要涉及到政治上的層面,從政治上分析中國政府為什麼會大量的增持日元國債。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 轉自《希望之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