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溫家寶無力改變經濟發展方式

【新唐人2010年3月20日訊】2010年兩會召開,曝紅網路的順口溜《啥是兩會呢?》連BBC的“世界電訊”都引用了:“最近正在開兩會,啥是兩會呢?農民代表答:會養豬,會交配。白領代表答:會掙錢,會消費。民工代表答:會討薪,會下跪。保姆代表答:會插足,會疊被。小姐代表 答:會上床,會收費。藝人代表答:會炒作,會陪睡。商人代表答:會賺錢,會逃稅。官員代表答:會撒謊,會受賄。股民代表答:會割肉,會流淚。”這首順口溜 帶有當今口頭文學的強烈色彩——黑色幽默,因為所列的一多半,在兩會中沒有代表。需要說明“白領”兩字是我改動的,原文是“工人”,因為現在中國工人,包括產業工人的主體已經是農民工了,下邊已有他們的“兩會”。

像通化鋼鐵那樣的改制公司的工人,經濟狀況也與“會掙錢,會消費”遠遠不符,否則0九年怎麼能把北京收購方派來的的總經理打死呢?另外 “白領”並不包括應該成為其中一員的幾百萬失業大學生,他們部份人已經淪為“民工”階層了,兩會前不是有濟南二百多大學生(還有碩士)竟考淘糞工的報道嗎?

兩會前和被指定“網民”秀了一場的總理溫家寶,不知看過沒有看過這個精彩的段子,就是真沒看過,對其社會生存現狀的描述也應了如指掌,否則他在《政府工作報告》里, 就不會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因此,審議溫家寶領導的現一屆政府,有沒有完成這個任務的能力,就應該成為本屆兩會的主旨,背離這個主旨,今年兩會仍舊是白開。

口號喊了二十年未見成效

“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二十年前就提出的口號,主要是治理經濟過熱,同時提出要把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成集約型。那時中央政府還是窮政府,因為實行放權讓利,地方政府的日子遠比中央政府的日子好過。中央政府 唯一的辦法就是印鈔票,連續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六四之後江澤民、李鵬進行經濟治理整頓,經濟增長速度開始大滑坡,那三年,新華社聽說北京白紙坊一家工廠效益好的不得了,忙得工人日夜加班,派記者前去採訪,到了才知道是人民幣印刷廠,解放軍站崗,比進中南海還嚴。

鄧小平對經濟滑坡非常不滿,進行南行發表講話,江李改弦更張,高通脹和經濟過熱再起。十四大之後,主管經濟換成副總理朱鎔基,總理李鵬只管外交。一九九三年“宏觀調控”這個名詞使得中國人耳熟能詳,當年中央財政收入比率,只有22.02%,朱鎔基最重要的一項調控措施是改革財政包干制度,一九九四年全面推行分稅制,就是財權上繳,事權下放。“因為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支出的比重過於懸殊,地方事權太多,而財權又太弱。而且越是往下的基層政府,這種情況就越惡劣:省級財政比市縣財政好過,而大部份公共品卻又是基層政府負責提供。這裏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教育。”“基層財政,要負擔義務教育的所有開支,而教育層次越高,受教育者數量越少,其財政支出的單位行政級別就越高。”(見《經濟參考報》徐斌博客)。

在朱鎔基時代,鄉鎮一級政府基本沒有什麼辦法,就靠攤派農民的稅費過日子。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於建嶸二00二年十二月在湖南農村調查,在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家鄉,也就是毛澤東成立第一個農民協會的地方,看到農民又在成立農會,而且人人會念夏明翰的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只是把夏明翰的名字換成自己的。回來之後趕緊給中央寫了一份報告,標題叫做《農民有組織抗爭及其政 治風險》,社科院以要報的形式報給了中央。朱鎔基實際治理中國經濟十年,宏觀調控基本失敗三角債越追越多,農民不堪賦稅沉重,抗糧、抗稅的群體事件烽煙四起,加上朱實行恢復糧棉的統購統銷,猶如火上澆油,又造成農民賣糧難,賣棉難,最後博得農民的一句評價:“朱鎔基不像個右派。”

胡溫接過口號成理論

胡溫二00二年十六大接班之後,於二00三年十月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我國還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 分配關係尚未理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矛盾突出,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的問題”,0四年春節之後中央黨校舉行省部級一把手《樹立落實 科學發展觀研討會》,由溫家寶作了報告。接著召開兩會,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里宣布取消農業稅,宣布之時,所有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站起來向他鼓 掌。智囊人物“三農專家”溫鐵軍公開評 價這是對九十年代單純追求GDP增長的重大戰略的轉變。

十六屆四中全會,胡錦濤接手 中央軍委主席,提出和諧社會理念,次年兩會被選舉為國家軍委主席。兩會之後十六屆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會議上,胡錦濤提出:“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調整結構、深化改革、轉變增長方 式”是經濟工作重點。十七大“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演變為“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科學發展觀”正式寫入黨章,成為胡溫第四代的招牌理論。

距離取消農業稅不過兩個多月,于建嶸根據對CCTV焦點訪談電話系統資料的觀察與分析, 認為從二00四年六月開始,土地問題成為了中國農村的焦點問題。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盛華仁向人大代表做的《全國人大檢查〈土地管理 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披露:“一九九二年至二00三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累計達1萬多億元,其中近三年累計達9100多億元” “二00一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繁榮周期后,城鎮化步伐加速給市縣一級政府財政帶來光明——賣地。”(徐斌博客)

2006年,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52.8%:47.2%,而中央與地方財政支出 的比重則為24.7%:75.3%。地方財政支出的缺口,一部分靠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來解決,數據顯示2006年地方財政稅收總收入為31805.03 億元,而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的額度僅為13501.45億,這部分還是靠各地駐京辦事處 “跑部錢進”獲得的。據2006-2007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披露,2006年土地出讓價款7676.89億元;2007年出讓土地22.65億平方 米,出讓價款未披露。根據2006年招拍掛出讓均價的增減幅,合計2007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2763.5億元(以上數字來源徐斌博客)。

土地財政直接結果是社會形勢危急,群體事件大量發生,而且特大群體性事件在增加。就在各級政府嚴控的奧運 年和去年的敏感年仍舊突出。于建嶸估算:“從一九九三年到二00六年,群體性事件從八七0九起增加到了九萬起,二00七年、二00八年包括今年(二00 九)都超過了九萬起。”還有學者認為去年已經達到十二萬起。

去年是科學發展觀破產年

六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財政部長謝旭人、商務部長陳德銘、中國人 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四大金剛舉行記者會,張平回答四萬億投資的投向,表示“無一分錢進入‘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企業,也沒有一分錢進入房地產投資領域。”但 是無人對近十萬億銀行貸款進行同樣的擔保。七日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進行“院外發言”,連用微博批評張平是想”推卸對樓市、股市價格變化的責任”,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他駁斥道:“四萬 億投資中不征地、不拆遷、不擴大房屋需求嗎?不直接進入不等於不影響房價。”

兩會之前國 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9年城市人口的人均年收入為17175元,而農村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則僅為5153元。城鄉收入比例為3.33:1。英文《中國日報》指出,這 是自1978年以來最大的城鄉收入差距。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宣布2009年GDP為 33.5萬億,增長8.7%;預算內財政稅收6.85萬億,增長11.7%。相比之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萬元,比2008年增加 9.8%,而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153元,新增8.3%。這是連續多少年政府收入超過GDP 也超過老百姓收入,溫家寶沒有講。這還僅以計劃內收入計算,如果再加上計劃外收入和土地財政,那還得了嗎!這顯然跟十七大決定的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的目標大 相徑庭,和科學發展觀更是背道而馳。據統計從1980年至2009年的30年間,中國GDP和財政收入分別 增長74倍和59倍,而農村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僅增長27倍和36倍。

二00九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進出口呈負增長,溫家寶的“一攬子救市計劃”完全採用計 划經濟手段以投資拉動GDP,“計劃壓倒市場”的趨勢十分明顯,“重調控、促轉變、重三農、保民生”的目標更是丟的模 糊不清。這種百分之百的粗放型發展,結果一定是產能過剩。據一月份統計,已經有十個行業產能過剩。中國粗 鋼過剩率達到43%,過剩 量約為2.5億噸;水泥過剩率達到24%,過剩量為4.8億噸;在粗鋼過剩中,大型國企貢獻率為76%;在水泥過剩中,大型國企貢獻率為63%。到 2013年初,新投資的項目如果有40%形成生產能力,中國的產能過剩率將達到200%。因為形成生產能力不等於產品有了銷路,產 品沒銷路就是生產經濟危機。

投資拉動的另一個結果 是房價飛漲,房地產泡沫形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余斌稱:“2009年比2008年均價上漲了1000元/平方米,為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漲幅最高的一年。在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 已超過10 甚至15。“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張煒說:200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是8.7%,但2009年中國貨幣 (包括信貸)發放卻比上一年增長了27%以 上。也就是說比GDP增長多出近20個百分點的貨幣在市場上流動。“而這些貨幣到了誰的手裡?國家把這些貨幣給了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大型 國企拿著銀行的貸款紛紛“不務正業”的進軍房地產市場,抬高了土地價格。各地政府則“土地財政”興旺,靠房地產開發賺得盆滿缽滿。結果是,中國整個社會財富大“洗牌”,財富迅速向政 府、國企和有錢人聚集。普通百姓只有“望房興 嘆”。兩會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房價漲幅只有1·5%,遭到網民和學者的猛烈炮轟。

8%就是GDP挂帥

從溫家寶上台以來,年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指標定在8%,年年超額,去年屬於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仍舊超額,今年定位經濟最複雜的一年,依然是8%,依然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可想而知,今年的結局會是什麼?已經有人打了比方:“年年歲歲花相似。”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 委員尹中卿接受記者採訪中提出:‘2009年雖然我們提 出了 “保增長、保穩定、保就業、調結構、擴內需”的目標,但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始終成為第一目標,我們的經濟增長率從2008年第四季度的6.9% 到 2009年第一季度的6.1%,之後我們用了9.5萬億財政赤字、9.6萬億新增貸 款將經濟增長率拉回到8.7%,回過頭來,我們要反思, 這樣一個代價到底值不值?’

他還有二問:‘十幾年來,我們的投資率越來越高,我們的出口依賴度越來越大,但消費在整個需求結構佔比 越來越低,現在的居民消費只有30%多,遠遠低於美國, 更低於印度。我們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還是換得一個2.4萬億美元儲備?或是換年均百分之十點多的GDP的增長? ’

他認為:‘大量投資是否能夠拉動就業?我們現在把大量的資金投到基礎建設上,但基礎建設 帶來的就業彈性越來越小,前些年我們一個GDP能解決120萬人就業,現在100萬人就業都達不到,甚至達不到80萬 人,這就是說我們的增長方式不對。’

其他學者也提出:錯誤的生產方式導致中國的職工收入,在企業的稅後利潤中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低,國外勞動力的成本占整個企業開支大致70%,而中國只有不到20%。可見”低人權、低工資、低福利|“的”中國模式“就是政府主導的。

今年是“十一五計劃”最後一年,溫家寶喊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看來仍舊是一句空話。不改革政治制度,不放棄權力壟斷,蛋糕做得有多大,,利益集團追逐的利益就有多大,分給人民的那塊總是越變越小,社會富得更富,窮得更窮,早晚有斷裂的一天。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里還信誓旦旦:“我有決心,本屆政府任期內能把這件事 情管好,使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使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價位。” 你相信嗎?吹牛皮還能吹得大動感情,正是此公的一大絕活。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公開提出:“中國人口城市化比例若從現在的40%提高到將來的60%以上,那麼,這就意味着將至少還有2.5億人口必須進城。城市化將會成為中國房價向上攀升的可持續推動力。”出版了《C包圍圈》,到處宣講“美國世界帝國戰略和中國危機“的軍事評論員,空軍上校戴旭預計10—20年,中國房價將會30萬/平米。

當中國新的城市人口中出現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群落,他們的尊嚴就是唱夏明翰之歌。

文章來源:動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