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軒:善用發壓歲錢的機會 

【新唐人2010年2月15日訊】回憶自己孩提時期,所有的節慶中最期待的就是過年。除了有吃不完的糖果餅乾,最開心的當然是又可以領到壓歲錢了。年夜飯一過,就急著跟父母拜年討紅包。過年前也都會先猜想今年可能會從哪些長輩領到多少紅包,如果結果比預期多,好比國外的某個親戚突然回來過年了,就會更加開心;如果比預期少,就會覺得有點懊惱。

那時有個姑姑,每年過年期間都會來家裡坐坐,除了詢問我們的課業情況,一定會給一個大紅包。所以,每年過年都會特別期待這位不神祕但很重要的嘉賓。如果某年她因故無法前來,我也會感到相當遺憾,而且拿到壓歲錢的總額鐵定是達不到預期的金額了。

不知是不是這個緣故,跟這位姑姑總是感覺特別的親切,年長後也比較關心她的情況。在一些家族的聚會中,如果看到她出席,我總是格外的開心。即便她病逝之後,每年的過年我總會特別想起她。今年也不例外,在發紅包給晚輩時,我又一次的想起了這個姑姑。在那一刻,我深刻的體會到壓歲錢的意義。

壓歲錢,是一種心意,代表著贈與者對被贈與者的關心與協助。小孩子沒有經濟能力賺錢,壓歲錢是長輩給孩子們的經濟援助,讓他們有機會購買自己心儀已久的玩具或用品;父母年邁退休,壓歲錢是子女表達孝敬父母的一種方式,讓他們在歲末嚴寒之際仍能衣食無虞。過年一家團圓,給予紅包的人滿心歡喜,接受的人則心存感激,雙方互相恭喜,互道吉祥話,這是過年期間最美好的畫面,不是嗎?

當然,紅包本身也反射了贈與者本身的經濟條件與個性。有的人家境富裕,發起紅包來大大方方;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但發起紅包來小裡小氣;有的人明明捉襟見肘,又硬是打腫臉充胖子要發大紅包;有些父母為了省一些錢,跟對方父母相互約定不給對方小孩紅包;近年來有的人過年期間乾脆閉不出門或出國旅遊,以省去一些麻煩。

過年發壓歲錢,本來是順理成章歡歡喜喜的事,實在沒有必要取消或沒收孩子們的壓歲錢,如此一來,不只孩子們失望,也失去了展現長者氣度的機會。還不如利用機會教育一下孩子,讓他們建立基本的理財觀念,了解金錢的價值與養成儲蓄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知道拿到壓歲錢並非他們天經地義應該拿的,也不該用金額的多寡評斷長者關愛的程度。
尤其當謹記受人一分還人一寸的道理,將來長大時也應該多關心一下年老的長輩,甚至把關懷擴大至社會上的弱勢團體。如此一來,壓歲錢將不再只是反應冷冷的金錢價值,而是滿滿的關懷愛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