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中劍:理念為主

【新唐人2010年2月11日訊】每一個體係都存在一個支配著它的體制,體制取決於規則,而所有的規則都發端於各自的理念。體制決定了體系的整體存在形式,包括體系的運行方式、體系內部的資源配置方式和個體存在方式,以及該體係與外部的互動關係。在美學中有“美在形式”還是“美在理念”之爭。在我看來,形式和理念是同在的。形式是外在的;理念是內在的。形式是有形的;理念是無形的。形式是理念的載體,是理念的某種外在表現。沒有理念,就沒有形式的存在。沒有形式,理念也無從表現。

當我們感覺一朵花很美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感受到的是形式之美,而我們的心靈感受到的則是理念之美。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即使是一朵花,它也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有它自己的體制、規則和理念。這朵花的形式,是整個宇宙形式之一部份;這朵花的體制和規則,也是整個宇宙的體制和規則之一部分,這朵花的理念,同樣是整個宇宙的理念之一部份。

人類社會也是一個體系,也有它的體制、規則和理念。然而小到一朵花,大到一個社會,再大到一個星球,都是宇宙這個巨大無比的體系中微不足道的小小一部份,都是受宇宙這一最大體系所製約,所影響的。花開花落的背後自有宇宙規則的存在,國家興亡的背後也自有宇宙規則的存在。這一宇宙規則,來源於宇宙的理念,是與宇宙的體制,宇宙的形式同在的,它支配著這個宇宙從微觀至宏觀中的一切,支配著天地萬物與芸芸眾生,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它就是宇宙至高無上的法律,佛家稱之為“佛法”,道家稱之為“天道”,哲學家稱之為“真理。”

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說:“佛法”是從粒子、分子到宇宙,從更小至更大,一切奧秘的洞見,無所不包,無所遺漏。他是宇宙特性“真、善、忍”在不同層次的不同的論述,也就是道家所說的“道”,佛家所說的“法”。

就我們這個宇宙而言,是由“真、善、忍”宇宙終極理念而衍生的不同層次的規則(法理)在支配著不同層次的生命與事物。因此宇宙從上到下不同層次的生命是否順應宇宙終極理念在各自所在層次中所體現出來的規則就成了眾生沉浮成敗、榮枯存亡的關鍵。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不僅對宇宙中無數的個體生命是如此,對宇宙中無數的體係也是如此。任何一個體系,它自身的理念在多大成度上符合宇宙的終極理念,它自身的規則在多大成度上符合宇宙的規則,這都決定著整個體系的盛衰興亡。

如果一個體係自身的規則偏離了宇宙的終極理念,那麼這個體系的存在就不會長久,如果不能及時修正規則,使之符合宇宙的終極理念,那麼非但體系內部會弊端叢生,體係自身也會受到外在的強大力量的排斥,從而走向毀滅。因此當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發生之後,在諸如中國四川大地震和海地大地震這樣瞬間奪走數十萬人生命的嚴重天災發生之後,人類真的應該冷靜下來好好反思一番了。出於對社會負責,也出於對我們自己和家人負責,我們不能繼續自欺欺人,把這一切嚴重的天災人禍都歸咎於自然現象和技術面的問題。中國古代一直相信“天人相應”,在我看來,這一切都是基本面的問題,是我們當今社會的體制、規則和理念的問題。如果不從最根本上著手,徹底解決基本面的問題,那麼無論在技術層面做多少修補都無濟於事,都是治標而不治本的。

“真、善、忍”宇宙終極理念在人類這一層的體現包括仁、義、禮、智、信。在中國古代,稱之為“五常”,是儒家的核心理念。自稱代表神權的殷商王朝因殘暴腐敗而滅亡之後,週人相信“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將“以德配天”作為周王朝的理念,並且基於這一理念制定了一整套禮樂制度,作為周王朝的運作規則。正是這套基於“以德配天”這一理念的規則,讓周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壽命最長的王朝,前後約八百年。管子的“尊王攘夷”就是為了維護這套規則,孔子主張的“克己復禮”也是意圖恢復這套規則。事實上我們也都從歷史了解到,周王朝的衰亡與“禮崩樂壞”有直接的關係。規則的敗壞勢必導致體制的敗壞、體系運行的紊亂以及內部資源配置的不合理,進而導致體系內部的生命與事物也隨之敗壞,如果不能挽回頹勢,勢必會造成整個體系的解體。

周朝之亡,是亡在“禮崩樂壞”,亡在體系規則的敗壞,亡在隨之而來的體制的敗壞,亡在體系內部資源配置的敗壞,亡在體系中生命與事物的敗壞。儘管如此,後世迄今沒有任何一個王朝的國祚比周朝更長久,這究竟是為什麼?其中的關鍵在於治國的理念不同,由此而衍生的規則也不同。周王朝的治國理念是“以德配天”,是將道德的理念及其外延——禮樂的形式放在第一位的,而王權則是作為道德理念以及禮樂規則的守護者放在第二位的。這一點可以從《周易》中得到證實。了解周易的人都知道,每一卦都代表一種事物或者現象,每一卦都有六爻,而君王是居於“九五”之位,故稱“九五之尊”。其中的“九”是代表陽,意為君王應該剛健有力。 “五”是指第五爻,君王不是最高的,而是次高的,君王的上面還有皇天,而“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君王是天子,而非天父。天父認不認這個“天子”還要看君王是否“以德配天”。 《周易》中的乾卦公認是君王之卦,然而最適合君王的還是乾卦的第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非最高的第六爻“亢龍有悔”。為什麼?因為最高處是天父的位置,而非天子的位置。作為一個君王,如果把自己放到了最高的位置,那就會“高處不勝寒”,就“有悔”了。

在周朝之後,中國之所以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比周朝更長久,那是因為後世的皇帝沒有周天子那麼謙虛。畢竟“謙受益,滿招損”。 《周易》中一共八八六十四卦,大家知道有哪一卦是六爻全吉的?即使是最重量級的“乾”、“坤”二卦,也不是六爻全吉的。六十四卦中惟有一卦是六爻全吉,那就是“謙”卦。所以我們要想有吉祥常相伴,就要學會謙虛,不是口頭上的謙虛,不是習慣上矯揉造作的謙虛,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謙虛。

“皇帝”這個名號本來就不謙虛,就是傲慢的明證。中國古代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沒有哪個王敢自稱“皇帝”的。後世是有“三皇五帝”之說,那是後人不明白,或者由於當時的政治原因有意不說明白。所謂的“三皇五帝”,他們自己都不敢自稱皇帝。為什麼?因為“皇”是指天皇,“帝”是指天帝,那都不是世間的凡人,而是天上的君王,是掌管天地的神。一個凡夫俗子怎麼能稱為“皇帝”呢?那是僭號,本來就是於禮不合,神的稱號怎麼能給凡人用呢?之所以有“三皇五帝”之說,是因為當初中國是人神同在的時期,人間能夠成為君主的是一些通過修煉達到或者接近神的境界的人,因為他們法天立道,能力非常強大,功績也非常偉大,所以後世的人視之若神,以神的稱號來尊稱。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功勞很大,就自封為“皇帝”,後世中國的君王也不甘落後,於是“皇帝”這種稱謂就沿襲下來了,實際上是不對的,大多空有皇帝之名,而無天人合一之實,如唐太宗和清聖祖那樣德配天地,澤被蒼生的帝王,歷史上寥寥無幾。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中國的儒家歷來傳承的就是禮樂這套東西,講究的就是“克己復禮”,難道他們不清楚人間的君王自稱“皇帝”是僭越,於禮大大地不合嗎?孔子這一輩子最推崇的就是周禮,他所教授的也是周禮,然而前後八百年的周王朝,沒有哪個王自稱“皇帝”的,周禮中根本就不存在“皇帝”這個項目,那麼在後世延續兩千年的儒家政治中,“皇帝”這個項目是如何立項,如何上馬的呢?那還得說叔孫通、董仲舒這些大儒真不愧是“與時俱進”的高手。秦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他們坐山觀虎鬥,等到劉漢一統江山,他們不失時機地湊上去對君王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意思是您要打天下,開創劉氏集團公司我們這些人不行,可是您要坐天下,管理劉氏集團公司還得靠我們這些孔孟之徒。於是就有了“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有了儒教兩千年的學閥地位。

說起儒家學說,大家都知道“三綱五常”。那麼排在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之前的三綱到底是什麼東東呢?那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君王是臣民的代表,父親是兒子的代表,丈夫是妻子的代表。所以“三綱”其實是“三個代表”的思想源泉,而“三個代表”則是“三綱”的現代翻版。

都說儒家是孔孟之學,可是誰聽說孔孟提起過“三綱”?沒有。既然孔孟生前從來沒提及“三綱”,那麼“三綱”究竟是什麼時候,出於什麼原因被塞進儒教的“黨章”,而且還佔據著最顯要的地位呢?我們發現“三綱”之說最早出自董仲舒之口,而董仲舒正是利用漢武帝的王權“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促成儒教兩千年學閥地位的關鍵人物。很明顯董仲舒和漢武帝是在相互利用,前者以修改儒教“黨章”,使之符合王權獨裁統治為條件,換取統治者以儒家學說為政治綱領,以儒家學者為執政黨的利益回報。實質上是讓儒家理念成為了權力的附庸,以換取現實利益中的好處。

世人所追求的現實利益無非就是權力和金錢。極權主義與資本主義就是發端於人類對權力和金錢的追求。顧名思義,“極權主義”即是以權力為主之教義,而資本主義就是以資本為主之教義。權力對人的驅動表現為強迫,而金錢對人的驅動表現為誘惑。如果說用權力去強迫人的主義是不義的,那麼用金錢去誘惑人的主義難道就是正義的嗎?至少我本人並不這麼認為。如果用金錢去誘惑人的主義算是正義的,那麼撒旦只要以一擲千金的面目出現就可以為所欲為,而且會被全世界視為財神,視作天使了。

古往今來人類出現過不同的社會形式,每一個社會都是一個體系,都有其自身的體制、規則和理念。而發端於不同理念的規則,以及規則所形成的體制也決定著不同社會的運行方式、資源配置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如果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以權力的大小或者錢財的多少來衡量人的價值,那麼這種理念必將產生與之相匹配的規則和體制,而這種規則和體制也必將導致衣食、車馬、田宅、珠寶乃至美女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源向權力或錢財集中,並且按照權力之大小以及錢財之多少來完成配置。這類社會體制必將造成資源兩極分化,如不及時糾正,必將帶來圍繞權力和錢財的激烈鬥爭,整個體系會在劇烈的動盪中從新洗牌,於是在這個社會的舞台就會上演從《蝸居》到《九三年》的大戲。人類過去的歷史就是這一類大戲的反復重演,所不同的只是舞台佈景、道具、人物、服裝和具體情節的差異而已。

無論社會的形式是教權社會、王權社會、黨權社會還是金權社會,也無論社會的實際統治者是教宗、國王、黨魁還是銀行家,人類自私的天性促使佔據主導地位的統治階級無一例外地制定偏袒自身的社會規則,建立以自身為重心的社會秩序,打造向自身輸送最大利益的社會機制。當然為了建設“和諧社會”,這種人為的自私安排往往被隱藏在貌似公正或公平的表面之下,以成文的法律或不成文的習俗來主宰社會,實現其背後的真實意圖。而且自然會有一些依附富貴權勢的知識分子以“三綱五常”、“君權神授”、“三個代表”等形形色色、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論證該社會體制的“先進性”,強調統治階級的“神聖不可侵犯”。雖然社會大眾往往被欺騙一時,然而隨著聚沙成塔,社會越是偏離公正,現實就越是讓民眾失望。這種令人失望的社會現實終究會讓絕大多數人認清腐朽的統治階級及其幫閒學者的偽善和貪婪,於是民眾的離心離德,階級的尖銳對立,社會的激烈動盪,歷史的除舊迎新就不可避免了。

遍觀歷史,我覺得最愚蠢的就是那些自以為可以永遠忽悠社會大眾的“精英”,因為歷史反复證明總會有路德、盧梭、索爾仁尼琴等聰明正義之士站出來揭穿“皇帝的新衣”;我覺得最可悲的是那些玩弄理念和規則的統治者,他們不明白越是被自己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理念和規則就越是缺乏生命力,也就越不能指望靠這些來保護自己。

真正的理念和規則來自於宇宙,是宇宙的理念和規則在人間的體現。理念和規則不是為王權服務的,正相反,王權才是為守護理念和規則而存在的。任何一個生命,無論他的能力多麼強大,無論他在眾生眼裡多麼偉大,也無論他有多大的權力和財富,擺不正這一點就很危險。無論是誰,如果把宇宙的理念和規則放在次要位置上,而把自己或者相關的某個群體放在首要位置上去了,那麼他已經走在通往失敗的道路上了。如果誰試圖去左右宇宙的理念和規則,使之為己所用,那麼他就等於是在自取滅亡。因為宇宙的理念和規則是宇宙這一無比巨大的體系賴以存在的基礎,是不屬於宇宙中任何一個生命、任何一個勢力的,也是決不能被任何生命、任何勢力所左右的。

從古到今,人類社會最大,最致命的一個缺陷就是理念為權勢,為財富所用,從而被權勢,被財富所扭曲。扭曲了的理念所產生的規則也必然是扭曲的,扭曲了的規則所產生的社會體制也同樣是扭曲的,在扭曲了的社會體制之下,無論是社會運行方式、社會資源配置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在不同成度上被扭曲,產生了變異。而且隨著時日的推移,隨著統治者貪婪的放大,整個社會體係從理念、規則到體制,這一切都會隨之而更加扭曲,更為變異,直到最終被宇宙的理念和規則所徹底淘汰。這就是過去佛教中所說的“成、住、壞、滅”的過程。

要想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切,只有以宇宙的理念和規則為主,一切權力和財富為理念所用,以宇宙的理念和規則來駕馭權力和財富。歷史反复證明:權力和財富猶如猛虎。如果不能以“真、善、忍”宇宙終極理念來駕馭權力和財富的猛虎,使之趨入正道,那麼必然會對社會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傷害,並最終吞噬整個社會。一旦權力和財富為宇宙的理念所用,那麼在正確的規則作用之下,無論是社會整體的運行,還是社會資源的配置、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將得到根本的改善,從此步入正軌。這樣的社會體係也必定欣欣向榮,長盛不衰。

漢字“主”是“王”字上加一點,可以理解為比王更高的王上之王。既然在周易的乾卦中王是佔據次高的九五之位,那麼比王更高的主就是處於九五之上的六爻上九之位,也就是至高無上的位置了。王代表權力和財富,而位居王者之上,駕馭權力和財富的應該是而且只能是宇宙的終極理念,因此以理念為主才是解決當前的一切危機,讓人類得以重歸幸福、光明與美好的正道。

2010年2月10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看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