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江陳會回顧

【新唐人2009年12月21日訊】回顧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兩岸兩會已經舉行過三次江陳會談,第四次江陳會召開前夕,我們帶您回顧在過去三次江陳會談期間,談了哪些議題以及造成的影響。以下是我們的整理報導。

隨著國民黨再度執政,兩岸兩會自1998年第二次辜汪會談後中斷近十年的對話,重新啟動。

08年6月,海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率團前往北京,與海協會長陳雲林舉行第一次江陳會談,針對兩岸包機及大陸人民來臺觀光兩項議題進行協商並簽定協議。同年7月4日,大陸方面啟動赴台灣旅遊首發團,7月18日正式包機來臺。旅遊配額初期以平均每天3,000人,團體進出為限。同時確定第二次江陳會談於同年11月在臺北舉行。

08年9月大陸爆發三聚氰銨毒奶事件,震驚全球,加上在野黨對兩會在未受國會監督下簽定協議深感不滿,決定杯葛陳雲林等人來臺。10月25日發動全臺六十萬民眾上街頭抗議大陸黑心食品銷臺和台灣政府與中共的黑箱作業。

11月4日,在台灣輿論兩極化的聲浪中,第二次江陳會談在臺北圓山飯店召開,陳雲林是兩岸六十年來正式訪臺層級最高的中共官員,所到之處皆遭遇抗議聲浪,從桃園機場出關,沿路就有藏獨人士高舉「雪山獅子旗」緊跟陳雲林車隊到飯店。也有法輪功支持者在陳雲林行經路線附近拉起「法輪大法好」的黃色布條,要求中共「停止迫害法輪功」並呼籲陳雲林及來臺大陸官員退出共產黨。

由於江陳會期間警力部署高達七千人次被在野黨批評維安過當引發民怨,其中引起最大騷動的莫過於11月5日晚間抗議民眾將陳雲林圍困在臺北晶華酒店達八小時事件。有鑒於此,台灣總統府方面將馬陳會的時間臨時更動,提前至6日上午舉行,引發在野黨強烈不滿,認為馬政府刻意規避人民抗議的聲音,於是發起十萬人圍城行動。

二次江陳會談針對兩岸包機直航開闢新航線及增加班次與航點、兩岸海運直航、全面通郵、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共簽署四項協議,開啟兩岸大三通時代,但也因為期間發生的一連串衝突事件,2009年美國「自由之家」公佈評比,台灣的新聞自由度較前一年的全球第32名滑落到第43名。

今年4月26日,第三次江陳會談在南京召開,雙方簽定「打擊犯罪司法互助、定期航班、金融合作」等3協議,併發表陸資來臺聲明。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返臺後閃電請辭,經總統馬英九親自慰留後打消辭意,表示將繼續辦好第四次江陳會談。

綜觀三次江陳會談共簽署九項協議,加上兩案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的簽訂,全都沒有經過立法院完成審查程序便自動生效。讓民進黨立委痛斥執政黨一黨獨大,視法律為無物,因此轉而呼籲民眾支持ECFA公投。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14日表示,第4次江陳會將優先討論ECFA的議題,並將簽署「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兩岸漁業勞務合作與兩岸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等四項議題。

從民調顯示,有將近87.6%的民眾對第四次江陳會要討論的議題並不清楚,有81.5%的民眾認為馬政府沒有說明清楚ECFA的內容,有67.6%認為簽訂ECFA對財團企業比較好,只有3.9%的民眾認為對一般百姓有幫助。

新唐人亞太電視張明筑整理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