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戶川懷古

【新唐人2009年10月4日訊】日本東京的舊稱叫作江戶。現在的東京不僅在名字上代替了江戶,在城市的建築特徵上也完全代替了江戶,現在在東京幾乎找不到江戶時代的痕迹了。但是,日本琦玉縣川越市的小江戶街就保留了舊時江戶的風情,在這裏我們尋找到日本古時防火救災的歷史,又能體驗到仿古陶器的濃厚古風味。

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古代木制建築物,看似一樣卻特色各異。大大的鬼面瓦裝飾的屋脊,黑色大漆粉飾的牆壁,厚厚的雙開門窗戶…。儼然一副時光倒逝的蔵造建築,飄逸著凜凜威嚴的氣息。

在200多年前,這條街是琦玉縣的第一商業城,作爲穀物的中轉基地和紡織品的生産地等而繁華一時。因爲它酷似江戶的街道,因而得名爲小江戶。

這裏曾經是川越藩的城下町(城邑),也是本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現在這裏成了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爲了減少地震等災害的帶來的傷亡,自古以來日本的建築就以木制爲主。但是,這種木式建築爲主且房屋密集的城市,防止火災就成了另頭等大事,因爲一場火災往往會迅速的把大片乾燥的木制建築物燒毀。爲了瞭解當時人們是怎樣組織放火訓練,和應對火災的情況,我們走訪了記錄日本江戶時代防火救災歷史的“蔵造建築資料館”。 此資料館免於大火之災,並進行修繕後留存至今。建築物的藏造結構也是小江戶街的特徵之—。

據“蔵造建築資料館”工作人員介紹,藏造結構就是把木制結構的房子,在牆壁外邊塗上一層30公分厚的粘土,發生火災時,把小小厚厚的門和窗戶關閉,在外邊用泥土把門縫堵住,室內缺氧使大火熄滅,繼而防止大火四處蔓延,此建築結構當時被廣泛採用。

此資料館的玻璃窗內陳設了各種珍貴的歷史資料,和當時所用過的器具。這個消火器帶著尚未完全釋放掉的疲乏靜靜的站在角落裏。防火帽,手套,腳套,也是件件挂著古風。救災時穿著(zhuo)的作業服原封不動的展示在這裏,通過它還能看到當時紡織技術。使用的衣料看上去很沈重,但是很實用,不但結實而且具有出奇的耐火性能。

由此看出消防工作在當時就被作爲一項重要的專案被重視。這些是當年用過的消防車。當時的消防的主要方式是堵截,就是在火勢的前方拆掉建築物,築起堵火牆,同時用水撲滅。這個消防車其實就是水泵,把水倒入這個箱子裏後,兩個人在兩邊壓,把水噴出去。

臧造建築博資料館館長:江戶時代的救火活動,並不只是用水將火澆滅,而是繞到火勢的前方,建造防火牆以及防火帶。

日本人一直傳送這樣一句話: “小京都世間數不清,小江戶唯有川越村”。所以,有許多名人、政要也經常來這裏觀光,而且,這裏的建築物還經常被選爲電影電視的舞臺。我身後的這家商店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家叫陶鋪YAMAWA的店鋪是1893年(明治26)建成的古建築,是經營陶瓷的商店。2007年天皇和皇后兩陛下曾經在這家接見了瑞典國王夫婦。2008年高圓宮皇后久子也曾經來過這裏。

這家商店的經營方式也別具一格。在商品旁邊還有製造者的照片。這些製造者都是當地的藝術家。

這些精致的陶瓷都是當地陶瓷藝術家按照當時的技術手工製作的。雖然這些瓷器大部分是食具,但是做的非常精細和美觀,更具藝術特色。這些做成西瓜、金魚、樹葉、假面具的小東西是墊筷子的;碟子裏的畫是江戶時代的裝束;外邊的文字和畫也是古樸典雅;整個商店充滿了濃濃的古色古香的氣息。這使人迷惑,這些陶瓷應該理解爲食具好呢?還是工藝品好呢?

店內陶藝教室好像對遊客也有特別的吸引力。在陶瓷藝術家指導下,遊客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東西。今天我們正好遇到了一位陶瓷藝術家石川女士。她給我們做了簡單的表演。

把和好的粘土放在旋轉臺上,在旋轉的臺上,完全是用兩隻手來造型。等自然乾燥後,再往上邊畫畫、雕刻、烘烤等等,經過多次加工才能做出一個産品。這個商店的商品都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能夠保持傳統文化不衰,這本身也許就是民族優越感的體現吧。文化沒有國界,文化代表著文明,從中國傳來的文化,在這裏不但能得到保留,更難能可貴之處在于日本人能超越民族精神之上把它發揚光大。將燦爛的文明變成大和民族的精髓,是日本人向往的更高境界吧!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