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水壩計畫爭議大 德奧瑞停止支持

【新唐人2009年7月8日訊】(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7日專電)德國、奧地利、瑞士三國政府今天決定撤出土耳其一項可能破壞環境、歷史遺址與居民人權的大型水壩興建計畫,環保社運團體視為一大勝利。

官方的瑞士出口風險保險公司(SERV)今天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德國、奧地利、瑞士對伊利蘇(Ilisu)計畫提供的出口風險保險即起終止」。

聲明說,「即使有些顯著改善,但在契約所定時間內,隨附這項保險的環境、文化遺產、移居相關要求並未被履行」。

伊利蘇水壩工地位在底格里斯河(Tigris)上游,是土耳其最大的水力發電計畫,也是土耳其自1990年代初就規畫在該國東南部底格里斯河跟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上游興建22座水壩計畫的一部分,在2006年已動工,預計2013年完工。

據土耳其政府指出,伊利蘇水壩完工後,最多可蓄水104億立方公尺,發電站一年能發電3800GWh(10億瓦小時)。

但土耳其和歐洲的反對人士指水壩會淹沒大量文化遺址,包括考古價值極高的古城哈桑凱依夫(Hasankeyf ),而且必須迫遷以少數民族庫德族為主的居民6萬人;土耳其政府估計的人數則為1萬5000人。

瑞、德、奧的多家公司一同承包伊利蘇工程,它們有賴於政府提供出口保險。三國政府曾要求土耳其在7月6日前履行150項能減緩工程對當地衝擊的條件,才繼續提供包商保險。

據新聞網站「瑞士資訊(Swissinfo)」報導,此一跨國工程集團的一位發言人說,如今一切能否繼續,都在未定之天。

報導並說,瑞士總統麥茲(Hans-Rudolf Merz)指在全球經濟危機之際撤出這項計畫誠屬不幸,但瑞士別無選擇,因為德、奧決定要撤。

多年來一直向瑞士政府施壓反對伊利蘇案的社運團體「伯恩宣言(Berne Declaration)」則發表聲明,稱今天的發展是「史無前例的成功」。

該組織發言人厄伯倫(Christine Eberlein)對中央社說,這是SERV成立數十年來第一次真正把保護人權、文化跟環境放在短期經濟利益之前。她說,法律本來就規定SERV在支援廠商時要考慮人權等因素,但過去總是說一套做一套。

厄伯倫並表示,土耳其不會停止伊利蘇水壩計畫,但此事給土耳其最主要的訊息,就是土耳其必須展現對人權的責任,尤其必須讓那些面臨遷移的人有足夠的能力和金錢展開新生活,同時也要注重文化和生態。

據瑞士資訊報導,哈桑凱依夫的鎮長也歡迎瑞、德、奧三國政府的決定,並希望該鎮能成為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指定的世界遺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