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論規矩

諸葛武侯治蜀,刑罰雖峻而百姓無怨者,乃因盡忠者雖仇必賞,亂紀者雖親必罰。以仁撫百姓,以威示規矩,百姓畏而愛之。

今日大陸,陰陽不合,文武敗坏,貧富懸殊,民生凋零,百姓夾縫中以求生,對執政者畏而恨之。

“畏而愛之”与“畏而恨之”,雖一字之差,卻生動刻畫了規矩失度的亂象。

蜀國百姓,對諸葛亮畏而愛之,畏于威儀,愛于仁政;大陸民眾對中共畏而恨之,畏中共暴政嗜血,恨中共幽靈匪目。

中共治寨,以党意志為中樞,以厚黑為手段。為其盡忠者,雖功高無罪不能免性命之憂[1],雖違法亂紀仍可飛黃騰達。心存仁愛,必遭其肅整[2],陰險毒辣,先為其重用[3]。強奸魏星艷之惡警[4],調于异地,依舊“執法”;幫助魏星艷之民眾,橫遭騷扰,陷于牢獄。國寨魏氏弱女子的悲慘遭遇,折射出大陸社會根本無規矩可言。

由此觀之,歷代興衰,興于儀規而敗于儀規。有規有矩則國興,規矩失調則國衰。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乃示儀規撫民眾,西漢由此興;而至西漢末,漢元帝放縱治國,隨意大赦,盜賊遍地。漢成帝“酒色侵骨”,死于縱欲,后宮亂政。而至漢哀帝,就是一個同性戀。他們的個人品性、治國方略已徹底無規矩可言了。

可見,國家規矩立、破,于為官者的修養息息相關。賢臣護綱紀,小人破規矩。因為小人為了私利,必鑽營挑撥,以求舒适生存下去。諸葛亮前后兩章《出師表》,苦口婆心勸劉后主“親賢臣,遠小人”,其實其本質上維護的,就是他治蜀多年建立的勤儉愛民、權制平衡、誠心公道、法令嚴明的仁政之規。然而,讓諸葛亮想不到的是,他死后三日,就有小人上書后帝,開始破其規矩了。

有一個官員叫李邈,給后帝上書“……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偽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臣常危之。今亮殞沒,……大小為慶”。

這個李邈在說,皇上啊,諸葛亮死的真好,他掌握那么多的軍隊,皇上都懼怕他,多礙皇上的自由!他幸好沒有造反就死了,現在大臣們沒有什么害怕的了,應該慶祝一下。只不過這個時候劉后主還沒有“樂不思蜀”,將這個李邈下獄處死了。反過來想,假設李邈挑唆成功,那劉后主連“樂不思蜀”的机會可能都沒有了,歷史就要重寫,或許若干年后會有“李邈之亂”。

回到現在,看大陸的狀況很复雜,卻有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問題很簡單,就是那大約500個特權家庭的問題。那用我們國人的話說就是鏟權貴,除奸佞,建規矩。用再通俗一點的話說就是“除暴安良”。這個規矩如何建,就要每一位國人沉思了。

注:

[1] 如彭德怀、劉少奇;
[2] 如趙紫陽;
[3] 如江澤民、羅干、周永康之流
[4] 重慶大學法輪功學員魏星艷遭惡警強奸,后失蹤至今;幫助曝光相關新聞的民眾被非法判刑、關押。

未來中國大學培訓部 燕云

2008年11月24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