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競選經費創新高 歐巴馬吸金超人氣

(中央社記者蔡蕙如華盛頓特稿)儘管美國經濟正面臨嚴重金融危機衝擊,選舉鈔票卻是漫天飛。不用等到總統大選結果揭曉,這次選舉的競選經費已經創下新高;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的募款人氣更是一路領先,讓他在廣告與各種活動支出上的氣勢,超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

根據最新官方數字,至十月中為止,兩位總統候選人自從初選至今,共募款約九億八千萬美元,已使這場選戰,成為總統候選人募得經費最高的選戰。而所有參選人至十月中為止,募集約十五億五千萬美元資金,也幾為二零零四年的兩倍,公元兩千年的三倍。

其中,歐巴馬募得經費已達六億四千萬美元,不僅大幅高出馬侃的三億三千五百萬美元,也幾為現任總統布希在二零零四年創下三億七千五百萬美元募款最高紀錄的兩倍,扭轉了共和黨維持一段時間總統大選的募款優勢。

究竟歐巴馬是何以籌到幾乎雙倍於布希與馬侃的資金?

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在競選策略上改寫了競選資金規則,拒絕政府提供的公共競選資金,因此可廣為開發私人募款,不受選舉經費限制;相對地,獲得政黨提名後接受公共競選資金補助的馬侃則獲得一筆八千四百一十萬美元的競選資金,但也必須停止募款並遵守花費限制。

這項公共競選經費制度的起源,是美國在水門案發生後,為避免政治獻金在總統大選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自一九七六年起立法讓合格候選人可由政府得到一筆選舉經費,但由於花費納稅人資金,也必須接受相關限制。

歐巴馬是這項法律實行以來,首位獲黨提名卻拒絕接受公共競選資金的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對於募款情況在初選便遠遠落後對手的馬侃而言,接受這筆經費顯然較有利,但募款源源不絕的歐巴馬則批評法令已過時,候選人可仰賴網路捐款募得資金。

儘管對公共競選資金立場出爾反爾引來政治批評,但歐巴馬的決定這也讓他獲得了一九七二年尼克森打敗麥高文贏得大選來,相較於對手最大的金錢優勢。

光是在九月份,歐巴馬的募款金額便高達一億五千萬美元,幾為馬侃接受公共競選資金的兩倍,也創下總統大選單月籌款新高,益發助長聲勢。歐巴馬的鉅額募款讓他的競選花費,超過了二零零四年布希與凱瑞花費的總額。

相對的,馬侃由於接受競選資金,九月起便無法直接接受募款。為求突破資金侷限,馬侃陣營請支持者將募款捐至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與一些州黨部共同成立的募款委員會,與一項法律允許設立的基金。這讓他得以減少和歐巴馬的經費差距,但仍不得不刪減某些競選開支。

此間政治觀察家認為,歐巴馬退出公共競選經費的募款成功模式,可能成為未來總統候選人仿效的模式。

除此之外,在平民化且訴諸草根的競選策略下,充分運用網路新科技,由社交網站等新世代流量大的網路空間,募集小額募款也被視為是歐巴馬募款的重要利基。

細看歐巴馬的捐款結構,不超過兩百美元的小額捐款,便佔了募得資金約一半。據最新統計,捐款給歐巴馬的人數達三百二十萬人,為以往總統候選人獲得捐款人數的兩倍,也超過政黨的捐款人數。

但不可忽略的是,歐巴馬募款總額也有約三成,是來自一千美元至兩千三百美元上限間的高額捐款。事實上,歐巴馬陣營也相當懂得運用歐巴馬個人魅力、規劃他與來自金融業、律師業、房產業、娛樂業的金主進行小型聚會,這些人更是樂於與未來可能總統建立疏通管。

對於歐巴馬的競選優勢,馬侃以水門事件意味無限制的競選資金帶來腐敗,直批當巨額資金湧入政治競選時,通常會帶來醜聞。共和黨陣營也質疑,兩百元以下的小額捐款者不必公開資訊,批評歐巴馬的競選經費來源不夠透明。

儘管如此,源源不斷的募款資金,讓歐巴馬陣營在競選策略上獨占鼇頭,得以用馬侃所不及的方式,廣為投入高昂的媒體宣傳,並擴展地方票源。

根據「紐約時報」,歐巴馬投入的廣告經費超過兩億八千萬美元。除了充分運用網路廣告通路,在受年輕人歡迎的電子遊戲網站上拉票,歐巴馬陣營也隨著大選接近日益增加密集廣告攻勢,包括大手筆於十月二十九日晚間以超過三百萬美元的代價,在幾乎各主要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半個小時的個人競選廣告。

在人力配置上,據統計,歐巴馬在全美設有超過七百個辦公室,馬侃不到四百個。由於歐巴馬在黨內初選結束後,募款經費便已大幅超出馬侃陣營,也讓他可以持續深耕基層,不用像其他候選人結束一些競選辦公室。

儘管歐巴馬陣營開支龐大,但反倒是馬侃陣營在資金運用上較易落得規劃不當的口實。除了副總統候選人培林以競選經費治裝引起不少負面評價,媒體也指出,在十五個最高薪的選戰人員中,除了歐巴馬陣營佔兩名,其餘都受雇於馬侃陣營,包括最高薪的三名人員。

而大量自己募集的競選資金對歐巴馬陣營的優勢,也在於他們絕少需要額外的黨資金補助,因此在經費運用上可有較大自主性;馬侃陣營則因不得不接受大量來自黨的資金,在經費運用上必須遵行黨內要求,較綁手綁腳。

不論這次令人矚目的選舉是將出現首位入主白宮的非裔美國總統,或是首位女性副總統,激烈選情已讓競選經費寫下新頁。至於吸金能力是否終將等同吸票能力,尚待選民揭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