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直播:「嫦娥一號」升空引發的聯想

【新唐人2007年10月26日訊】熱點互動直播(197)「嫦娥一號」升空引發的聯想:嫦娥一號升空對中國人民而言意味著什麼?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欄目熱線直播節目,我是主持人安娜。1969年美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成功登月,人類的腳步在月球上第一次出現,在38年後的10月24日中國的第一艘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升空。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由來已久,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月球會不會成為人類下一個資源開發的地點?中國現在的太空科技水平現在在國際上如何?這一次「嫦娥一號」的升空對中國人民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它和中共的十七大和權鬥有什麼樣的關係?現在國際是不是還存在著太空競爭?今天我們就請幾位專家以及評論員來一起談談他們的見解。

歡迎您打我們的熱線號碼提問或發表意見。熱線號碼是:646-519-2879。我們也歡迎中國大陸的觀眾朋友打我們的免費號碼:4007128899再播8996008663。那首先向各位介紹一下今天的現場的兩位來賓,這一位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李天笑先生,李先生您好。

李天笑:主持人好。

主持人:那這一位是《新唐人》特約評論員橫河先生,橫河先生您好。

橫河:安娜你好。

主持人:另外,我們在線上還有兩位嘉賓,一位是美國太空總署的工程師黃祖威,黃祖威您好。那麼另外一位是原西安衛星測空中心的工程師徐海濤先生,徐先生您好。他們都在電話線上。

我們首先問一下李先生,我們知道人類在對這個太空的探索一開始都是非常敬畏和好奇,那麼現在到了是利用和征服階段,您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這個過程。

李天笑:我想利用、征服這個階段現在還不應該這麼定義,我想這個過程是開始的時候是敬天敬神,就是開始對月亮,當時我們中國有嫦娥奔月這麼個傳說,後來嫦娥吃了長生不老之藥飛到月亮上的廣寒宮,有這些傳說。

後來有各種假說就是月球它怎麼形成的,人們非常好奇,那麼在這個階段中就是開始對月球,特別是在整個太空探索過程中對月球開始進行探索。

那麼實際上當時在美國、蘇聯冷戰當中起了很大推動,最早的時候是57年,五十年前蘇聯成功的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當時有個電視劇有很名的,到了59年時候,蘇聯第一次發射了月球探測船就是一個探測器,一直到了69年的時候,美國阿波羅十一號第一次登上月球。

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這個探月的成績單是最亮麗的,他一共進行了有六次登月,十二名宇航員曾經到達月球上,另外的話他共發射了83個月球探測器,其中成功的有45個,成功率達到55%,那麼現在我們人類的總共的成功率現在最新的資料也就是48%。

另外,美國基本上從各種科學的角度拿回了月球上很多岩石標本、土壤標本,各種測試,基本上所有對月球的基本上的概況,在十一年當中,從59年到72年基本上都已經完成了。

在這之後經過了輾轉的一個沈寂階段,一直從76年到94年這個探月這個過程就冷靜下來,沈寂下來了,在這之後,美國在94年又放了兩顆探測器上去,開始又重返月球。

那麼這個重返月球,我覺得跟你講的征服月球、征服太空是不一樣的,現在人們發現探測的越多,對宇宙的了解越少,所以我覺得這整個有一個回顧過程,又回到了原先對整個太空這種神秘的幻想的這個過程當中去。

主持人:但是有很多科學家他的確在提要利用和征服這個月球和太空。很有意思的是我記得1969年,然後一直到八十年代那時候中國開放了我們就看到阿波羅十一號上第一個登月的阿姆斯特朗,他寫了一本書《我們到了月球》,他其中就有一句話說:「對我來說是一小步,但是對人類來說是一大步」。

那我們看從1969年一直到現在中國的「嫦娥一號」升空中間已經都沈寂了三十多年,為什麼這一期間那麼沈寂而到這幾年又開始熱起來了呢?

橫河:我想這當中是因為第一步是在完全不了解月球的情況下,那麼大家上去了,上去以後等到收集了一部分資料以後,忽然發現,我相信大家沒有目標,不知道該怎麼辦?

那麼上去以後,現在再一方面就是說當時的登月和太空和冷戰的競爭,軍事競爭有關係,所以因為蘇聯繞月飛行了,後來蘇聯就建了這個太空站,那麼美國就登月,各有長處。

後來逐漸逐漸這個需要也就沒有這麼大了,另外一方面登月的目標也不是很明確了,所以這麼多年以後我想各個國家又重新考慮,因為對月球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月球帶回來的樣本進行深入研究以後又重新要再認識月球。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考慮,那麼開始各個國家已經是不只是美國和蘇聯的問題了,就更多的國家開始進入登月的計畫當中去。

主持人:那李先生您覺得為什麼現在成為一個熱潮呢?

李天笑:其實咱們先從冷寂的原因談起就是冷寂現在有幾種說法,一種是冷戰結束,就是冷戰結束以後雙方蘇美雙方都沒有動力了。

主持人:星球大戰就不需要了。

李天笑:那麼這是一種說法但這種說法我覺得是值得商確,為什麼呢?那個冷戰結束的時候,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但是冷寂的時候是在這個七十年代這個中期就開始了所以相差十年,這個說法就是有點問題。

還有一種費用不足說,就是聽說美國的航天宇航局(NASA)拿不到經費,所以他不能夠繼續的來推動月球,探索月球和外太空,也有些人認為是這種說法,但是我覺得這裡面也可以探索。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什麼呢?就是當美國的宇航員到了月球上看到一些非常驚奇的現象,那麼等會兒我們可以繼續談這個。

主持人:看到飛碟了是吧!

李天笑:對!這個還有很多其他的宇航員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每一個上去的宇航員都這麼看到了,所以說後來據說是這個美國太空署對這個問題,當然他們沒有對外講,就採取了一些措施後來整個冷靜下來了。

那麼我想這幾種學說,可能每一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第一個是有明顯的缺陷,第二個費用不足說跟後面第三個原因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有關係的。

主持人:那我們現在接一下在華盛頓DC的美國太空總署的工程師黃祖威博士,黃博士您好,請問您在線上嗎?

您好,那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就是還有很多人說現在從新開始對月球的探測,很多的原因是因為人類要去開發月球,那您覺得月球會不會成為人類下一個開發的目標。另外您覺得他如果人類真的上月球上去開發的話會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利弊呢?

黃祖威:其實這個問題在過去其實剛大家也提到就是說在過去這麼多次的探月的過程當中,從科學角度來看,他們的確探測到了很多跟地球不一樣的這些金屬元素或其他的元素,就拿一個最主要的比方說有一個叫做「氦3」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像我們講讓中子通過重水,就好像同位素這種東西。

那這個氦跟地球上的氦又不一樣,它要經過一種特殊提錬以後才會出來這種「氦3」,但是在月球的土壤裡面,因為月球的表面沒有任何的空氣,沒有這些大氣層的阻礙,所以那個太陽粒子打擊到月球表面以後他會產生那種「氦3」的成分,所以這個「氦3」成分在月球的表面突然非常的豐富。

這邊好像有一些科學家他做了一個統計,首先講這個「氦3」有什麼用?他就是大家我們知道地球用這個核子反應爐,我們是核分裂,因為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就是這個幅射線等等會產生污染。

但是這個「氦3」是可以用來做核聚變的這個反應,核聚變大家知道他產生它沒有什麼核污染,就是那個放射性,而且它產生出來的能量非常的大,所以如果能從月球上面怎麼樣把「氦3」這個能源採下來的話,這個對未來來講所有全世界所有人的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朝這個目標做,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我們知道月球上剛提到我們知道月球上沒有大氣,太陽光如果射到月球表面的時候,它是非常強烈的。所以你看月球的溫差,有被照到的跟沒有被照到的,溫差相差非常的大。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如果能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太陽能發電廠,用微波的方式把能源提供給地球的話,這將是解決我們人類地球能源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當然前面還講過,其他還有各種各樣有用的金屬元素,比方說鈦、鐵、釷、鈾,很多各種各樣不同的金屬元素,還有其他的東西都很有用的。

所以未來來講,很多國家像日本前幾個月發射了一個也是探月的衛星,然後明年印度會發射,而事實上美國現正在積極的籌備,因為我現在工作的地方,他們正準備要再做進一步的探測。大家知道,美國希望就是再過些時候,他們也希望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

然後我最近又看到一篇一月份的英國《BBC》有關報導,英國本身在最近也要發射這種探月衛星上去,所以的確是各國都在朝這個方向發展。那你剛剛有問到這樣會有怎樣的利弊?那想當然,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為了要開發所謂科學或科技的發展,先進國家慢慢體會到造成的污染很嚴重,所以現在就比較注意這個問題。

但是很明顯的,就是一旦我們人類又發現有一塊「新大陸」的時候,又不知道會怎樣的肆無忌憚的去開採,也許就會產生一些我們現在意想不到的後果。

也許到哪一天,這地方又被我們搞砸了。這個有什麼利弊我現在不敢講什麼;但我可以預見的,就是將來如果在各個國家互相競爭之下,可能也會發生一些很不好的後果。

主持人:謝謝黃先生。那我們看剛才李先生您談到了月球的情況,我們看到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設想還有猜測。根據他們從月球上船回來的一些資料或報告,就說月球它不像一個自然形成的自然衛星,它可能裡面是一個空的,是一個人造的星球。您在看了這些資料之後,您覺得呢?

李天笑:現在這方面的報導還是比較多的,各種比方說俄羅斯的一些報導,還有美國本身也有一些報導。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就是你剛才講的,就是他們發現有一次從探測器上掉下去一塊很大的東西掉在月球上,本來說應該是引起很大的震盪,很短時間就會結束;但是發現整個時間非常的長,這就使他們感到很可能月球這裡邊是空心的。

再有一個,就是關於阿姆斯特朗,69年「阿波羅」登月的時候,它上去以後就發現有很多UFO就是大的飛碟在上面待著,當時他向地面傳過來,但美國轉播的時候就把這個掐斷了。但是後來登月的宇航員也都遇到過,特別是當他們登月船飛向月球的時候,後面還跟著這些不明的「亮點」。

主持人:在監控他們。

李天笑:另外也發現當時有幾種假說,這邊有三種主要的假說,主要的是認為月球是地球的一部份,最後拋出去了。但是後來發現從月球上帶下來的物質分析下來,完全跟地球上是不一樣的,現在就否定了,所以哪一種假說都不能成立。

這樣就產生我們剛才最早談到的人類很早的一個迷惑,就是月球到底是一個人造的星體呢?還是一個自然的星體?

這個問題在最早的人類神話傳說當中,可能是有過這麼一種猜測,那現在又從新回到了原來的猜測。就是我剛才講的,人類對月球了解得越多,發現人類了解的是越少。

主持人:那請問一下橫河先生,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報告說看到這種UFO,也就是不明飛行體、發光體。有人說那是一種幻覺或者說是氣象衛星,但也有人說那的確是真實的,而且還有人有被外星人劫持的經歷。

那我們看在73年NASA也就是美國太空總署有一份祕密聲明說:有25名參與阿波羅登月任務的宇航員都曾經在月球上遇到過不明飛行物UFO,而且還有一個負責計畫的馮布朗,他在生前說有幾次阿波羅登月任務都遭到了一種外來神祕力量的控制,那您相信有沒有這種外星人或者是這種不明飛行體呢?

橫河:不明飛行體,我可以講一個故事給你聽,這個東西肯定是有,我認識一個人其實還是我親戚,他在雲南當知青的時候,當時有數百人目擊了一個像飛碟一樣的東西。

他告訴我是兩個扣在一起的草帽那樣的東西,而且是一種暗色金屬,是從什麼地方飛過來。他們去趕集,他是一個知青,上海知青,(他們看見它)從什麼地方飛過來然後又消失在什麼地方。但他並不相信這些東西,他告訴我的時候仍然認為那是一個煤礦在做實驗。所以這是一個不相信的人,但他目擊的整個描述就是一個不明飛行體。

就這一類的東西越來越多的人目擊,而且他們經過分析以後,排除了很多不可能以後,確實有相當一部分證明可能是不明飛行物或者人們叫做UFO的。特別是像宇航員、飛行員這些專業人員包括機場的專業人員和雷達,他們觀察東西是從專業人員的眼光來觀察的,當然我們可以有其他解釋,但是至少那是人類目前的科學和我們所知道的、各個國家設計的飛行器沒有辦法解釋的。

主持人:那我想問一下黃祖威博士,您在美國太空總署工作,那我們也看到一些報告說:有很多的宇航員在太空看到了這種很大的、像人一樣的那種很大的生命在飛,然後還看到了不明飛行物,那這個是不是事實?有沒有這方面的記錄?那麼從專業角度來說,這些是不是可信呢?

黃祖威:我剛剛聽到登陸月球的太空人也好,或者太空梭發射到太空以後,他們在外太空看到的、在繞地球時看到的一些現象也好,因為畢竟地球是在九大行星中,它是九大行星,然後我們這個太陽系又在銀河系,然後銀河系又是宇宙中那麼微小的一個沙子一樣,如果看起來的話。

有時候宇航員會到我們工作的地方,我們有時候會邀請他們來跟我們演講,有的時候也會跟他們請教一些他們工作時的事情。因為說實在,像剛剛提到的一些所謂的不明飛行物或者一些奇怪的現象,他們一旦對外公開這麼講的時候,馬上會被NASA…或者美國政府就要他們不要這樣子講,因為這種一講出來,很可能就會產生很大的後遺症。

所以在官方來講,他們就不讓他們去隨便那樣講。當然,他們來參加我們這些會的時候,我們去跟他問或者在當場提問,其實他們的確看到很多現象是沒有辦法解釋的,所以你說有沒有呢?我確定是有的。

只不過就目前來講,我們這個官方就是美國官方也好,其實各國政府,我相信都是怕為了造成好像不必要的困擾,所以他們就盡量不把這些事情公開出來。

主持人:謝謝。那李博士,我們看到最近除了中國嫦娥一號發射之外,美國的宇航員也到了月球,那我們知道蘇聯也有這種探測月球的衛星升天,最近日本也發射了一顆衛星,那麼印度也宣布對月球進行探測計畫。

那我想問一下,像德國、印度、日本這些國家他們都在對月球進行探索,那麼現在國際上對月球的探索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李天笑:國際上對月球的探索,從現在看來,應該進入到在太空…就是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長久的觀察站;再一個就是以月球為一個中途站,繼續向火星和其他星體進行探索。

另外,國際上還有一個趨勢就是聯合探索,就像俄國和美國進行太空站的連接,還有共同進行一些宇宙探索計畫。這個都是在第一波宇宙對月球的探索之後,冷靜了一段時期後所發生的,那麼今後對月球上這些物質還有一些升太空的一些更遠的星球的探索等等,這些東西都是成為今後探索的一個比較主要的目標。

另外還有一些新型材料的研發,在月球這種特殊環境下是不是能夠進一步開發,甚至是月球旅遊等商業利益,因為我們知道商業利益的話,對所有國家來說都是一種非常巨大的吸引力。那麼像這些我想今後可能都是一個發展的方向。

主持人:謝謝。各位觀眾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從嫦娥一號的升空引發的聯想」,歡迎您打我們的熱線號碼提問或者發表意見。我們的熱線號碼是:646-519-2879。我們也歡迎中國大陸的觀眾朋友打我們的免費號碼:4007128899再撥8996008663。

那麼現在我想問一下橫河先生,我們曾經看到國際上一度熱談太空競賽,那現在太空競賽是不是又捲土重來了呢?

橫河:這個太空競賽或者太空競爭的話,他有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早期主要是軍事用途,軍事用途主要是美蘇這兩邊在搶奪太空的制空權,但是他們又不願意重複對方的工作,就說你已經搶了前了,我不能夠再去搶這個,我去搶別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朝兩個方向發展,美國是登月、蘇聯是衛星太空站,這兩個是避開了直接面對面的衝突,然後各想各的。後來美國有個太空計畫「星球大戰計畫」是一個防禦系統,它其實也屬於太空競爭的一部分。

那現在看來的話,因為國際上整個戰爭的這種…因為已經不是做為一個主要的東西了,那我想現在即使是和平利用的話,從探測和資源,另外從威懾…就是表示我的科技現在處於一個高的水平,在科技上顯示他的高水平的話,那麼從這幾個方面,同樣也存在競爭。

那這種競爭雖然是一種和平的競爭,但是也會引發一些問題,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在地球上開發南極,那麼南極,因為那是沒有開發過的土地,所以各個國家爭先恐後到那個地方去宣稱這一個站、這一個站、這一個站。

主持人:那是他的領地。

橫河:那麼這樣的話,實際上對南極的生態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這一點是人們沒有想到的。就是說現在人們已經對地球上很多生態造成危害了,那麼如果在太空探測的時候沒有規矩的話,會不會造成各種各樣的惡性競爭或者甚至造成了一些我們不可預計的、甚至無法挽回的損失或傷害,這個我們誰都不知道。所以這種競爭即使是和平的,其實也有很多問題存在。

主持人:但是我覺得從競爭這兩個字來說,就很難達到和平的境界。很多時候比如說這些競爭對手誰要占有什麼,誰要利用什麼。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就是,美國最後一個登月的宇航員,他說的一句話非常的令人深思也很有哲理。

他說他在月球遙望地球的時候,看不到任何的國界,他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他說我的整個思想也開闊了。那我想問一下李博士,您覺得他說這個話您有沒有什麼樣的感觸呢?

李天笑:這個話我覺得說得非常好,因為人類的這種戰爭也好、和平也好,或者是國家的概念或者是主權的概念等等這些東西,只不過是從人類社會的這個層次來看這個問題的。

但是他的意思就是,當你超出了人類社會這個層次以後,你到了升上太空,從月球上看下來時候,這些都無關緊要了。什麼主權、什麼戰爭這些東西都變成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情,就只有人類共同的存在、相互之間的依賴,對於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平等等這些人類共同的理想,成為大家關注的東西。

那麼我想這裡邊的含意是很深的,就是說當科學發展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他可以超出國界。比方說我們今天講,中共現在講這個愛國主義也好,這樣一些概念,那麼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候,可能這些東西回頭一看都是沒有必要的東西。

主持人:人類也是一個大家庭。

李天笑:對。

主持人:那好,現在有一位觀眾朋友在線上等候,我們先接一下德州吳先生的電話,吳先生請講。

吳先生:我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們剛才講到的不明飛行器,我前面有看到一篇報導說荷蘭有一個大學在製造這個飛行器,想是將來做為載人的這種飛行器,它的形狀很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不明飛行器。

那麼我就在想我們看到很多這些的…,是不是說是各個政府、營利機構他們在祕密進行這些研究,但是它在試飛,然後我們偶然就看到了,還以為是從外星還是什麼地方來的,會不會是這個情況?

主持人:我們請黃博士來回答一下。黃祖威博士請問您還在線上嗎?您能不能回答一下吳先生的問題。

黃祖威:好的。剛才吳先生提到說有看到一些報導,有些國家也在從事一些所謂的飛行器的研究,這是有可能的,但這是一種可能。那另外因為我剛剛提到,他們這些宇航員或者太空人不在我們地球表面看到的一些現象,那個就很難解釋了。因為你想那個飛行器的話,我相信人類目前除了火箭以外,其他的飛行器都必須要靠大氣層,沒有空氣的地方它飛不起來的。

除非你真的已經突破到不用我們人類現在能夠理解的方式去飛行,當然那本身就已經是我們所謂的像UFO這種東西了,它可能就不是用我們現在人類所能了解的這種東西去做。所以你講的那個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還有很多現象是我們沒辦法解釋的,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外太空也看得到這種東西,所以就是都有可能吧!

主持人:那您覺得這些UFO是用什麼樣的原理在飛行呢?因為我看到有很多這方面的報告,它都是很快,好像一瞬間就到了一個地方,然後一下子就消失了。

黃祖威:是啊!這個問題我們有時候在跟NASA的一些科學家或者什麼在談論的時候也都會提到,因為大家可能或多或少聽說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者他們物理學家提出的一些看法,比方有人說是「玄理論」等等,我估計我們兩位現場的嘉賓可能對這方面研究很透徹。

就是說有各種各樣的理論,他們就認為其實空間是各種各樣的空間互相平行的。就好像一個捲曲的空間或者像一張紙你把它摺過來,你現在在這邊看的你以為在這邊,但是說不定你只要一突破這空間,你馬上就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

所以他們有人就說這個所謂的UFO或者什麼,就是他們外星人利用空間轉換的一種方法,但這是我們目前人類不能理解的。

主持人:謝謝!那我們現在再接一下紐約宋先生的電話,宋先生請講。

宋先生:有個問題我想問一下,我就覺得現在在中國有很多老百姓心中有這麼一個想法。一談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你看高樓大廈,北京、上海也很多,但是我就發現一個問題,北京、上海那些高樓大廈,我覺得跟老百姓沒啥關係,你看80%、90%的老百姓他不是說想住,他想也只能是看一看、想一想。

同樣針對這個問題,我就想問,這個嫦娥一號衛星發射跟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什麼直接關係?有沒有關係?

主持人:謝謝,好,那可不可以請橫河先生回答一下?

橫河:中國政府曾經提出來說航天計劃有必要,其中它提出一個原因,就是美國航天局的航天計劃每投資1美元可以有5美元的收入,就是說它很快的轉向民用。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是美國宇航局當年發射衛星時開發的技術,這一點現在來說可能沒有甚麼很大的意義。

為甚麼呢?因為中國發射的是人家38年以前的技術。你要是把這些重複一遍,這些技術美國已經轉入民用了,你隨時可以買這個專利或有些專利都過期了,你都可以直接用。

所以早期開發的時候,美國航天技術基本上能作為民用的、老百姓能得到好處的,中國市場上也已經有了,所以你要想用這個來得到好處,我相信是沒有了。

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發射衛星或是發射「嫦娥奔月」,我相信跟老百姓沒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們曾經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第一顆「東方紅」衛星升上天,那個時候老百姓還不是餓著肚子?一點用處都沒有!對於一般生活的老百姓來說,沒有任何用處。

即使今天「嫦娥一號」、「神五」、「神六」升天了,跟老百姓的生活確實也沒有關係。但是反過來說,從「神五」、「神六」、「嫦娥奔月」的過程來說,我發現得到最大好處的實際上是中共統治集團。

因為在這個奔月宣傳過程當中,其實它主要是把這整個國家發展的登月或所有太空計劃的成果全部都算在中共自己的頭上。這個我覺得是一個很不合理的現象。

李天笑:我覺得跟老百姓也有關係,不是完全沒有關係。因為「錢」這塊大餅,國家的預算就那麼大一塊。「神五」就花了190億;「神六」是200億;這次「嫦娥一號」光繞一年就要14億人民幣,這個錢從那�出來呢?歸根結柢還是從老百姓口袋裡掏出來。

主持人:就是犧牲醫療、教育、住房這些東西。

李天笑:比如說「希望工程」每年最多才2億人民幣,這一下就是10年、20年的「希望工程」的錢,全部都扔到太空計劃�面去了。

本來很多中國亟需解決的問題:老百姓教育經費的問題、農村的醫療衛生、農民工的錢、拆遷戶補償、老年退休以後怎麼安排……等等,這些都需要國家拿出錢來的,但是這些錢、這塊餅就分到那邊去,所以說也有關係。

主持人:您說到這兒,其實像您說的這種情況,各個地方的確是需要錢,而且因為這種瓶頸使很多人不得不去上訪,然後走投無路。那為甚麼中共還要花這麼大的錢去發展太空科技呢?

橫河:我想發展太空科技最重要的因素,是因為中共歷來有這麼一種傳統,從它建政以來有這麼一種傳統,就是別人有的我們也必須有。另外它向老百姓宣傳,我們只有有了最尖端的比如說原子彈、衛星,我們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個其實是一個謊言,因為你想想看,全世界當年其實也就是3、5個國家有原子彈,剩下的那一百多個國家、二百多個國家都不是世界民族之林了?今天也一樣,能夠發展衛星也是極少數的國家,但其它的國家也都生存得很好。

但是作為一個大國來說,發展一定的太空計劃我也認為未嘗不可,但是問題就兩個:第一個不要過多的妨礙民生、民眾的生活;第二個不能把成果變成為共產黨歌功頌德的工具,這個就不好了。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民族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用了全國的資源卻為共產黨歌功頌德。

我們舉個例子,這一次上去帶了32首歌上去,我數了一下將近有10首歌是專為共產黨歌功頌德的。你說上太空就上太空,弘揚民族精神你就弄點民族精神歌曲上去,對不對?你為甚麼要弄歌頌共產黨的歌上去?又不是共產黨花的錢、建的這個東西,共產黨自己還得花老百姓的錢。

李天笑:帶歌上去確實挺有意思。那時第一顆人造衛星放上去的時候就放〈東方紅〉,當時就有農村的農民講,我們放顆衛星上去有甚麼好處?那有人就告訴他,〈東方紅〉在整個宇宙播放,響徹整個宇宙不好嗎?他說,那我也聽不見啊!

這32首歌上去你放給誰聽?放給宇宙這些外星生命聽嗎?所有人都聽不到!共產黨用這個東西,搞科技這個東西,是有它的用處在那邊;但是用科技來為自己達到政治目的,我想這�面就是一個問題了。

主持人:我記得1959年、1960年前後發射一顆原子彈,當時據說餓死了3千萬人,為了那顆原子彈的發射,就犧牲了很多人的生命,您覺得這樣值得嗎?

橫河:我從來都認為民生是第一位的,人民的生命財產,人民的基本生活是第一位的,從來就不認為當時的原子彈有多大的作用。到今天為止,我也不認為「神五」、「神六」真正能夠幫助中國在世界崛起,因為崛起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問題。

其實這是國富還是民強?這個我們已經爭論了一百多年了。中共它特別強調的不僅是國富,而且是它自己富。而老百姓的生活如果不能夠得到改善,我認為這種登月是沒有很大意義的,對絕大部人的生活來說,沒有很大意義。

主持人:對不起,打斷一下。我們有一位德國易先生來的電話,我們接一下易先生的電話,易先生請講。

易先生:主持人安娜您好!兩位嘉賓好!我覺得中共探月衛星的發射,對大陸民眾的現實生活和切身利益不會有根本的改變,老百姓還要在中共統治下殘酷的社會限制中繼續掙札,和所有的面子工程、形像工程一樣,都是用來支撐共產黨統治合法性,減緩中國大陸越來越嚴重的社會矛盾和危機。

我們回顧一下中共統治大陸的半個多世紀,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嚴重破壞。今天的中國大陸已經被共產黨糟蹋得不成樣子了,應該說共產黨把我們子孫後代的飯都吃光了。

中共不但糟蹋地球上那塊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它又要打月球的主意。在我看來探月衛星的發射,更多的是體現民族的虛榮心和中共的好大喜功,看不出對人類科學進步的貢獻。

當西方社會在人類文明軌跡上快速發展的時候,中國人還在摸著石頭過河,重複做著那些幾十年前在西方社會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當生活在文明世界的人對自已民族的智慧和道德價值引以自豪而且受到普遍尊重的時候,中國人只能用共產黨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來填補記憶中的空白,和面對文明世界的那種失落感,這就是我的一點看法。謝謝。

主持人:好,謝謝易先生。各位觀眾朋友,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從「嫦娥一號」升空引發的聯想,歡迎您打我們的熱線號碼提問或發表意見,我們的熱線號碼是646-519-2879,也歡迎中國大陸的觀眾朋友打我們的免費號碼4007128899-8996008663。

主持人:現在我們再接一下紐約楊先生的電話,楊先生請講。

楊先生:主持人好!嘉賓好!有個問題想問一下黃博士,剛才如果我沒聽錯的話,好像聽黃博士說從太空看銀河系,整個銀河系像一粒沙。據我所知,我們現在載人飛行好像還沒有到火星,就是說我們整個太陽系連這粒沙都不能算。想問一下黃博士,照我們目前發展的水平,要多久我們人類才能走出這粒沙子?謝謝!

主持人:好,謝謝!那請黃博士回答一下楊先生的問題好嗎?

黃祖威:好的,提這個問題我也覺得很有趣。我剛講完那個以後,我自己馬上在網上看到有一個叫做「power of ten」,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它就是您剛剛提到的,從銀河系一直往我們這太陽系拉、拉、拉,每次拉10倍,所以它叫做「power of ten」。

然後拉到一個葉子上面,從葉子再拉進去看那個細胞,然後從細胞再看到它的基因、原子、原子核啊等等,一直看下去是夸克,再下去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如果你再往外拉,你就在太陽系,就是剛剛講的整個宇宙看銀河系,根本再往上是什麼你也不知道,所以你說怎麼能夠突破,我看是…人類大概是不太可能啦!

主持人:這個讓我們感到人類太渺小了!謝謝黃博士。各位觀眾,今天我們還有一位在線的嘉賓,他原來是國防科技大學畢業,曾經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新疆測控站工作過5年的工程師,他的名字是徐海濤先生。請問徐先生在線嗎?

徐海濤:妳好!我在線。

主持人:徐先生,我們很想知道,對於中國衛星的研發,還有測試升空發射的這些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您能不能跟我們大概講一下?

徐海濤:我原來是在新疆測控站工作,事實上在中國,特別是衛星發射也好、衛星測控也好,那些基地大部分都是在邊疆或是偏遠的一些山區,那裡頭自然環境也比較惡劣,生活條件也是很艱苦的。你說那些大學生他們到那裡去,當然你要說年輕大學生他喜歡去,那是不太可能的,他不會喜歡的。

主持人:但是這也是我想知道的一個問題,我們看到國內的新華社報導說,這一次科研試驗任務的主力都是2000年以後畢業的大學生。那我們聽說過去凡是參加這種航空、航天科研的人基本上進去就很難出來了,為什麼這些大學生他們要去做這些事情呢?

徐海濤:我剛才說年輕大學生他一般畢業以後,當然他不太喜歡去那種偏遠地方,生活條件差、環境又差。那麼為什麼也有人去呢?其實就有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說,我們不排除有些大學生確實有一腔熱血吧,想報效國家,有這樣的一個理想。

但是他畢業分配的時候,就被告知說你去邊疆是沒問題的,邊疆這種偏遠地方你鍛鍊3年就可以輪換,輪換到系統內,輪換到內地、城市啊這些單位。結果你去了之後,你發現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你根本就別想走了,來了以後,去與不去就由不得你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平時一些老實巴交的,根本也沒有什麼後台、沒有什麼關係,走不了後門的,它就是強制性的把你分配到那裡去,你願不願意都得去,強制性的去。所以去的人都不是很主動去的,都是這種情況去的。

主持人:那我們也聽到一些年歲大的在這行業裡工作的說,他說:「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您能不能跟我們說一下,在那兒的生活、待遇,方方面面是什麼樣?一天的生活是怎麼過的呢?

徐海濤:剛才講的「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種確實就是相當多的、在邊疆從事科研的那些人的一個真實寫照吧!因為他年輕的時候去了以後,他也出不來嘛!出不來的話那就在那兒幹,又只能在當地娶妻生子,然後就是這樣一直幹下去。幹到老了以後,你幹不動了就不能幹了,不能幹,你的孩子在那裡,你也不容易出來,真的就是一直在那裡奉獻了。

那麼像我們在科工站的這種生活,因為這種科工基地都是軍隊系列,你科技人員除了你平時要花時間去搞你的技術,另一方面你還得服從軍隊裡面強制性的各種條條框框的東西。

你比如說…一天上班肯定是8小時,那連下班之後的那個時間都規定了你必需要幹什麼。比如說你必需要參加一個小時的政治學習,那你就什麼都不能幹,就一個小時的政治學習,你連在機房裡面待著都不行。那麼還有體育活動,說起來也好笑,連體育活動都有規定你必需玩什麼,比如這個小時你必需打球……

主持人:如果他不想打也要去打嗎?

徐海濤:那個小時它有專門負責檢查的那些人,他就到各個宿舍也好、機房也好、設備室也好,去看有沒有人在裡面待著。有的話就要你出去,你必需在這個時候出去打球,就是這個樣子。

主持人:那你說我想看看書,不可以嗎?

徐海濤:沒有沒有。在這種地方,你很難有自己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是什麼都是強制性的,很難提供一個讓你能夠真正全身心的去投入你的技術開發這樣一個機制,這個機制是很難的。

主持人:那如果你到那兒去了3年、5年,你覺得在那兒幹著,實在是不想幹了的話,你有什麼辦法能出來嗎?

徐海濤:那當然你去了以後,一般你是走不了的,有的人就是…因為部隊它可以以申請轉業的方式,那麼你申請轉業也不是說你申請就能批的。而且在這個部隊裡有這種說法說,你越想走越不讓你走;你不想走,有時候還說不定讓你走了,就是這樣的說法。

那有的轉不了業怎麼辦?他就想辦法弄一個什麼肝炎、比較重的傳染病之類的那種證明吧,弄到這個證明之後也許會讓你轉業。那還有的連這個都弄不到的,有些人他實在是……

據我知道,我有一個校友是很聰明的一個等級的,他也是很有才華,但是他實在是適應不了那種機制和環境,他申請轉業又不讓申請,然後考研究生也不讓他考。那後來沒辦法他就跑了,那跑走了,在部隊上就把你當逃兵這樣子,所以後來就被抓了,抓回來就把他送到軍事法庭去判刑,這樣一個人就毀掉了,這樣一個其實很有才華的人,很可惜。

主持人:所以要從事這個…今後在中國從事這個行業還真的要好好想一想,謝謝徐先生。那我們現在有一位觀眾朋友在線上,我們接一下紐約賈小姐的電話,賈小姐請講。

賈小姐:安娜小姐您好。我剛剛聽到徐先生講的我也有點同感,因為我當初也就是90年代在大陸一個航空學院讀書,當時我們班也有很多同學的家屬在那個航空部的一些工廠、飛機製造廠什麼的,他們都是在深山裡、山溝裡。

我那個同學他們就非常用功,他是考出來的,因為瀋陽事實上是比較大的城市,生活條件算是比較好的,那他就想不回去。但是畢業後他們必需要回山裡,那如果他們不回去的話,要交很多很多錢,他們一般來說根本就交不起那筆錢。所以真的就是說,他們不只是自己的一輩子,連後代可能就在那裡都出不來的,謝謝。

主持人:謝謝賈小姐。那我們看,在中國做這種航天科技的話,老百姓的付出的確是很大的。那我想問一下李先生,您覺得現在中國太空科技在國際的整體水平中,它算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是不是能夠顯示…比如我這個太空科技發展了,是不是我國力就很強了?是我國家有實力的體現呢?

李天笑:太空科技一般來說,至少還是能夠說明一個國家在火箭推進這方面的技術能力。但是這一次中國發射的「嫦娥一號」探月計畫卻沒有表現出這一點來,為什麼呢?

我們最開始已經講了,這種技術實際上在30多年前美國已經把它充分發展好了,對月球所有的探測、各種數據,這些東西基本上已經全了。也就是說,如果是作為人類對大自然的探索、對升太空的探索,這個已經完成了。

但是中共在這裡它強調的是什麼?我中共要用這種政治方面的東西來取得一種特別的意義,這就不是人類用科學的方法在進行探索了,就有其它的東西了。

另外,對於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來說,我知道當時的「世界經濟論壇」對102個國家做了一次綜合調查,他們衡量的標準比方說綜合的經濟能力、政府機構的效率、工作人員的效率、科技的水平和創新能力。這裡哪一條都跟中國現在上天探月船兩者之間是不相平衡的,你不能用這個東西來衡量它的。

在那次衡量當中,中國都是排在很後面的,都是在三十幾位、四十幾位、五十幾位,處在一個比較落後的排名。也就是說綜合國力的衡量標準,它基本上用探月工程來說,特別是中共用國別的方式來表達這種東西,那是不能夠衡量的。

主持人:那麼對國內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來說,每一次這種發射還有重大的突破都是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做。那您認為這一次「嫦娥一號」升天,它是一個政治任務呢?還是中國科技發展的新機遇呢?

橫河:我覺得這是一個政治任務,毫無疑問的。「神五」、「神六」和「嫦娥一號」發射的時機你可以看到:「神五」發射的時機是十六屆三中全會結束的第二天;「神六」發射的時機是十六屆五中全會結束當天晚上;這個「嫦娥一號」又是在十七大。

所以它就變成一種什麼呢?叫做「獻禮」,中國人一聽就知道怎麼回事,就是「獻禮」。它實際上是把黨代會和這些重大的衛星發射任務連在一起的。而且回來以後進行宣傳的時候,也是作為黨的這個…就剛才德國易先生說的,它就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典型吧!

就是想以發展這個東西來證明,在我共產黨的領導下也能造出世界上…不說最先進的,也是最發達的國家有的東西,以此來證明它的合法性。我們講過很多遍,它沒有合法性,它不是君主制,不是天授的皇權。

而民主制度是選舉出來的權力,它既沒有民主制度選舉,又不信神,所以它也不承認神授與它的權力,那怎麼辦呢?它就要用這些東西來證明,能夠把中國人的面子提到最高點去,在某種程度上、在一個階段上。

所以海外很多人對這個的呼聲就比國內高得多,因為海外很多人他能夠得到這些好處,但卻不用去承擔由這個所造成的痛苦,所以他就比較容易傾向於拼命去唱讚歌,但國內普通的老百姓就不會去唱讚歌了。

主持人:我們看前一段中共發射火箭摧毀了一個氣象衛星,再加上「神五」、「神六」、「嫦娥一號」升空等等,所以現在西方有一個叫「中國太空軍事威脅論」。

但是我們看中國官方說,探月計畫沒有任何的軍事用途,它說不直接與其它國家爭奪任何利益;新華社報導卻說,中國探月既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也是一個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戰略勝利,而且是起到軟威懾的作用。我想問一下您對此怎麼看?

李天笑:我想月球探索的本身是軍民兩用的;另外中共想達到威懾能力,它現在也達不到,為什麼呢?這個東西不是通過月球探索能達到的。比方說現在整個的衛星,你能佈多少衛星,全球都佈到的話,你很可能在地面上的東西都能看到,所以不是這個問題。

之所以全世界很多國家會對中共產生這個看法的原因,我想有這麼幾點:一個就是,中共發展原子彈也好、氫彈也好,到現在發展衛星,這要看它的行事方式,就是它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做這個事情。

比方打衛星的問題,你打下來以後,有三十萬個殘骸的話,就影響了其他國家的衛星的運轉。還有一個就是它軍事用途的不明確性、不透明性;還有就是中共將領狂妄的叫囂,說用原子彈不惜犧牲中國的東部城市,也要跟美國打核戰等等。

這些東西就造成國際上對中共方面的種種…即使它認為探月行為是一種民用的,也產生了一種懷疑。

主持人:這次很有意思的是「嫦娥一號」升天,我們看到新華社大幅報導,有很多這方面的報導,甚至直播。但是我們卻看到這次順利升空,沒有看到領導人前去祝賀,這是為什麼呢?

橫河:網上有些評論,我想這個帶著江澤民的色彩太濃,現政權很明顯在避開和前政權色彩太濃的形象工程。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三峽大壩,中共現領導人並沒有對現在的三峽大壩表現太大的熱情。

再一個就是像「神五」、「神六」工程,「神五」、「神六」工程到現在的「嫦娥奔月」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江綿恆都擔任副總指揮。江綿恆既不懂太空也不懂電子,他其實不懂什麼東西。我還專門查了他的履歷,他在上海冶金所當了2年的所長,幹什麼呢?「管理工作」。

這麼多年的信用(Credit),就這一條,學會了「管理工作」,馬上就到中科院當副院長。所以這整個工程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有江澤民個人色彩在裡面。我想現政權的領導人不願意過多的和這些事情沾上邊,是有這關係。

李天笑:除了政治色彩之外,跟探月工程的性質也有關係。比方當時的「神五」上天的時候,胡錦濤去了酒泉接見了楊利偉。這次為什麼沒有接見?因為這次的性質它只是一年,環繞一年以後,還要有好多年的工程才能夠最後確定,所以這個成功、失敗今天說了不算。

因為火箭一上天的話,你知道上去了,沒爆炸就是成功了;但是這個探月工程很難說。再一個就是像剛剛講的,不願意和江澤民連繫在一起,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權力鬥爭的問題。

主持人:這次很有意思,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力以赴完成繞月探測工程各項任務。這個繞月工程和十七大有什麼關係呢?

橫河:剛才說了,它是一個「形象工程」,是一個共產黨的形象工程。所以既然選在這個時候發射,它當然就是把它連在一起了,作為十七大的一個成果,或是黨的一個成果,不是說哪個領導人,是作為黨的一個成果,把它計算在這裡面的。

所以曾培炎去講這話當然也很奇怪,說一定要做好這個工作,這個話其實不用說的,這是專業人員說的吧!所以領導不是說在這個位置上就能指導這件事情的。

主持人:那它為什麼沒有在十七大之前發射呢?

李天笑:如果發射掉下來了怎麼辦?大家都去觀察這件事情了,整個十七大不就蒙上陰影了嗎?所以既不能在十七大之前,也不能在十七大召開的時候,而且還要在後兩天。而且現在也不能馬上特別慶祝,為什麼呢?這個事情我剛才講了,它在技術上還要有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證實它是不是成功。

主持人:非常感謝二位今天的精采評論,我們也非常感謝在線的黃祖威博士和徐海濤先生,也非常感謝各位觀眾朋友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