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展(七)

【新唐人2013年10月4日訊】【藝海漫遊】(55)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展(七):真正影響所及的是大師們在人品道德上的堅持。

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方式,主要以工筆和寫意兩種不同的畫法。近代工筆畫的典型代表-王叔暉和于非闇;寫意則以吳昌碩、齊白石、尹光華為大家所推崇。工筆畫講求畫工精巧細緻;而寫意畫則恰恰相反,筆墨豪放不拘;所以齊白石說:「大筆墨之畫,難得形似;纖細筆墨之畫,難得神。」

二十世紀初是中國畫的重要時期,由於東西文化兼容並蓄,百家爭鳴,對傳統中國繪畫藝術的承傳、創新與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繪畫也從此躍上國際性的藝術舞台。其實這些大師真正影響所及的是他們在人品道德上的堅持,而為後人所景仰。就如西方學者歌德也說過:“在藝?

工筆畫_王叔暉

中國畫從技法上來講,分為兩大類,也就是寫意和工筆兩大類,寫意也被稱為意筆,在寫意中其實還有,大寫意和小寫意之分,下面就簡單的,以中國傳統的人物畫,來區別一下寫意和工筆畫。

王叔暉,1912生,從十五歲開始拜師學藝,精工人物畫,在仕女圖的創作上成就卓越,為享譽中國的女畫家;另外,王叔暉也畫了數以千幅的連環畫作品,線條精緻細膩,色彩典雅,風格獨特。

後面兩幅作品,是王叔暉的仕女圖,完全就是以中國最傳統的那種,工筆的手法來繪製的,被稱為工筆重彩,

工筆畫是以極為精確、細緻的筆觸來繪畫,像是人物的頭飾毛髮、衣物的縐褶花紋,都非常詳盡的描繪下來。

這種工筆重彩,就是畫的時間和心血,就是非常的長,第一就是要求它的線條要非常的流暢,不能說有那個地方,特別粗、特別細,所以粗細基本要均勻,而且對這個人物的體型、大小都要求比較高,他這個工筆,和西方的這種寫實的油畫,還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中國的這個工筆畫,它沒有這種明暗,光線的感覺,而祇是用非常仔細的手法,就是用線描,把人物或者花卉山水來體現出來。這個重彩,還有特別的地方,也就是說它這個顏色,要一層一層的渲染,等一層渲染過之後,乾了之後再渲染第二層,有的時候就是要渲染,差不多要二、三十層吧,才能使這個顏色,顯得這麼的隆重。

王叔暉的仕女畫,端莊秀雅、深具中國傳統女性的婉約之美;

于非闇

另外這邊的這幅工筆畫,也是于非闇的作品,也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幅工筆的花鳥畫的作品。

于非闇和王叔暉,對中國近代的中國工筆畫,繼承和發揚,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王叔暉就是晚年,在家閉門謝客,不斷的練習工筆畫的技巧。

于非闇也是培養了一大批的弟子,把這個中國畫的傳統,從宋朝就開始的這種雙勾花鳥畫這種技法,就保存和發揚下去。

工筆畫在唐代十分盛行,傑出的畫家,即能微妙的捕捉鳥禽躍動的姿態與花草的芬芳容貌。

寫意畫

寫意又是中國畫,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這個寫意畫,有山水人物花鳥,都可以用寫意手法去繪製,那麼在花鳥上就非常的突出;寫意中還分大寫意和小寫意兩種,大寫意主要最早從宋朝時候就出現,但比較著名的畫家有兩位,在明朝的時候,真正的把這個大寫意花鳥畫就發揚出去,也就是徐清藤和陳白陽,這兩位也是被後世的許多著名的畫家所推崇,推崇大寫意花鳥畫的畫家中有,包括有吳昌碩、齊白石等等,都是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大寫意花鳥畫技法。

尹光華

那這幅作品的作者叫尹光華,他是近代著名的花鳥畫大師,朱屹瞻的弟子,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寫意畫,雖然看上去就是了了幾筆非常簡單,可以說花時間,不是很長就能完成這個作品,其實它背後的功夫是非常深的,因為你在畫寫意的時候,就是意在筆先,也就是在落筆之前,你要有這個意念,要怎樣畫,因為你這個一筆落下去,也可以向左撇、也可以向右撇,可以撇多少重、或者按多少重多少輕、用墨用多少、用色用多少,這個深淡其實都是非常講究的,而且一筆下去,就沒有辦法補救了。

如果有一個敗筆的話,整幅作品也就是作廢了。因此呢,就是說雖然看似簡單,其實背後的功夫也是非常深的。

寫意畫法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作畫者並不著重在形象上的準確度,

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還是必須先在繪畫中多下基本功,

經過紮實的觀察寫生基礎,才能用簡筆發揮意足的內涵。

俗話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可是一點不假。

尹光華

這幅畫作,就是非常大膽的,除了在水墨上用寫意,而且在用色上也是用寫意的手法來畫的。

比如說這個顏色,直接用寫意的手法畫上去,並不是說先把這個邊勾好,然後才在這裡面填上顏色。

所以給人有一種感覺,雖然看上去是有些比較亂,但其實它每一筆,都是有非常深厚的功力在裡面。

每一筆都有它的筆力,和它組成的技巧在裡面,才能把真正的一幅寫意的作品,繪製完成的。

寫意畫的線條要有韌性、有彈力、有活力,用豪放、簡練、瀟灑的筆墨,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個人情懷。

概論

多采多姿的畫派紛紛興起,一時風起雲湧,繽紛燦爛的豐富了中國繪畫史的內容

中國近代的繪畫,是精采紛呈、名家輩出,當時就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畫派,其中包括海上畫派,嶺南畫派京津畫派,還有一些以地區性比較小的畫派,比如說長安畫派,金陵畫派等等。

同時後來在北京畫院還有一批,也就是齊白石大師,包括齊白石大師的十大弟子,比如說有李可染、李苦禪,王雪濤等等以他們為首的,一種以齊白石大師這種金石書畫,所結合起來的風格,所創造出來的一批畫家。

除此之外,還有中西結合型的,比如說徐悲鴻,他也是後來長期是在北京居住的,除了這些畫派的畫家之外,還有一些比較有特殊性的畫家,以那個林風眠和劉海粟為主,他們都是屬於中西結合型的畫家,在他們的畫作中,就是非常典型的能夠看到,西方畫在中國畫中的影子。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非常傑出的畫家張大千,他晚年是在台灣居住的,在台灣就有三位畫家,被稱為渡海三家,也就是張大千和傅心畬,和黃君壁三位畫壇的前輩,都是從大陸,後來才移居到台灣去的。

名家輩出、畫風各異,造就輝煌燦爛的中國繪畫風潮,影響所及不只是繪畫技巧,人品與畫德更是深入人心。

對藝術的熱愛、對真理的信仰,形成許多近代大師「德藝兼備」的特質。潘天壽師承吳昌碩,作畫一絲不苟,他說: “品格不高,落墨無法。”畫家朱屺瞻也說:“畫雖小道,入門則難,欲求其大成則難之又難。天分學力缺一不可,更需人品高潔。

其實中國從古代開始,就非常注重,畫家和畫家人格的關係,也就是說不但他們要掌握,主要的基本功,比如說要出去寫生,要把這個神態,或者畫人物要形神兼備等等,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點,現在往往被忽略的,就是畫家本人的人格,和他的品性,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近代大師,他們不但是藝術上的大師,也是做人的大師;就拿潘天壽來舉例,他一生為人都是非常的耿直,雖然最後,在文革中被迫害去世的,他還是堅韌不拔的就是提倡,人格和畫格,一定要聯繫起來,這樣子的一種說法。除此之外許多畫家,本身也是為人非常的善良,祇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畫出美好的作品來。

戴東尼表示這些大師都是在藝術和人品上,有著相當高超的修養,才能成為一代宗師。因此,除了讚賞,我們更能用心感受,藝術家們用真誠的生命,傾注一生心血所繪畫出來的不朽名作。

澳洲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戴東尼與他的母親戴美玲女士,

在台灣,花了七個多月的時間舉辦將近20場免費欣賞的巡迴展,獲得熱烈迴響。

銷機會黃啟明董事長::

這是一場生命的奇蹟,為我們開啟了百年來的藝術大門。

觀眾:

細細品味的話,真的是可以感受出所謂的天地人,真的感覺很浩瀚,也很深,真的是要靠智慧去看。

大紀元時報曹慧玲社長:

人類藝術的精品,實際上是對於天地造化的禮讚。戴女士(美玲)她沒有把這個禮讚放在自己的家中,她是把它,放到每一個人的心中,這種精神令人非常的感佩。

他們毫無保留的將珍藏提供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觀賞者藉由欣賞書畫,

體驗筆墨背後所蘊含的道德素養。

戴東尼及戴美玲感謝各界與媒體的支持,讓巡迴展圓滿成功。

戴東尼:

再一次的謝謝在座的每一位,因為沒有您們的參與,沒有您們的協助,沒有您們的幫助,我們弘揚中華文化藝術的理念,也不能夠在今天,在台灣圓滿的成功,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