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將大幅放緩 企業債務惡化

【新唐人2013年8月21日訊】(新唐人記者劉璇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放緩各種危機突顯。中共官方公布的數據被外界普遍質疑。近日,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在一份報告中警告,中國經濟放緩和負債程度將導致中國各大公司的信用可靠程度在未來一年裡出現惡化。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這家評級機構研究了151家中國大公司(其中四分之三是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指出,近年的投資繁榮給企業部門留下了沉重的債務。

標普分析師相信,他們研究的公司中,「大部分」的財務實力將在未來12個月里進一步趨弱。

標普評級機構在報告中表示,數量相當可觀的少數公司具有高度槓桿化的資產負債表,且繼續展示較高投資意願,這些公司在當前放緩期間仍將特別脆弱。

該評級機構預計,企業信貸增長將在2013年趨緩,但同時預計,整體經濟趨弱將拖累營收,加重債務負擔,不斷上升的負債程度仍對一部分企業構成風險。

按照標普想定的悲觀情形——2013年經濟增長6.5%,2014年經濟增長5%,該評級機構認為,煤炭、金屬、採礦以及運輸業企業評級可能下降兩級或更多。

中國製造商面臨的商業環境顯著惡化

中共官方發布的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現小幅上揚,但與外界此前對中國經濟上月出現負增長的預期不符。

同時,由滙豐銀行(HSBC)同一時間發布的獨立調查則顯示,中國PMI指數卻從6月份的48.2跌至7月份的47.7,為11個月來的最低水平。同時也表明,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滙豐發布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收縮,「中國製造商面臨的商業環境顯著惡化」。

對此,野村經濟學家張智威則認為,PMI數據出現分化是中國經濟增長前景高度不確定的一種反映。因為無論是中共官方還是滙豐PMI,都顯示中國國內需求的放緩程度似乎比外部需求更大,考慮到6月份發生的流動性緊縮,以及社會融資規模和M2貨幣供應量的大幅減少,中共官方PMI上升令人不解。

各項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正在惡化

在PMI讀數當中受到密切關注的就業部份,中共官方調查從六月份的48.7上揚到49.1,但滙豐PMI衡量就業的分項指數連續第四個月收縮,達到2009年三月份以來的最低點。

另外,官方PMI調查當中的中國製造商新訂單分項指數七月份升高到50.6,六月份是50.4。

但是滙豐PMI顯示新訂單下跌達到一年來最大幅度,7月份,製造業產出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收縮,收縮率環比略有加速。產出放緩,內需和出口皆疲弱,新訂單總量創下11個月來最大降幅。據出口商反映,來自歐洲、東南亞和美國的新訂單量皆環比下降。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等人說,中共官方和滙豐PMI的分化可能反映了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之間經營環境的差異:5月份以來,市場陷入流動性緊張,可能使中小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

美聯社報導說,中國製造業上個月仍然疲軟,中小型私營企業遭受更大的痛苦,在北京的收緊借貸的政策調控以及對於全球出口需求的下滑情況下顯得更加脆弱,同時增加了中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金融時報》8月1日報導援引澳新銀行(ANZ)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說,最新的官方數據並沒有改變他的「經濟在惡化」的觀點。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金融時報專欄文章中說,近期的經濟數據確認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但是GDP應該有更大幅的放緩。

邁克爾-佩蒂斯認為,中國重新平衡經濟至關重要的數據是中等家庭的收入。他寫到,「消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造成的,多種政策實際上將資源從家庭轉移到補貼高速地增長。這強行壓低了家庭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50%的結果已經是世界最低值。如果不刺激家庭收入,就不可能可持續地促進家庭消費。」

邁克爾-佩蒂斯指出,近期的經濟數據確認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但是中國大陸生產總值應該有更大幅的放緩;他同時指出,很多中國事務專家認為更緩慢的增長必定導致社會不穩定。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