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漢光武帝劉秀傳奇

【新唐人2013年6月18日訊】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後,漢室後裔劉秀南陽起兵反王莽,初期卻屢戰屢敗,被王莽的新軍四處追剿。有一天,劉秀和他的謀士祭遵被新軍追殺,奔逃至懷縣(今武陟縣)小董村南面的沁河灘中。這沁河灘中長滿了半人高的蒿草,劉秀和祭遵倉皇間躲入蒿草叢中。這情景被正在河灘中采藥的董永看見了。這董永是懷縣一個出了名的孝子,為人正直、仁厚,他內心對謀朝篡位的王莽頗為鄙視,痛恨新軍到處燒殺搶掠、禍害百姓,又對劉秀抱有無比同情,便有心搭救劉秀。

很快,大批新軍追趕到這片河灘邊上。董永主動迎上前去與新軍士兵搭話:“諸位將軍,到此有何貴幹?”一些兵士七嘴八舌咋唬:“捉拿反賊劉秀,劉秀已被鐵桶圍困在此。凡報告線索者重重有賞!”這時,一個將官突然對一片茂密的蒿草叢起了疑心,喝令兵士搜索蒿草叢。董永見狀便應聲搭腔說:“那蒿草底下是棵老窩瓜。”爲了搭救劉秀,董永又故作驚訝地對新軍士兵說:“剛才有兩個人趟過沁河向南跑了,不知是不是你們要抓的劉秀?”這些新軍官兵聽了這話立馬轉頭向南追去。劉秀和祭遵這才逃過了這場劫難。
  
如今,民間仍流傳著一句歇後語:“蒿底下藏窩瓜—-大不涉意”。這句歇後語就是對董永救劉秀這個史實的濃縮記載。


   
再說,當年逃命的劉秀等追殺他的新軍官兵遠去後,鉆出草叢來拜謝董永的救命之恩。董永擔心追兵尚未走太遠,便勸劉秀、祭遵二人先到自己家中歇息躲避,等天黑再離開。

劉秀和祭遵隨著董永到了董永家裏。董永的妻子張七姐清晨起來帶著孩子去駕部村幹娘家走親威去了,此時尚未歸家。于是,不大會做飯的董永只好硬著頭皮親自到廚房去為劉秀、祭遵二人做飯。他點燃灶火,在鍋中添了油,將過年節吃剩下的一些小豆腐丁放進鍋中翻炒,本想再添點菜,炒菜盛出,再打一鍋糊塗。不想心里一緊張,就錯把半瓢幹面倒了進去炒了起來,等到炒得半糊,才發覺錯了。時間緊迫,容不得倒掉重做,于是就將錯就錯,錯打錯處來,就又趕緊添了水,放上鹽和調料,攪成了大半鍋鹹糊塗。董永用勺攪了攪,覺得有點稀,不頂饑,靈機一動,就把家中過年時剩下的炒花生米、煮鹹豆、芝麻鹽、碎粉條等一古腦兒全倒入鍋內,攪得稠乎乎的。正在煮熬,饑不擇食的劉秀等不及了,拿過勺子嘗了一口,連聲叫好,不等往碗裏盛,就著勺子就喝了起來。董永家裏就這一把勺,也不好意思從劉秀手中奪,只好拿碗代勺,給劉秀和祭遵盛了兩碗放到桌上。他們二人一見,就象幾百年沒吃過飯似的,狼吞虎咽地“呼噜”起來,眨眼功夫就把鍋裏刮得一點不剩。

劉秀臨走前,還回味著剛才吃過的那頓永生難忘的美味佳肴。問董永到底做的是什麽飯,竟然如此好吃。董永坦誠相告:“我以油鍋誤炒幹面,做了一鍋半糊的茶飯,也不知該叫什麽名”?祭遵不愧爲才高八鬥的文豪,眼珠一轉,脫口而出“炒之有油,飲之爲茶,世上絕品,名曰油茶”。劉秀聽了連聲稱贊:“油茶,油茶,真香,真好 。”
  
因爲懷縣(今武陟)有象董永這樣的成千上萬老百姓支持劉秀,于是劉秀就在懷縣建立了根據地,紮下了大本營。後來由于有越來越多的懷川老百姓擁護劉秀,劉秀的兵馬就越來越強大,劉秀就在懷縣建立了戰時首都,稱爲懷都。
   
而深知劉秀心意的祭遵回去後抽空便按照董永說的方法反複揣摩,多次試驗,終于根據劉秀的口味開制作出了甘甜解渴、稀而不寡的甜味油茶,營養滋補、味感醇厚的五仁油茶,香氣馥郁、濃而不膩的三珍油茶等十幾個品種敬獻給劉秀,劉秀大喜過望。
  
那時,劉秀的漢軍和王莽的新軍打的是運動戰。開始時,漢軍弱,新軍強,王莽攆劉秀;後來是漢軍變強,新軍變弱,成了劉秀攆王莽。

有一天,劉秀在後廚看著祭遵研制的各種炒好的油茶粉心想,過去被攆得幾天吃不上飯,若隨身帶上它,該有多好。那劉秀靈機一動、突發奇想,下令漢軍今后每人縫一個幹糧袋,背在身後,都帶油茶粉作幹糧,緊急時邊走邊吃,也能保持跑路的體力與速度,歇息時用開水沖泡,食用方便,節省時間;休整時大鍋文火細熬,既補充營養又享受美味。從此,漢軍個個吃得又強又壯。正因爲漢軍帶上了油茶粉,新軍想追漢軍追不上,漢軍想追新軍一追就攆上,在戰爭中處處占了主動,越戰戰強,最終消滅了新軍,剮了王莽。也可以這樣說,油茶粉幫助劉秀打下了江山,劉秀對此深有感 觸,大表油茶之功,命名油茶爲“懷都(今武陟縣)油茶”。后來,劉秀攻進洛陽,當了皇帝之後,懷都油茶也隨他到了洛陽,進了皇宮。

多年後,強項令董宣為了懷縣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制定了一個“以孝賢治懷縣”的決策,號令官吏,發動百姓,層層推選、舉薦孝賢人物,以作為全縣百姓的學習榜樣。他最終確定了“十大孝賢”,其中董永以賣身葬父的孝行,和行醫鄉村、惠澤全縣的德行而名聲最大,知者最多,遂被推為懷縣十大孝賢之首。董宣把十大孝賢的感人事蹟張榜公佈全縣各村,人心莫不震動。民風頓時大變,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孝義日盛,家庭和睦,懷縣大治。

光武帝劉秀聞知此事,大加讚賞,授意董宣舉薦一人為孝廉,逐級上報朝廷。於是董宣就把董永的事蹟寫成公文,蓋了官印,呈報給了光武帝劉秀。劉秀看罷奏章,心裏覺得董永這個名字很熟,便回頭問祭遵道:“這個人好象認識,朕一時記不清了。”祭遵低著頭,輕聲提醒說,"萬歲記不記得當年有一個采藥老漢對追殺我們的新軍吆喝說:‘那蒿草底下是棵老窩瓜’。”劉秀聽到這里,幡然醒悟,記起往事,不由得臉上一紅,忙說:“記得記得。”立刻金口玉言說道:“可,依眾卿所奏”。就這樣,董永成了孝廉,這也是劉秀對董永感恩知報的封賞。

此后,漢光武帝把董永表彰為孝道典型,在全國大力宣揚,使董永的孝行聞名于天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