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10万人抗议国会“改革” 媒体厘清四大争议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27日讯】当地时间5月24日深夜,台湾蓝白两党合作强推所谓“国会改革”法案,在台湾执政党及民众的强烈愤慨与抗议声中,完成了大多数法条的“二读”,其余14个条文将于本月28日续审。然而,立法院外,台湾民众的反对声浪正在不断高涨。

美国之音26日发文,梳理了引发台湾整个社会震荡的四大争议要点

其一,藐视国会罪,引发立院无限扩权恐将带来严重后果的质疑。

相关法条规定:包括总统在内的被质询者,不得任意缺席、拒答或拒绝向立法院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国防、外交等机密敏感事项除外),而且答询时不能对立委“反质询”,否则可被视为“藐视国会”,最高可处20万元台币(约6,205美元或45,000元人民币)的罚款。

国民党党团更提出《刑法》的藐视国会罪相关法条,将明订对隐匿或虚伪陈述的被质询人送交司法侦查,最高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上述法条,台中亚洲政经与和平交流协会理事长沈有忠对美国之音表示:该法条引发不小的争议。例如,答询资料准备不齐全也可能触法,恐导致未来官员赴立法院备询前,得准备海量资料和堆积如山的数据,否则“可能漏送了一页,你就是藐视国会”,反而会造成议事被瘫痪。

其二,要求总统国情报告常态化且“即问即答”,恐酿宪政危机。

新法规定,总统须于每年2月向立院送交国情报告书,并于3月1日赴立法院进行国情报告,且必须接受立委的质询“即问即答”。

对此,中研院法律学研究所研究员黄丞仪表示,该法条让立法院实质上凌驾于《宪法》的规定之上,恐怕会破坏台湾在1997年修宪时创设的“双元民主制”,即权力分立体制。此外,在极端的政争情境下,若总统的“即问即答”无法让立法委员满意,会不会也被扣上“藐视国会”的帽子?

其三,立院扩增调查权,恐干预民企经营

依据新法案,立法院可以设立调查委员会、项目小组,对相关议案行使调查、调阅权,而政府机关、部队、法人、团体或社会上有关系人员,必须配合出席听证会、提交相关数据,否则亦将面临罚款。外界争论的焦点是,立法委员取得这项权力之后如何执行?如何保障出席听证人员的正当权益。

对此,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林志洁表示,台湾立法院在缺乏“立法委员行为法”等自律与规范利益冲突的架构情形下,贸然通过调查权,还可处罚公务员,侵害了原本独立的监察权。至于新法把“国会调查”之手伸向民间私部门,更僭越了《宪法》赋予立法院的主要权限。

林志洁说:“我们创设立法院是希望你能好好地监督行政,不是变成一个‘特侦组’来侦查人民,尤其是你自律规范、利益冲突的要件这么的弱,却可以要求企业跟私人团体去交出账册、税务资料,这些都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林志洁还进一步指出:最令人忧心的是在野阵营“会否跟中国政府里应外合”。如果可以不经过正当程序,就通过乱七八糟的法案,“未来当然也有可能会通过伤害台湾社会,或影响台湾国家安全的草案”。

其四,改革法案的审查过程涉嫌“黑箱操作”,立院被批“人大化”。

在5月17日在野党推出新法案的议程中,立法院长韩国瑜违背使用表决器表决的一贯做法,当场决定举手表决,被指违反程序正义,形同逼台湾民主倒退,让立院“人大化”。

在美国媒体的相关报导下,华人网友的留言也十分火爆。

网友zhang guo ping留言强调 :“在任何国家,设及到(国家)自身利益的法案,必须三分之二通过。”

网友gaikokukeihou xin则评论道 :“台湾人民对反共的基本立场如果既不坚定、也不协调、更不彻底的话,到头来就只能被王沪宁利用‘台湾反对台湾’的民主制度固有缺陷的策略,轻松地找到突破口!”

用户名为“仙人掌有刺有花•窥探冷战变化”的网友则指出:现在台湾的处境如同香港2019年反对23条的场景,但台湾不是香港,虽然难以避免受中共统战政策所左右,但台湾不会被中共中央“直接扯线”。

帖文写道:“中共是不那么的轻易得逞,这件事平息后,民进党将得到台湾民众更加的支持,对中共来说就是适得其反。”

这位网友进一步指出:“引诱台湾的一国两制鱼饵没人上钩,绞尽脑汁挖空台湾的邦交国都不得呈,打压台湾的经济也没效率,中共已经黔驴技穷,只能在九二共识上做文章,“这九二共识得到国民党的共识,中共的统战只好做在国民党身上,利用台湾的民主分化台湾的社会。”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赵伟平)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