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员谈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温差” 评论翻车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7月18日讯】中共经济衰退,实体经济倒闭如潮,失业率创新低,但官方数据一贯“大好”。中共统计局官员近日呼吁,要民众“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引发网友大吐槽“玩文字游戏”“正确认识肉糜与稀粥的温差”。

据中共官媒新华社报导,中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称,宏观数据和个人微观感受之间存在不一致,主要原因是由于宏观数据的综合性和微观主体感受的局限性造成的的“温差”。

付凌晖还举例称,“比如消费价格,大家感到价格涨很高,但是消费价格统计比较温和”,“原因是在统计当中,数据是采用了一揽子的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统计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的消费,只是整个消费中一部分”。

相关言论引发网友批评,网友说,“正确认识温差,说明温差被实在的感受到了。如何身在冬天,感觉像夏天,那也得把暖气开足。温差的存在,说明要么温度计有问题,要么其实有人在过冬天而有人在过夏天”,

还有人称:“经济总量不断发展,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远远落后,这不是温差,这是‘资本与百姓差’”,“估计这数据他们自己都心虚了,所以提前打打预防针了”,“玩这么些文字游戏有什么意义,几亿人的困难几句话一反驳,困难就没有了?”

还有网友讽刺,“越来越雷人喽”,“正确认识肉糜与稀粥的温差”,“众所周知,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所以感觉到寒冬的人,只是站位不够高而已”。

还有人吐槽:“体感温度和公布的温度有差异,以气象局官方数据为准”。“你吹的空调,LD吹的空调室外机”,“你妈不觉得你冷,还要你承认很热”,“一揽子商品如果常年无法代表全体居民的真实感受,那难道该做的不是商品调权么,一堆失真数字互相哄着玩呢还是准备骗外资进场呢?”

今年1月13日,大陆“今日头条”发表自媒体“罗生修行经济学”的文章《为什么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和微观经济感受总会打架》,文章提到,从宏观金融数据来看,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多数老百姓从微观的角度感受到的又完全是另一种低迷不振的境况。如小微实体经济倒闭如潮,个体工商户在苦苦挣扎、难以为继;居民失业率居高不下,特别年轻人的调查失业率达到创记录,多数老百姓感到挣钱越来越难,越来越少;广大中产阶级感到有赚钱效应的投资渠道、投资工具越来越少,股市楼市持续下跌,连银行理财也亏损一片,资金没有出路。

文章分析,如果宏观金融统计数据没有问题,那么人民银行放出这么多钱,究竟去了哪里?可能是以下情况,包括:1,多数钱都到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间环节,一直在金融机构中间环节里空转,实际上没有流到商业经营流通领域,流向实体经济。2、多数钱都流向了央企省企市企等国有企业,或者实际上并不缺钱的大企业、上市公司、垄断企业等。3、不缺钱的大企业,看到经济形势不好,投资回报率低,又减少投资或者不投资,最终钱还是没有投到实体经济中去。

文章最后说,多年来,信贷资金流向微观经济领域的渠道一直不畅通,广大底层经济细胞缺钱的命运得不到改变。“上游钱多泛滥,下游缺钱旱死,这个局面改观之日是否遥遥无期?”

(记者李郦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