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口服药Paxlovid在中国一药难求 假药泛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1月17日讯】中国疫情失控,辉瑞公司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一药难求,假药泛滥,现在,全国药品紧缺情况仍未缓解。

据大陆“八点健闻”调查,自去年12月份中共被迫放开疫情管控,新冠口服药Paxlovid(俗称“P药”)在中国非常紧缺,正规购买的三条途径都“失灵”——“医疗机构靠运气,电商平台靠抢,零售药店没药”。而非正常购买渠道却越来越“火”,包括黄牛倒卖、海外原研药和仿制药代购,一盒P药被炒到上万元(人民币,下同)。

西南地区某新冠定点医院药剂科负责人透露,2022年4月左右,医院采购了一百余盒P药用作治疗,“没有备太多,因为用量不大”。

进入12月,需求量大增,原有的库存很快被卖光,这家医院向政府提交了需求后,最后能收到的药物常常只有提交需求量的十分之一。

据南方某地级市的一位医保局负责人透露,如今的P药需要由医保局出面向代理商协商采购,即便如此,各地医院仍然没办法完全满足需求,“我们一次性购入了1000盒,但是如果按照医院们自己上报的需求,这个数字恐怕要再加上一个0”。

文章说,在一个销售P药的医药平台上,P药的咨询需求量高得离谱。据粗略估计,一旦完全放开购买,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卖出去几十万份。

紧缺的原因是感染太快

文章认为,目前P药供不应求,最大的原因在于“入关流程和物流运输”。

一位医药行业从业者分析,关键原因在于,放开后感染的速度,远远快于P药的入关流程和物流运输。“国内医药流通的周期大概需要40天左右,国外进口的话时间会更久,一般来说可能2~3个月的时间都是正常的。放开后感染速度比较快,时间太短了,企业可能会来不及生产、来不及运输、来不及报关”。

不均衡的卖方市场

文章认为,除了感染人数太多、太快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卖方市场不均衡。

由于巨大的供需失衡,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在P药的流通中失灵,取而代之的是“计划+人情”的分配。

文章说,当北京、上海的P药已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一些边境省份一次的供货量只有200多盒,甚至更少;医药电商平台作为普通人近乎唯一可以指望的院外零售渠道,平台每天只能定时定点释放几百份,甚至部分只会提供给内部员工。

据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优越的地区,P药也短缺。

一周前,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次性备了几百盒P药,平均一天可以向患者开出20盒左右;上海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月7日到货了50盒P药,9日开始使用,10日还剩22盒,预计11日库存就将清零,“这是第3批到货,我们医院至今合计进货130盒”。

而在山东省某县医院,想拿到P药,只能通过医院自身长期合作的进货渠道。放开以来,该院以2300元/盒的价格共进货3次、购入18盒。

文章说,甚至,很多医院的P药数量仍是0,如新疆某边境县城的县医院和湖北省某县级市里的一家三甲医院。

“P药现在不是正常的市场销售,也不能按照正常的药品供应保障逻辑去考量,因为量太少了,不管哪个医院都缺。”某医药公司人士说,“货源一直十分紧张,有一次好不容易从供应商那里拿到了几件货,一晚上就没了。只能根据客情关系,向平时合作比较好的医疗机构客户倾斜。但关系再好,也只能满足相当小的一部分需求。”

仿制药、假药泛滥

文章说,买不到P药的人,只能纷纷转向药品代购手中的仿制药。

开始,人们纷纷购买的是印度Astrica公司生产的仿制药Primovir,价格在1600~3000元不等。由于Primovir白色药盒的右下角被涂成亮眼的绿色,人们叫它“绿盒” 。

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宇晶12月中旬听到“假药”传闻,开始帮忙检测真伪。

检测了4批后,刘宇晶发现,只有1批药含有奈马特韦成分,其他都是“假药”。其中“奈马特韦”成分被替换成了“奥司他韦”(另一种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再到后来,药里连抗流感病毒的成分都没有了,“里面什么都没有,猜测只有一些辅料”。

后来,药品代购们开始转向由印度Azista公司生产的仿制药Paxista,由于包装为蓝白色,简称“蓝盒”,价格在2200元~3380元一盒,一位药代声称,“蓝盒”是“辉瑞印度代工厂生产的,只是包装形式不一样,配方工艺完全一样,比绿盒质量好”。

文章说,仿制药正源源不断地从各种渠道,渗透进中国庞大的新冠病毒治疗市场,填补着P药留下的需求缺口。

“社交媒体上,找药的迷雾没有散去,焦虑的人们也没有停止寻找。”

(责任编辑:李郦)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