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新版“上山下乡” 暗藏两大棘手问题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1月04日讯】大家看到,在经济极度疲弱的情况下,中共今年的目标,就是要豁出命拼经济了。这几年,割了几圈“韭菜”下来,城镇已经榨不出多少油水了,所以,到农村“薅羊毛”就成了中共新的增长点。

那么,在艰难民生下,农民工最大的困境是什么?习近平提出的上山下乡新模式,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听说有部分学生已经去了农村,又是什么举措吸引了他们主动下乡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话题。

中共拉动内需找农村

最近,中共国务院刚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其中就提到,要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包括汽车、家电、家私、家装等方面。还说要在农村引入城市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满足县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以及中高端消费需求。

有文章说,当局“扩大内需”离不开农村,这是畅通内循环的关键。

我们看到,面对目前中国经济的颓势,中共当局确定今年的目标,就是豁出去了也要拼经济,搞内循环,刺激消费。可大家也都清楚,3年的清零封控和当前大撒把似的举国全阳,让失业率加剧,居民收入下降,中国经济被折腾得一塌糊涂,民众对未来的预期短期内很难改变,内需层面没有什么新的增长点,甚至能守住都很难。

那么,中共就得想办法开辟新的消费增长点,可这个新的消费群体从哪来呢?于是,我们看到,这次,中共把“割韭菜”的重点又瞄准了农村市场,想要在农民身上再刮点油水,但是,农民的现状如何呢?

网上看到,一位来自河南农民工家庭的陈先生讲述了他父亲正在遭遇的困境。他说他的父亲正在浙江舟山打工,从事修筑城市废水管道的工作。

陈先生说,自己父亲在2022年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欠薪。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老板一直不给发工资,说是没钱。

还不止是农民工被欠薪,在过去一年,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惨状:郑州外卖小哥集体露宿桥洞;深圳打工男子,在“强化管控”的栏杆外哭喊“自己不能不挣钱”;还有, 美团外卖箱里正在熟睡的小男孩儿⋯⋯这一个个例子,传达出的强烈信息,相信大家也都能体会到,就是活在当下的中国,真的是太不容易,而农民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那么,有着这样遭遇的农民工,能有心思消费吗?

日渐衰老的农村

随着疫情扑向农村,我们再来看看,留守在农村家里的老人、妇女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财新网刊登了一篇南都观察的博客文章,标题叫作“黄河流过的土地上,他们正渐渐变老”,文章讲述了黄河沿岸村庄的现状。在黄河中游的一个村子,虽然盛产大枣,但是村子里没有劳动力。

这个村子,户籍登记的人口有2,200多人,可常住人口只剩下了900多人,大多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和妇女。文章说,当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你在村头村尾看到的,可能满眼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人和村庄都在日渐衰老。

相信以上的情况在中国大陆非常普遍,也绝非特例。根据中共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农村老年人口达到1.21亿人。在31个省份中,农村老年人口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老年人口都超过了500万人。其中,山东和河南的农村老年人口最多,都超过1,000万人。

我们看,农民、农村的现状已经相当堪忧了,而中共还不忘“薅羊毛”,也有网民说,这哪里是“薅羊毛”,对农民来说,简直就是要“扒皮”了。

中共上山下乡的新模式

回看中共的百年历史,当年靠农民起家,在夺取政权后,中共要走工业化道路,靠的也是农民把城市建设起来。农民把物资都送到城里,城市富裕了,可农村依然贫困。在中共窃权的70多年历史中,农民一直被中共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盘剥。

其实,中共也知道,在中国朝代更迭中,农民起义往往是王朝灭亡的最重要推手。所以在所有的社会问题中,中共对于农业政策的研究也最下功夫。

大家知道,刚刚过去的白纸运动,目前虽然降温,但是反共的民意,中共心知肚明。于是,我们也看到,这个时候,中共当局想要稳住农民也是必然,同时,也要解决当前失业率高企的现实问题。

2022年的12月23日到24日,在中共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说,要“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习近平还提出一个口号,说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并且,习近平还在2023年新年讲话中,把粮食和农业也放在了首位。

如此这般重视农村,看来,这上山下乡的运动又要卷土重来了?年纪大一点的中国人可能都还记得,1968年,毛泽东一声号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大约1,600多万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就被打发到了中国农村,占当时中国城镇人口的1/10以上,波及了当时城镇大约一半的家庭。

当时的上山下乡运动,真的是为了改造知识青年吗?其实,就是中共政府为了应付失业问题搞出的一场闹剧,将无法解决的失业包袱甩给了农村。了解那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上世纪的上山下乡运动不仅触动了几乎每一户城市居民,而且波及到几亿农民。那时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本有富余,所以,知青下乡,在许多地方不过是壮大了当地剩余农业劳动力的队伍,把知青的生计转嫁给农民负担,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而知青由于失去受教育的最佳时机,在之后的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大批当年的知青成为企业裁减的对像,被下岗,被失业,沦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我们看到,毁了整整一代人。

那么,这一次提出的新版上山下乡,又是处于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我们看,中共有两大问题要解决,一是解决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二是解决农村生产问题。可现在的中国人还会这样轻易的上当吗?中共还会照搬原来的做法吗?当局的思路又是什么呢?我们试着来推测一下这个新的上山下乡运动,可能出现的一些景象。

我们知道,关于农村的政策,一般都是长远的计划,不是一蹴而就的措施。习近平这次提到的下乡,相信应该不会是让大学生再次扛起锄头下地耕田了。习也强调了,这一次跟过去不同,不会是简单的上山下乡2.0版。中国人不傻,号召让博士生、科技人才去农村,他们就去了?当然不可能,而且,很多学生的父辈、祖父辈,可能就是上一次上山下乡运动的受害者。现在人们也很现实,这些大学生最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去了农村,回不来了怎么办?城市户口不能没了,这是其一;其二呢,就是去了农村,能不能赚到钱?

所以,中共要想达成它的计划,必须给去农村的人解决后顾之忧,相信在失业率这么高的环境下,也会有人在没得选的情况下,选择去农村。

从中共的角度看,它要推动农村发展,一分钱不出是不可能的,按照通常的做法,国家或地方政府先带头,吸引社会资金下乡,主要还是依靠社会资源。一方面要解决钱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土地的问题。中共要发展现代农业、大规模耕种就要有土地,现在中国大量土地没人耕种,农民都出去打工了,中共刚好可以以供销社或者地方农业发展公司,来租用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然后再以租金或分红的形式,支付农民土地使用费。

有了这些公司制的机构,就可以招用毕业生和城市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从化肥、饲料到农用物资,再到栽培技术、农业技术等各个环节就可以打通,同时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是农民身份,而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经费、试验田也都有,待遇也不一定比城市差。听上去,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去年10月陆媒有一篇文章,说河南郑州巩义县胡坡村吸引来了16位博士,他们放弃了在北上广研究所、高校的工作,在这个小村庄扎根建研究公司,研发新型材料及生产制造。

文章说,目前该公司已经有600多名员工,除了16位博士,还有上百个硕士,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接近50%。

文章还说,这不是一个单独的案例,河南的鹤壁,也有9位博士成立了一个和智能灯具相关产品的创业公司。

当然,这些文章,明显是配合中共新型上山下乡运动而出的配套宣传,不过,我们从中也能看到中共的一些思路,想如何发展现代农村的一些模式,以及如何解决失业人口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些思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牵扯到中共的命脉,并且从中共的角度来想,做好这三农问题好处多多,相信这是习近平未来一定要干的事儿。不过,具体的做法,还要看未来具体的发展形式,我们这儿只是根据现在市面上的信息做了一些推演而已。

其实,有一点大家也都清楚,中共做什么都是烂尾,就算愿望是好的,真到了实践中也会变味儿,问题会层出不穷,最终受累受穷的依然是普通老百姓,因为在中共的这种独裁体制下,没有纠错、监管机制,什么好事都会变成坏事,这就是对中国人民的最大危害。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沺欣
顾问:李庭千
编辑:宇文铭、蔚然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关注“财商天下”:https://bit.ly/GJEconUND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